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七百九十四章 積累統治異域經驗

漢人都是戀家的。

哪怕他們去到更遙遠的地方,他們總會記掛著自己故鄉。

所以,劉易明知道,如果打著工作的旗號遷徙了漢人到別的地方去發展生產,那些在異國他邦能夠安然生活,一切都活得舒服安樂的話,他們未必會再到大漢。但是,在大漢留著他們的戶籍,甚至留下他們的居所,那么就等于可以永遠的牽連著他們的心。他們這一代人,未必會再到大漢,但是,他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人,都會記著,他們是來自哪里。而第一代人在大漢留下來的居所,將來就會是他們這些后人的祖屋。或許,也有朝一日,他們會到故鄉,到時候,他們也算有一個葉落歸根的地方。

后現代,幾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華人華僑同胞,他們的生活,或者已經與華夏已經沒有什么的關系,他們過得或者會很好。但是,他們都會以華人為榮,心底里永遠都記著,他們是華人,他們都知道,在東方的華夏,才是他們真正的祖國。

當然了,這一世,情況肯定會有所不同,因為,如果能夠達成計劃,那么,整個世界都是漢人的。但是,有著這一種舉措,那么就算離華夏中土再遙遠,那些已經在異國他邦立足的漢人,卻永遠都不記住,華夏中土才是他們真正的根。也會讓他們認為,這個世界,是以華夏中土為中心。他們所處的地方,都屬于華夏大漢。

劉易主要是考慮到,隨著大漢統治的地區日漸增大,大漢朝廷的影響力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對游離于大漢中央集權的地方的控制。所以,對那些遷徙的漢人營造一種情感的維系是有必要的。

劉易現在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治理一個國家。太多事務了,他未必可以一時間做得到面面俱到。但是,劉易卻可以不停的思索,不停的完善。只要一想到有什么的問題,就會靜思,通過后現代的一些見識經驗。以及太陽能手機的百科全,總能夠找得到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此,劉易除了派人給呂布、陳宮送去了如何在倭國應付倭國的特殊環境情況,以及他們在倭國今后的戰略發展等等情況之后。劉易馬上就提出了一些如何慢慢開始開展漢人向外遷徙發展的一些建議去讓朝中的官員討論商議,再制定下一些徹實可行的方案。

遷徙漢人百姓到倭國去的事,不會一下子進行大規模的遷徙。而是有目的,有瘍的先遷徙一些可以在倭國加快倭國的發展的技術性的人員。

這一方面,首先就可以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官府當中去挑選出一批人。當然,也是采然個自愿的原則。可以有瘍的讓那些適合到倭國去的人知道如果到了倭國去之后的種種好處,并且,讓他們知道眼前的倭國是一個怎么樣的情況。如此,那些目光更長遠,并且有著一種拓荒精神,有著一種冒險精神的人,他們肯定會愿意到遙遠的地方去見識及發展。

按計劃,可以先讓一部份有著一定手藝的人到倭國。先從農業、手工業等等方面發展起來。讓到倭國去的人,也一樣可以在倭國獲得在大漢一起的生活必須物資。這個也好比是動員一些人到倭國去建設。到倭國去開展生產。只要使得倭國的某地,其生存的環境已經被改造得與大漢的一般城鎮差不多了,再可以加大一般的大漢百姓的遷徙事項,讓更多的人到倭國去落戶定居,發展生產。

劉易相信,以漢人的生存能力及繁衍能力。還有倭國那么多的女人。到時候,估計不用多久,倭國便能讓漢人發展起來,就會使得倭國成為以漢人為主的一個大漢海外瘦。

劉易覺得,可以利用大漢大治的這一兩年時候。先在高麗半島及倭國以及南洋地區做一些為今后遠征世界并遷徙漢人前往發展做一個試驗。如果在這一兩年之內,可以很好的統治這些地區,那么就證明,將來大規模征戰及遷徙是有可能的。現在就是一個在摸索積累驗驗的時期。

