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

第九百一十三章 財帛動人心

魏公公認為自己替太祖皇帝整頓一下功臣后代,把這些人腰包中的錢財拿出來放到市面上流通,絕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前世多說明亡于宗室,各種偽清所造漫天黑料說朱家有百萬宗室,每年所耗國庫大半,以致百姓生不如死,最終導致明王朝覆沒。

卻不知明宗室是從58人開始繁衍,直到明亡,流淌太祖皇帝血液的皇室后人也不過二十余萬。

而這二十余萬,卻并非都是宗室。

所謂的宗室,乃是有爵位可襲之太祖后人!

無法襲爵的就是平民,因而明朝根本不可能有百萬宗室禍國。

這些可是有鐵證的,朱家的玉碟譜系在那擺著呢。

上了譜的才叫宗室,從頭到尾翻下來,算上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縣主這些空爵,也不過幾萬人而矣,還是二百多年的總和。

沒上譜的,平民百姓而矣,哪是什么宗室。

而事實上,偽清從漢人百姓身上吸血,用于對旗人的供養的程度,遠甚明宗室百倍。

那八旗子弟,可是以十萬人為基數開始繁衍的!

明則是58人為始,這量級程度的懸殊,可是驚人的。

若說明亡有百萬宗室,那清亡豈非有上億旗人了么。

可見明百萬宗室說多么荒謬。

故而到底是明宗室吸血厲害,還是清旗人吸血厲害,答案顯而易見。

那大清的旗人之外,也有愛新覺羅子孫形成的宗室呢!

前世之事,公公管不著,眼面前的事,他卻是要管的。

公公對宗室,并無惡感,因為明朝的宗室本身也是極其可悲的群體。

如那許顯純,母親正兒八經的公主,配的不過是商人之子。

許顯純有個當皇帝的表大爺,可他的功名哪來里的?

自己考!

還是個最被人瞧不上的武進士。

最后,這位許指揮被人打死時個個痛罵他是皇親國戚,可人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卻誰也沒把人當皇親國戚。

就當今天皇爺的親妹妹、親女兒都能叫太監當貨物賣,誰出價高給誰,其他宗室又算個屁咧。

也只親藩過的體面些,可兩京十三省有幾個親藩,這親藩還都是被當豬養呢。

宗室禍國,肯定是栽贓陷害無疑,翻遍明史,魏公公都找不到一條宗室禍國的記載。

倒是勛貴們真的太多,無論南都還是北都,那開門迎降的可都是大明皇帝自己封的勛臣之后啊。

這還是得益于太祖皇帝下狠手清除掉大半開國功臣的原因,這要是再多些,擱現在,權二代、官二代就真的是滿布天下了。

所以,誅殺功臣看著是血腥,但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也值得人深思。

老子流血打江山,兒子就當坐江山,這是人之常情。只要人類仍是血親繁衍,這一條就沒人能越過去。

擱魏公公自個,那還打算給子孫后代多攢些家當,好讓他們沒本事的話也不至于連五個銅板的姐兒都找不起。

二叔發達了,不是頭件事就把自己的大侄子接進了京城,先封伯再封國公么。

公公能理解前人努力,后人享福,“封妻蔭子”本就是中國幾千年所宣揚的奮斗精神,這沒什么好說。

只是這大明朝的勛貴們是一代不如一代,祖先的本事沒多少繼承下來,斂財的本事卻是一個比一個強。

勛貴們可比宗室狠多了,宗室倒霉就倒霉在他們姓朱,所以太祖皇帝考慮到后人不爭氣,怕他們壞了國家,給立了多少條條框框,基本杜絕了宗室插手朝政、經濟、民政等各種權力的機會。

這些權力和好處,宗室得不到,勛貴們卻能得到——他們可不姓朱!

撈錢弄權也就罷了,你們祖上怎么也是大明朝的功臣,這國家有你們一份,國破家亡時,不求你們人人鋌身而出殉國,可也別爭先恐后開門迎闖、迎清兵啊。

北京那塊殉國的勛貴有一些,南都這邊卻是清一色獻城剃發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