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三十七章 上將潘鳳

第二卷群雄伐董第三十七章上將潘鳳

書名:

孫堅被華雄襲營,大營陷落,將士死傷無數,悲慟莫名,悔不聽劉易之勸告,但此時亦悔之晚矣。

他自己被華雄騎兵追殺,逃到了天明,身旁僅余十來親兵,幸好,黃蓋引軍殺散追擊他的董卓騎兵,與黃蓋會合,不久,又與尋來的程普、韓當會合。

清點兵馬,總共才不過五千,除了被董卓軍擊殺俘虜的軍士之外,大部的軍士都被殺散。孫堅幾欲泣血,引著這幾千殘兵,沿著荒野收攏了一部份潰兵,但亦不過六千兵馬,他一萬多軍士,經此一役,損失了過半,聽程普、黃蓋、韓當三將說了后,才知道劉易曾讓他們三將有所準備,聽及,孫堅更是汗如雨下,知道如果全軍沒有半點提防準備的話,他這一萬多軍士,怕真的會被華雄的伏兵一口吞了,無一能幸免。

看著士氣低落的眾將士,孫堅雖然還為不見祖茂而憂心,但他卻自感無顏再面對劉易,派出一小部軍馬去尋找祖茂、劉易之后,他便引軍回撤,與自己的三、四萬后軍會合。如今,他也自知難以再作先鋒攻擊汜水關,唯有等盟軍來到再作打算。

劉易引軍遇到了來尋的孫堅軍士,得知孫堅已經脫險,引殘部回撤了,也得知程普、黃蓋、韓當三將無事,也就放下心來。

人無常勢,水無常形,常敗乃是兵家常事,孫堅如今輸一仗。站在兵家的立敗上來說,也不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為他還有幾萬軍兵,還有東山再起之日。

不過,相對于尊重生命,追求完美的劉易來說,孫堅這一敗,便折損了大大幾千將士,而且。本來也可以避免的損失,這樣的錯誤是不可原諒的,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損失。可惜,劉易指揮不動孫堅。自己的進言他也聽不進去,才使得有此一敗。這一戰,也給劉易上了一課,親切的明白了知已知彼在兩軍交戰之中的重要性。

孫堅摔軍殺到汜水關,兩眼一摸瞎,根本就不知道汜水關的兵力情況,便敢攻關擊陣。并又在離關不遠的地方安營扎寨,致使他有此一敗。同時,劉易自己也犯了錯誤,在沒有探知汜水關的兵力情況,便讓孫堅手下三大將分兵設伏,也幸好,這三將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及時采取了正確的應敵方案。要不然,此三將也有可能湮沒在華雄的大軍當中。

孫堅既然已經引軍回撤,劉易自然也得回軍等盟軍到來了。

而這時。祖茂也醒了過來。不過,他比劉易想像當中更要堅強,并沒有像一般的軍士那樣,傷殘之后便要生要死,他慎重的拜謝了劉易的救命之恩,將來必有所報,然后與前來尋找的他的孫堅軍士,一起急趕孫堅大部去了。

劉易沒有同行,因為知道此刻一起去見孫堅,大家見面也只會添堵。以孫堅的性格,恐怕也不想與自己就見面。要見,也要等他的情緒好一點,又或想通了,自己來拜見。

劉易命人尋了一個小山谷,把軍士都藏于其中。因為,盟軍擊敗華雄,占了汜水關之后,便會直撲虎牢關,盟軍在虎牢關受挫,便會離散,劉易也要率軍秘密潛去洛陽了,再率軍與盟軍一起行動,到時要潛走不方便。

不日,浩浩蕩蕩的聯軍終于殺到了。

孫堅被汜水關守將華雄擊敗的消息,也早已經報傳盟主袁紹。也正因為收到了孫堅兵敗,正在后撤休整的消息,盟軍才會加快的了行軍速度,直接進軍至汜水關下安營待戰。

孫堅見到了盟主袁紹,通報了敵情之后,再與袁術一翻計較爭執,是因為糧草之事,索要了軍糧之后,孫堅才憤然的離去,返回后面整軍,沒再提參與攻擊汜水關之事。主要是孫堅自知新敗,軍中將士士氣低落,余下之軍,也僅有一萬是精兵,別的,皆是新兵,不可再逞強邀戰,反正盟軍大部來到,如果盟軍大部都拿不下汜水關,他孫堅也莫奈何。

中軍大帳之內,一眾諸侯皆到,袁紹便與眾人商議如何進擊汜水關之事,道:“不想以孫文臺之剛勇也敗于華雄之手,前段時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臺又敗于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