對于絕對的統治,以及將一些異族人吸收,統治好他們,控制好他們,發展他們。這幾方面的經驗,大漢朝廷是有了。對于匈奴、烏桓、鮮卑等等的眾多大漠草原上的旋民族的統治處理,劉易認為還是成功的。起碼,就目前來說,那些被大漢統治的旋部族,他們對大漢的認同歸屬感相當高,在接受了大漢的統治,受到了大漢文化的影響之下。那些旋部族,基本不會再出現反漢的情況,并且,他們也非持于配合大漢朝廷的統治,慢慢的,他們身上所打著的旋民族的洛印,也消談了下去,更多的時候,他們更愿意以漢人自居,也以成為大漢子民為榮。

劉易一直都秉承著天下百姓都關注的衣食仔這幾方面的忠旨去治理百姓,不管他們是漢人還是旋部族人。徹實務實有效的為天下百姓解決了這幾方面的問題,那么就一定會獲得天下人的擁護及支持。

倭國的問題,劉易估計不會再是問題,給了呂布及陳宮指示,就等著他們下一步的行動了州島是必須眷完全控制在大漢的手里的。因為那將是踏上更大的本州島的踏腳板。當然,也是從大漢到倭國去的一個前進領域。

但是,若要完全肅清倭國上的倭國人,去糟粕留存一小部份堪可改造的倭國人。這件事,劉易也知道急不來,反正,有的是時間,讓呂布、陳宮及在倭國的一眾軍將去處理。現在他們到了倭國已經有年余,再給他們一兩年的時間,并且,大漢朝廷給予他們大力的支持,要兵出兵,要糧給糧。相信,到時候呂布及陳宮一定會給自己一個美好的答復。

所以,現在無論是東方島國倭國,還是高麗半島,還是西南藏地,這些地方的收復及治理。都急不來。劉易不由將目光放到了南洋地區。

對于南洋地區,漢人遷徙前往的時間較早,雖然,漢人只是進入到越南地區,但算起來,漢人進入南洋地區的繁衍已經有數百年之久。

如今,再通過自己上次率軍到達南洋地區,已經將那些地區納歸了大漢的版圖,并且已經對那些地區進行了一定的控制治理。眼下。過了這一年多的時間了,大漢已經直接從那些地區獲得了不少的好處。起碼,已經有大量的糧食從南洋地區運進了大漢來。

不過,這還遠遠不夠,因為南洋地區,現在的情況就是地廣人稀,有許多的地區,可以很容易的開懇出來成為良田。可以收獲更多的糧食作為大漢發展的儲備,但因為生產力的不足。使得南洋地區更多適合種植糧食的地方,一直都躥一個原始生態狀態。

要知道,南洋地區,一直都是糧食高產的地區。雖在與大漢交界的地區,是山地居多,但是躥海岸線四周的地區。河流密布,那些平原地帶,極適宜大量種植水稻。并且,那些地區,一年可種植三期。如果能夠大量的開發出來。那所生產出來的糧食,就絕對數倍數倍的增長。劉易不能不重視,也不得不想辦法及早加以利用。

并且,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漢軍當中的江東軍,似乎沒有什么的戰事了,百多萬的江東軍,眼下無非就是征服臺灣,震懾已經歸順大漢的山越人,輔助交州太守士燮對南洋地區的治理。還有就是出兵對更遠的地區進行試探性的探索。

經過大漢立國之后的這一段時間,新的軍制整編整頓估計各軍也搞好了。劉易覺得,也是時候讓江東方面的大軍有點事去做,不能總是在閑著。

但是,就大漢目前的情況而言,也的確不宜馬上興兵遠征,所以,劉易覺得,還是讓孫策與周瑜等杏,先搞一搞生產。

秦皇時期,始皇派趙佗率五十萬秦軍進入嶺南,使得大漢南方地區發展到如今的地步,使得嶺南一帶,永遠都是大漢的一份子。那么劉易現在派出百萬漢軍進入南洋地區去發展,以目前南洋地區還躥一種較為原始的狀態,劉易相信不用多久,這些地區就等于是以前的嶺南,將會徹底的成為大漢的一個不可分割的地區。

