第764章鳳凰城
第764章鳳凰城
李超站在樓煩關城,與蘇定方等一起巡視著這座關城。
旁邊是比李超先一步到來的平陽長公主,她已經接任了嵐州都督一職,樓煩關是嵐州東北的一個突出部,被朔州和代州夾在中間。
“大帥,樓煩關就雄踞于恒山余脈的華蓋山上,臨恢河,俯瞰東、西、南三面,周長四里,開有東、西、南三門。經過李績和李靖兩位將軍鎮守河不時的前后增修,眼下關城周圍五里,城基五丈,項寬兩丈半,城高三丈余。另外還有外圍關城,夯土筑城,周長七里,加辟北門,有飛樓于其上,起名鎮朔樓,因樓高如展翅鳳凰,因此又被稱為鳳凰城。”
站在樓煩關高高的城墻之上,遠眺北方,能夠看的很遠。
這座關城,南北較狹,東西為長,如今有內外兩重關城,周長七里余,城墻高大堅固,四周箭塔、敵樓星羅棋布。
內城墻由原來的三丈余增高為四丈。
幾座城門,還都用磚包墻,在城北華蓋山頂還修筑了一座巍峨聳峙的護城墩堡。墩堡上有三層重樓,名為華蓋樓。
這座樓煩關不但與內長城相連,而且在城北還修筑了一條長達四十里的邊墻。
李超之所以對這些非常了解,那是因為整個樓煩關的加固計劃最初就是出自他之手。
唐朝不修長城,但北方突厥勢大,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初,李超就向李世民進過一個北方防御計劃。他建議以李績李靖這兩員大將鎮守河東河北,同時在河北河東重點打造幾座關防,以此為防御突厥堡壘要塞。
李超的這個堡壘計劃,就是以明朝的內外三關為核心。
李世民看過計劃,并與李超仔細商議過后,最終采納了這條建議,沒有去大修長城,而是重點的加固了這內外三關。
大唐在北方的防御重點,便不再是線,而是六個點。
樓煩關,正是明朝時外三關之一的寧武關。
寧武關此時叫樓煩關,因此此地在古時是樓煩部落的。戰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北魏時,廣訂、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時則先后屬崞縣、靜樂縣。此時大唐,朝廷置嵐州,樓煩關屬于靜樂縣境內,與朔、代二州夾角交匯。
后來,唐置寧武郡,這是寧武關之始,取廣寧、神武二郡尾字,但這時,這里還叫樓煩關。
不過雖然這里叫樓煩關,但其防御,經過這兩年李績和李靖二將的先后加固,這座關城之險,已經不輸于雁門。
李超當初提出的北方長城內外三關,外三關就是偏關頭和雁門關、樓煩關,內三關則是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
外三關,就是在河東北部的西北面,以守偏頭、寧武、雁門關所聯結的內長城一線,是橫亙晉北五百里的一巨大屏障,利用的是過去長城以及恒山險要的地勢。
與以前朝代經營長城的理念不同,李超提出的北方內外三關防御計劃,雖然也是以長城為依托,但不是線性防御,而是以幾個重要的節點為核心,四面八方互為犄角互為應援的防衛集群,是點狀防御網。
突厥人雄踞北方,尤其是在占據著代北和河套的形勢下,河東和河北,是最易被進攻和突破的方向,一旦突破長城一線,就能進入平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平原,如果讓突厥人進入河北平原,那廣闊的平原地區就極難防御突厥騎兵。
為此李超才提出了這個北方內外三關的防御計劃。
他舍棄了過去內外長城的兩道防御層作法,而是在北方東西向形成外邊與內邊兩道線,改過去南北防御層為東西防御層。
在河北太行山脈北部,沿線設置紫荊、倒馬、居庸三關,以此三關建立堡壘集群,形成縱深防御圈,保護河北平原。而在河東西北,設置偏頭、樓煩、雁門三關,為外三層,這外三關就是第一層防御集群。
李超的這內外三關的防御重心,其實是在河北。內外三關重重把守,就是要保證突厥人不能從河套、代北這些突厥人的前進基地經代北突入河北平原。
在這種思想下,情愿讓他們突進河東中部,也不能讓他們進入河北平原。
外三關的防御任務極重,偏頭關在極邊,雁門為沖要,而樓煩關介于二關之中,控扼邊關之首,形勢極重。
突厥人一直都還以為,大唐的河東防御重心在雁門關,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唐的北方防御思想早就改變了。
朝廷以重兵屯于樓煩關,以此方便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向北還可以出云朔。
李超指著那連綿的山谷,向平陽和蘇烈他們道,“樓煩關的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尤其是在當前突厥人所占據的形勢來看,他們要南下,必經三關。朔方有沙漠戈壁,那邊進攻不便。因此主要還是往東面南下,從這邊南下,必經三關。”
“三關中,偏關有黃河做為天險,因此從河套過來的突厥人,只有在冬季的時候才可以踏冰而過。而雁門關,以山為天險,騎兵難以突破。唯有樓煩關,所靠雖有恢河,但恢河是季節性的河流,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斷流,因此秋季斷流季節,突厥騎兵就能沿河谷渾師南進,直抵關下。”
恢河河谷比較寬,李靖向朝廷的報告中說的是可容十騎并進。
正因為這個獨特的原因,使得外三關中的中路樓煩關,成為更容易突破的節點。只不過現在突厥人還不知道,這里已經修建了許多堡壘集群,樓煩關更是成為周圍七里,內外兩層關城的戰爭要塞。
點狀的堡壘防御集群,比起過去的長城線狀防御,有一個優勢之處在于,更能獨立支撐作戰,不易突破。
這種防御方式,比起長城的線性防御來說,對于小股草原騎兵襲擾劫掠,遠不如長城。因為長城是全面防御,小股的騎兵是沒法破城墻或者破關而入的。唯有當大量草原騎兵南下時,長城就會顯得薄弱,高口和長城以及關隘,都難以應付大量騎兵。
而李超打造的這種點狀堡壘集群不同,重點是在要塞和周邊的墩堡等,是點式的,城堡中間會有空隙,小股的騎兵很容易滲透進來,他們如果只是來搶劫,不能完全防的了。但如果是防大股騎兵,這些堡壘群,卻能相互應援,更能支撐防御,一時難被攻破。
寧武關城很大,但只是寧武關的南口,在北面二余十里,還有一個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