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降臨

第二百一十六章 臨別贈言

青蓮劍歌!

卻說邵陽跟著李白周游許多地方,一晃半年有余。

這一日,邵陽瞥見自己的屏幕中:

主線任務2完成!

終于完成了這一任務。邵陽也不由心中一喜,自己的屏幕中,果然出現了青蓮劍歌的字樣,后面顯示為入門。

直接就是入門!

不過邵陽也并不奇怪,事實上,跟著李白周游幾乎半個唐朝,他們去了北境,去了魯東,去了西域,去了南疆……旅途之中許多見聞,閑時無事,邵陽自然也從李白那里學到了青蓮劍歌的大概。

邵陽開始還假意推辭著不肯學習,不過后來發現,其實在潛移默化之中,他已經在學習了!

青蓮劍歌,是李白一生才氣的集大成者。

它包含萬千,囊括著李白幾乎所有的學識在其中。所以,邵陽不學,但與李白接觸,聽聞他的諸多見解,不知不覺已經學了幾分。

邵陽也開始明白,為何李白會說青蓮劍歌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學會的。

不是難。

而是包羅萬象,包含太過廣博!

事實上,邵陽若非跟著李白周游大半中國,只憑他之前的根底,只怕也不是輕易就能掌握這一劍法的。

怪不得系統給出的任務,是要護送李白周游,而且這么久才完成。

邵陽劍光一抖,虛空之中一朵青蓮徐徐綻放開來。每一朵花瓣之中都蘊藏著萬千氣象,變化無窮,一如山川河流,一如漫天星斗,一如璀璨歷史。

邵陽收劍,心底也十分感慨。

怪不得大唐盛世,都將這一劍法譽為“天下第一”。

真的厲害。

邵陽忽然心生感應,抬頭,就見李白正站在他的面前,看著他施展出這一劍法。李白臉上露出幾分惆悵的情緒,“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虎林,你終于學會了這一套劍法,我也將傳承傳遞下去,于愿已足。是時候與君道別了。”

邵陽也有些惆悵,他在這一時光碎片中,還有其他任務,所以之前也動了道別的心思,卻是沒想到竟是李白先行提起。

“不過——”李白在邵陽身前盤膝坐下,望向邵陽,臉色帶了幾分鄭重,“我還想聽聽你對藩鎮的看法。”

李白稍頓,繼續說道:“我大唐疆域遼闊,幅員千里,有些邊陲之地,朝廷勢力難以長久控制,鞭長莫及。所以,自先帝起,以薛訥為幽州節度使;自此,節度使逐漸成為邊境的常備制度。”

“邊境安穩,御敵于外,甚至疆土擴張,多依賴這一制度。為何虎林兄這般不看好?”

邵陽沉吟了下,其實如今“節度使”制度的弊端,有許多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到了,所以,邵陽便徑直開口,“這一制度的初衷或許是好的。我大唐對外方針一直都是主動出擊,外線作戰,太宗時期,更是有天下最強的騎兵,甚至猶在北地諸多游牧民族之上。”

“但后來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無力向外擴張,便不得不轉變為戰略防守,使得這些邊陲之地,成為掌控的尾端,成為難題。”

“節度使制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初衷是好的。但到如今,已經形成北方的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等八個節度使區,加上南方的劍南、嶺南兩個節度使。這十個節度使,掌控有天下七成以上的兵馬,節度使兵、錢、人大權盡數在握,若一旦有變,何以抵御?”

邵陽看一眼李白,“太白兄久在翰林,替陛下草詔,對當今形勢應當比我更加清晰。不知我大唐如今,拱衛中樞長安的,能有多少人?”

李白不答。

“所以——”邵陽開口道:“我認為,一旦這些‘節度使’有變,將是禍亂天下的災患。”

李白求問,“該如何防御?”

邵陽很想告訴他,殺了安祿山……不過想想,且不說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就算真的能,殺了安祿山,不還有史思明?

就算再將史思明也殺了……但節度使尾大不掉,這已經是現實存在的問題,遲早都會禍及全國。

否則,安史之亂之后,為何藩鎮割據,依然是唐朝覆滅的重要原因?

所以,心中權衡一番之后,邵陽還是搖頭,“我也不知。不過,我打算去北方再看一看,看看能否找到救國之策。”

其實邵陽心中已經有了一些主意——

郭子儀。

這半年來,邵陽周游大半大唐,深知弊病已經深入骨髓,不是他短時間內所能化解掉的。

既然如此,自然只有去從解決的地方想辦法。

李白肅然起敬,他沉思了好半晌,終于向邵陽一抱拳,“虎林兄,我失意之后,只想縱情山水,沉醉美酒,意氣消沉;不料虎林你反而有如此志向,我不如也。”

李白也已經決定下來,“我自當效仿虎林。所以,此番虎林要北上,那么我便南下,看看可有治國良方!”

邵陽越聽卻越是不對……

咦咦??

糟了。

邵陽心頭頓時有些叫糟。歷史上,李白從長安出來后,始終不能得志,抱負難以施展,心情苦寂孤悶,才寫下了后來的許多名篇。

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若是從此一下振奮起來,這……還能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罪過罪過。

邵陽心底大汗,他這一不小心,可是要改變了詩仙李白的一生啊。

會不會從此之后,少了一個詩仙李白,多了一位大將軍李白?

邵陽也不知道……

不過還好,這只是一個時光碎片。

李白聽聞了邵陽所言,也不由被邵陽觸動,重新激起了斗志,果然覺得,自己之前所為太過消沉,于國于民無益。所以,李白已經下定了決心,也準備繼續周游,尋覓破解之道。

他望望邵陽,有心想再說些什么,不過旋即覺得這樣未免太過婆婆媽媽,所以他轉身,長吟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隨著他的聲音遠去,李白的身影也從邵陽眼前消失。

邵陽望著李白的身影,心頭其實頗為復雜。同行了這么久,他對這位詩仙李白,也從一開始的崇慕,變成了后來的敬佩,敬佩他的才情。

而接觸再深一些,又變成了同情,同情他的遭遇。

所以,若真能看到李白奮發立志,盡展所學,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走吧。”

邵陽放下所有心思。自己也該去盡自己的努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