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第740章 無鹽稅則無國

第740章無鹽稅則無國

第740章無鹽稅則無國

大年三十了,祝大家合家團圓,除夕快樂!

李世民窮瘋了。

窮到自己都奇怪,他爹當皇帝,不也當的挺好。那個時候,還年年戰爭,地盤還沒這么大呢。

思來想去,李世民覺得自己對百姓太好了。

動不動就免稅減賦,天下遭災,這以前常有的事情,就算是在開皇盛世時也常有,可那個時候朝廷也沒有如他一樣這般救濟百姓,百姓遇災青黃不接逃荒要飯,很平常的事情。就連隋文帝楊堅,不也常帶著文武百官去洛陽,那個時候,跟在皇帝后面的,是關中數十萬百姓,拖家帶口,攜老扶幼。

其實,如果李世民跟楊堅,或者跟他爹一樣,不這么剛硬,那么這次的事情,也不會這么窮瘋一樣四處找錢。

他剛剛甚至都在盤算著,是不是跟李借錢。

李財大勢粗,都是李世民羨慕的不得了的。

當皇帝,好心累。

還是他爹那種方式好,跟關隴貴族共治天下就好,至于其它的,哪管這么多。俸祿只京官的,外地官員不俸祿。朝廷衙門也不辦事經費,讓他們自己放貸,用公廨錢收息就好。

權貴們的爵位也多是虛封,別的地方多給些權力,讓他們自己去賺就好。

府兵也不餉,打仗的津貼也少。

總之,朝廷盡量減少財政開支。

遇到突厥人勢強,那就跟他們妥協退讓一下,送錢財女子,和親稱臣納貢,不必急于一時,非要與他們硬拼啊。

可到了李世民這里,他新政處處改革,可越改革花的錢越多。

面對突厥的咄咄逼人,又不肯稱臣納貢,不肯坐看他們侵襲邊境。

李世民想找李借錢,可惜李沒這個覺悟。

“快說,你有何妙計可籌款?”

只要李能弄到錢,李世民倒也不在乎這錢是從李手里弄來的,還是其它人那里弄來的,反正他現在就需要錢。

李打量著李世民,不到三十歲。

今年確切點說應當是二十八了,高大,還很英武,就是有點憔悴。貞觀元年,李世民很拼命,心里有股氣,一直提著,就是為了證明他坐天下,會比李淵強。

這是個太逼迫自己的皇帝,很多地方和楊廣很相像。楊廣剛繼位那幾年,也是大力改革,然后天下臣民稱贊,大業初年,那是比開皇晚年要開明強盛的多。

只可惜,楊廣一生太過順利,遇到重挫之后,就自暴自棄了。李世民很多地方他和表叔楊廣相似,可李世民奪位之路卻一直很辛苦,加之早先是從武的,因此李世民可比楊廣堅韌的多。

當年征西秦霸王的那場大敗,沒有打倒李世民。軍中的磨礪,讓李世民無疑有著更堅韌的品質。

這也許就是他最終成為了千古明君,而楊廣卻被無數人稱為昏君的原因吧。

李世民想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建成強,甚至比李淵強,比楊廣、比楊堅都強,他想做秦皇漢武這樣的皇帝,李愿意輔佐他。

李世民要錢,李也一直在幫他弄錢。

現在朝廷欠了三千貫的國債情況下,李世民還想要跟突厥人硬剛,要打一場,而不是想著割地賠款,和親納貢這些,李也很感動。

“陛下,如果是三千萬貫以內,臣有辦法籌款。但這些錢不是憑空得來的,這些錢是民之財富,不管用什么方法收上來,這其實都是在損耗國力,損耗國威、皇權。”

李世民點頭。

他當然知道這些,就跟之前向富人和買糧食,行債券這些一樣,他很清楚這些事情的本質。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隋末大亂,天下最終歸于唐,有許多原因,其中唐維護了各方的利益,這是關鍵的一點。如果朝廷一直只顧著搜刮天下財富,最終會有人揭竿而起的,就如隋朝,再強盛的大隋,一旦爆起來,也就轟然倒塌。

“說說你的辦法,朕考慮考慮!”

李有很多種辦法籌錢,但每一種都不是沒有代價的。

比如開戰爭捐,向天下富人募捐,那是最低級的手段,那是真正的強征暴斂,會引得無數人怨恨。

也可以加餉,讓天下丁口加戰爭稅,就如同明末的三餉,但歷史證明,明末的三餉設計之初,雖然聽起來百姓負擔不大,但在實際的征收過程中,這些加餉,卻都攤派轉移到了極少數的貧窮百姓身上,因此最后三餉也成為壓跨明王朝的一根重要稻草。

按照征稅的本質來講,其實應當是向財富最多的人征更多的稅,向財富少的百姓少征稅,這樣就能從最少的羊身上拔出最多的羊毛,然后聽到最少的羊叫。

只不過,這里面也含有許多訣竅,簡單的征稅方法,會讓人反對怨恨。

“陛下,鹽!”

李世民盯著李,聽到這個鹽字,眉頭皺了皺。

“鹽?”

朝廷已經在兩年前對鹽實行了專賣政策,一個鹽,已經為朝廷每年增加了百萬貫鹽稅,這個稅收,讓李世民是非常滿意的。這可是以前沒有的稅收,現在白增了百萬。

但鹽稅這兩年基本上是一年百萬貫左右,如何弄到三千萬貫?

“難道鹽要漲價加稅?”李世民問,他以前聽李講過,鹽稅這東西,其實本質上就是一項人頭稅,因為人人要吃鹽,往鹽里征稅,那么最終每個百姓都要為鹽稅付錢,但朝廷卻不需要向所有百姓征稅,只需要向鹽商征稅就好,鹽商通過提高鹽價,再相當于向百姓收了稅。

如此一來,朝廷沒有直接向百姓征鹽稅,只向少數鹽商征稅,稅收了,卻不用那么費心費力。

用李對他說過的話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流轉稅。

李世民現在只想知道,要如何在原來百萬貫的鹽稅上,增加到三千萬貫。

“陛下,鹽稅可以漲點,但我們漲不到三千萬貫,因此,我們的錢雖出在鹽上,但卻還需要更多的方法策略。”

李世民忍不住又捏起了小胡子,他想不通,如何能做到。

“請借用文房四寶!”李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