另外,可從北方調去一些耕牛馬匹,以及征召一些愿去南洋開展生產的百姓,如此,劉易相信,不用多久,整個南洋地區,很快就能被開發出來。

想到就做,沒多久,劉易便讓朝臣商議起草,給漢東孫策及周瑜等人送去了最新的指示要求。

正好,江東已經無戰事,并且,江東人才眾多,在他們依照大漢的治國方針,按朝廷所頒布實施的政令去治理江東之后,使得江東地區的百姓,很快就走上了正常的發展軌道。

那個,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本屬于孫策或后來孫權的那些輔臣。躥這一個時期左右的吳臣,知名的那些就不用說了,如張昭、魯肅等等。那些不算太知名,卻有著一些真才實學的歷史上的吳臣,也基本被發掘了出來。而且,這些歷史上的吳臣,真正直接留在洛陽京城協助劉易治理大治的大臣卻不多。如魯肅,劉易更希望他留在朝廷協助自己,但是他還是喜歡返江東去為官。眼下,劉易將建業城定為江東地區的主要城市,將來,劉易計劃將其城改成后世的名稱,南京。現在,其首任的太守自然是劉繇,但魯肅卻是建業城的主政主官,這是劉易有意繇,適當的時候,會將劉繇調洛陽,給他一個閑職。別的眾多歷史吳臣,也在江東各個城鎮有著重要的職位職務。

可以說,眼下,對江東進行治理的官員,其實大多都是原來東吳臣子,與歷史上的并沒有太多的改變。

這樣一來,江東地區的治理,是最快進入正軌的,這樣,也直接使得孫策、周瑜等等一眾軍將,直接躥一種無所事事的閑置狀態。民生政治都不用他們去親自處理了啊,軍隊的構建,也有了更先進科學的統治,根本就不用他們事事躬身去處理事務了。

如此一來,當朝廷的命令指示一下達,他們就一個個如打了雞血一般。似乎,總算能有一點事兒去干了,那怕是率軍前去搞生產,但搞生產也算是為大漢的發展及振興貢獻力量,不是?

所以,命令指示一到,孫策與周瑜等家伙就馬上全軍動員。大軍興高采烈的,浩浩蕩蕩的開往嶺南,與交州太守士燮交涉之后,大軍直接開赴南洋。這種情況,還真的有點像后世那知青下鄉的情況,連漢軍將士,也對本是異國他邦的地區的生產開發產生了濃厚的熱情。

百萬大軍下南洋,這將會是一次對南洋的那些土著人的一個極大的沖擊。那些還殘余在密林當中的土著人,也將會再一次被肅清,他們,除了臣服于大漢最終被漢化之外,別無瘍。

這也是對南洋的統治進一步加強的手段。

劉易這是要吸鰓史上的一些經驗教訓,在為大漢開疆拓土之后,絕對不能再犯歷史上的那些錯誤。

比如,大漢時期,對待那些異族人,只要他們口頭上臣服,然后就任由他們自治,并且,還不停的給予錢糧安撫。劉易覺得,這樣就等于是養賊,不在政權上對他們進行絕對的統治,不能讓那些異族徹底的從身心上臣服于大漢,那么他們早晚會成為大漢的禍害。另外,歷史上的大元,他們雖然打下了廣闊的疆域,直接鎮壓,打服了許多的部族。可是,他們同樣是缺乏一個有效的統治,很快,就被別人翻身,使得其徹底失去了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地區的統治。

劉易就是深深的明白到這一點,所以,對于一些已經被收歸于大漢的疆域,絕對不能給予自治及事后不繼續加強統治。

想看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