“先鋒軍受挫,影響到了全軍士氣,如今汜水關在前,必須要拿下才可以繼續進攻董卓,并且,宜快不宜慢,時間久了,成了持久戰,這于我們聯軍不利。此為二月間,春種才開始,將來一段時間之內,都會處于一個青黃不接的時期,然我們聯軍將士眾多,到時候,怕糧草不繼,軍心便會更加不穩,我們聯軍也會自亂離散,不攻自破,徒增天下笑話。”曹操見諸侯皆不語,似有畏戰之意,不由進言道:“唯今之計,應當再另任一先鋒軍,前往搦戰,另一方面,全軍加緊制造攻城器械,準備總攻,一舉拿下汜水關。”

“也唯有如此。”袁紹聽曹操所言,知道是道理,環視帳內諸候,道:“現誰愿意再作先鋒,先去攻關?”

之前,聯軍歃血為盟之時,人人士氣激昂,都有爭當急先鋒立功之意。可是,先有不遵命令,私自率軍攻關的鮑信損兵折將,再有勇猛著稱的孫堅被華雄所敗,眾諸侯自問比起孫堅的勇猛來都有所不及,此刻誰還敢作先鋒去攻關?再說,諸侯會盟,人人懷有私心,在明知道敵軍強大的情況之下,誰也不想去碰得一個頭破血流。

不說是別的儲侯了,哪怕是進言獻計的曹操,他自己也是兵強馬壯,可也只是激起別人去應戰,他自己卻也沒有半戰率先進攻之心。幾乎所有諸候,在這一刻都有保存自己實力的意思。

袁紹環顧了一會,卻見無一人應答請戰,他目光所過之處,也是人人皆避,怕會被他點將出戰。

而唯獨,他看到了公孫瓚神情自若的端坐著,并沒有怯戰之意。正要出言相詢公孫瓚是否愿意率軍先進攻汜水關之時,卻又后到了公孫瓚身后站著三人,這三人容貌異常,都似在那里冷笑。而且。袁紹目光落在他三人身上的時候,他們也不躲不避,反而目光有點挑釁的樣子,還似有幾分嘲弄、輕蔑。

他袁紹堂堂一個聯軍盟主,眾諸侯亦不敢對他如此輕蔑相望,區區兩三個不知名的野將也敢如此輕視?

袁紹本見眾諸侯無人敢應戰,心頭不悅。此刻,見那三人如此神情,心里更加不喜,不禁一皺眉頭,冷聲冷氣的道:“公孫太守背后所站何人?”

袁紹是見那三人站在公孫瓚的身后,不知道是否是公孫瓚的手下將領,故先問一下公孫瓚,與免自己訓斥他們之時會與公孫瓚結怨。

公孫瓚引軍來參與討伐董卓的會盟。特意去把劉備請來,主要還是看到關羽、張飛兩人的武功非凡,想他們之力相助。提高自己在盟軍之中的名氣地位,此刻見袁紹相詢,自然也巴不得把劉備推出來。因為關、張兩人對他們的大哥忠心耿耿,對劉備好,便同時也得到關、張兩人的好感。

公孫瓚站起,把劉備請出,正式的給帳內眾諸侯介紹道:“此乃吾自幼同窗兄弟,平原縣令劉備是也。”

實際上,劉備劉玄德之名,并非真的那么默默無名。當初一起參與了鎮壓黃巾軍的人,也都曾聽過劉大耳之名。特別是劉備向張鈞投數十常侍之事,不少有關的人,都曾聽過劉備之名的。只是,現下劉備不顯山不露水,不少諸侯雖然也隱隱猜出是誰。但卻沒有人會刻意放低身份去與劉備相交。

哪怕是曹操,他也虛偽的裝作現下才認識認出劉備的樣子,實則,在討伐黃巾軍之時,他便與劉備一起戰斗過,劉備與公孫瓚一起到了盟軍大營的時候,曹操也親引公孫瓚進入大營,并也與劉備說過話。

曹操狀作驚呼樣子,道:“莫非是破黃巾軍的劉玄德?”

