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拓跋部戰士,都拿出刀跟首領一樣,在自己臉上劃了一道,然后叫囂著向山嶺上前進。
其它黨項羌諸部戰士,則散布在兩翼,也緩緩跟進,拿著弓箭長矛大喊助威。
山上一片安靜。
只有那一面面的紅旗,在隨風輕舞。
似在不屑的嘲諷著山下狂呼亂叫的蠢羌丑藩們。
“已經進入射程!”一名神機軍觀察手喊道。他們早早就在山下量好的距離,設立了許多顯眼的距標。比如一個尖樁,或是一塊涂成白色的石頭,又或只是一個坑,一個土堆等。
這些事先已經量好的距離標記,能夠讓炮手們極大的提高神機炮的精度。
雖說神機炮也沒什么精度可言,但起碼得知道距離,得有方向。
“別急,剛進入射程而已,不能打草驚蛇了。”
神機軍的配制比較特殊,他們由炮手、炮匠、炮車夫、護炮手們組成,各有任務,但同時每個人,也起碼能隨時擔任另一個任務。
炮手里又分為主炮手和觀察炮手。
配重箱里,早已經裝滿了一箱石頭,本來裝上鐵錠是更精準的,但運輸不便,且鐵錠也是重要的軍用物資,所以野戰在外,更多都是就地取碎石裝入配重箱里,然后封好,這樣一來,雖精度差點,但也還是可行的。
至于石彈,因為在這里守了兩個多月了,炮匠們倒是有充足的時間,于是就地取才,收集了許多石頭,還把他們打磨的很圓,圓形的石彈能夠射的更穩更精。
標準打造的炮身,標重的配重箱,再加上標重的圓形石彈,能大大提升神機炮的精度,在熟練的優秀炮手手里,已經能夠精確到落點十丈之內。
他們最王牌的炮手,甚至能把精度精確到三丈之內。
這樣的精度,已經很了不得了。
“別急別急。”
一位神機軍的團都指揮使手按著橫刀,來回走在神機炮陣地上,炮架在山上,已經固定死,居高臨下,更增幾分威力。
昨夜殲滅偷寨的一千余蠢羌后,嗣業就連夜調動神機軍,讓他們在東南這面山嶺上,架設了一百架神機校尉,另有十架神機將軍、二十架神機中郎將,最猛的神機大將軍因太過巨大,來不及搬過來。
在之前數次的試探進攻中,羅嗣業一直把神機炮藏著掖著,只動用了少量的神機勇士。
這種才五斤重的神機勇士,雖然也砸的蠢羌丑蕃鼻青臉腫的,可畢竟五斤重石彈的投石車不算稀奇,他們自己也有不少。
孤軍困于大非嶺上,毫無援軍消息。
嗣業雖心中也迫切的想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情況,但他還是很鎮定,并沒因此亂了手腳,他甚至都已經打定主意,就算沒有援軍來,也要做好長期孤軍奮戰的準備。
他現在已經完全不想著突圍出去了,就打算憑山嶺死守。
敵軍來的越多,嗣業其實越心安。
因為這意味著敵軍后勤壓力越大,三十萬的大軍,雖說是來自三大勢力,具體是來自三方十幾家的勢力聯軍,可再分擔后勤壓力,也會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的。
真正急的是他們,而不是他羅嗣業。
他已經計劃著,利用山寨之險,利用手里的神機炮,和秦軍的強弓勁弩,要在這里狠狠殺傷敵軍。
拓跋部人腳步緩慢,他們對于那寂靜的山嶺十分不安,山上越是安靜,就越讓人發慌。
畢竟,昨夜一千勇士啊,那么快就被全殲了,他們連接應都來不及,誰也不知道山上還會有什么樣的殺招。
他們只能握緊手里的盾牌,期望能夠防御住山上秦軍的弓弩。
在更后方。
一隊吐蕃騎士立在一片山坡上,吐蕃旗幟之下,一名內襯皮甲外披鐵甲的,頭盔上還掛了一條虎尾的吐蕃將領,目光遙望前方秦軍營寨。
“拓跋部能試出秦軍虛實嗎?”
“不試試怎么知道行不行呢。”這個吐蕃將領道。
這位吐蕃將軍名為噶爾·芒夏松囊,是吐蕃貴族,與王室同宗,世襲領有加布一帶的封地。
當今贊普積極擴張,對外征戰,實力漸強的吐蕃,在南日論贊的帶領下,漸統一規劃吐蕃的兵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新制,他將吐蕃劃分為五個軍事行政單位,稱為五如。伍如、約如、葉如、如拉,以及征服不久的蘇毗之地新設的蘇毗如。
伍如、約如在衛地,葉如、如拉在藏地。
南日論贊所設的如,相當于翼,既是一種軍事單位,也是行政劃區,相當于中原一個道,或是總管府、都督大州。
伍如即是中央翼,葉如是左翼,如拉為附屬翼,約如為右翼,蘇毗如便是北翼。
除了新占不久的蘇毗,其余四如又各分為上下兩部,稱為上下如。
如是軍政合一,每如設如本,意為翼官,統領當地的軍隊以及執掌行政,類似于中原南北朝的都督諸州軍事,或是隋朝時的大總管。
其在各個如下,又設萬戶以及千戶,千戶也稱為東岱。
此時的吐蕃,在全境五如設立了六十一個東岱,每千戶之下又分設小千戶和近衛千戶各一,千戶也相當于中原的縣,握有實權。
每千戶設千戶長,又稱東本。
各如則設將軍或元帥,吐蕃稱為瑪本,每如的各千戶由不同的貴族們統領,各如還有各不相同圖色的軍旗,甚至連馬匹都是各不同色,以為區別。
比如其中伍如的上伍如,是烈焰紅族,長白鬃馬,下五如則是黑色獅子旗和白蹄豹紋馬。
這一整套新軍制的建立,是在南日論贊攻無不勝,吐蕃劇烈擴張的背景下實現的,這也使得吐蕃從原來一個貴族聯盟,開始邁入一個集權的王國。
噶爾芒夏松囊做為一名與王宗同宗的吐蕃世襲貴族,便是在蘇毗設如之后前來擔任東岱東本的,手下實統一個千戶。
此次出兵,蘇毗做為前線,自然也是大舉出動。
蘇毗兩個支如,出動了十個東岱,加之從后方抽調過來的二十個東岱,吐蕃抽調了一半的兵力過來。
對于吐蕃這個軍民一體的新興王朝來說,這已經差不多算是傾國來戰了,雖然其最高能動員六萬吐蕃軍。
做為一個有野心的東本,年輕的噶爾希望能以大非嶺做為自己的進身之階,建功之本。
至于黨項羌的拓跋部,在他眼里不過是一群可以用來隨時犧牲掉的仆從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