“正是!”公孫瓚也暗暗鄙視了一下作偽的曹操應道。

不過,既然是把劉備正式介紹給天下諸侯認識,功夫也得做全套一點,公孫瓚便讓劉備一一拜見眾諸侯,并一面把劉備當初擊敗黃巾軍的功勞,以及劉備的出身細說了一遍,順便也把劉備是漢室宗親的事說了出來。

眾人都想不到劉備竟然也是漢室宗親,雖然眾人都不知道劉備這漢室宗親的身份是真是假,但此刻,袁紹一時也不好再計較劉備對他冷眼之事,見諸侯座位上,因為劉易沒來而空出一椅,便請劉備于未位空椅上坐下聽議。

當然,袁紹還是心有不甘,很是不以為然的對劉備低聲說了一句:“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此話有羞辱之意,但劉備的忍隱功夫也是一流的,心里暗恨,但臉上卻依然是一臉和善之色,就似袁紹所說的話是在稱瓚他似的,連連點頭應是。

當下,劉易也推遲一翻,然后才就坐,關羽、張飛兩人便理所當然的,轉而一左一右站到了劉備的身后。當然,張飛見秘書大哥終于可以在中軍大帳里有一個座位,臉上也終見一絲喜色,盡管是占坐了劉易之位。事實,在他這大老粗的心里,也沒有想太多什么的彎彎繞繞之事,自始至終,也都把劉易當作是自家兄弟一樣來看待,劉易的座位,被自己的大哥劉備坐坐又有什么關系?如果劉易那娃不同意有意見,自己就揍他的屁股……

沒有人主動請戰,袁紹也自得再議,看看如何攻下汜水關。但眾說紛紜,卻沒有一個可行的計較。

此刻,忽有探子揭帳而入,大聲稟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堅太守赤盔,來到營寨之前大罵搦戰!”

這一下,不用他們商議如何去進攻汜水關了,人家都打上門來了。袁紹也不用再頭痛派誰先去攻打汜水關了,當下喝道:“敵軍罵營,誰敢去戰?”

不是去攻關,而是去迎戰,諸侯還是敢的,如果董卓主動前來挑戰都不敢應戰的話,那么這聯軍還是散了各自回家去抱孩子算了。

當下,督糧袁術猛對自己手下部將打眼色。此次隨袁術前來會盟的大將,有俞涉、樂就等人,都是僅次于頭號大將紀靈的猛將。袁術與孫堅互看不對眼,已經多翻爭執了。現下孫堅被華雄所敗,如果他自己的部將卻可斬殺華雄奪回孫堅的那赤盔的話,也可以以此來惡心惡心一下孫堅,嘿嘿,看你能?你再能再強,都被華雄擊敗,你那被華雄奪走的頭盔。還不是我奪回來的?今后,見著俺你都要低著頭給老子走遠一點。

嗯,袁術心思不純的想著。

俞涉見到了袁術的眼色,沒有太多猶豫,即刻從袁術背后轉出,道:“未將愿往!”

袁紹與袁術手下諸將自然也認識,也知道他們的武功深淺,知俞涉武功也僅在他手下頭號大將張合之下。有俞涉出戰,斬華雄應該不在話下,當下大喜。命俞涉出戰,并傳令讓將士金鼓助威。

俞涉出,帳外戰鼓齊起,軍士囂喊,可是,眾人伸長耳朵,想聽聽帳外喊殺聲的情況之時,戰鼓囂喊卻突然嘎然而止。

“報……”

在帳內諸侯不明所以之時,一探子蹌踉撲入,驚慌跪地。結結巴巴的稟道:“俞、俞涉將軍出戰,與華雄戰、戰不三合,被華雄一刀斬于馬下……此、此華雄現正挑著俞涉將軍之首在營寨前來回疾馳顯威挑戰。”

“什么?”

帳內諸侯大驚,相顧不信。

“這華雄竟然強橫如斯?可恨!竟然敢斬盟軍大將,竟然敢如此羞辱我們盟軍?還真的以為我們天下英雄無人?誰可出戰斬了華雄那賊?”袁紹拍案而起怒喝道。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韓馥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是冀州刺史,按理,袁紹這個渤海太守只是他的部屬,可是,現在袁紹卻為聯軍盟主,高出他一頭。如今,袁紹的聲名已顯,似已不把他這個冀州太守看在眼內。如此下去,將來他在冀州也難以再立足。現在,他見無人可斬華雄,便想到,如果自己的部將斬殺了華雄,那么就等于在盟軍面前揚了威風,今后誰人不識他韓馥?縱是袁紹知自己手下有大將,也不敢再輕視自己。

袁紹見是韓馥,心里有點歪膩,亦能隱隱的猜到一點韓馥的心思,但是他卻還真的不怎么把韓馥看在眼內。如今他主動請戰,袁紹卻也不好公然拒絕,只好令其手下大將出將。

話說潘鳳,說起來還真的相當有來頭。在后世,凡是喜歡三國的人,都知道三將有一個無雙上將潘鳳。只不過,許多人僅只是拿來談笑,說其虛有其名而無實際。

可是,實際如何?

潘鳳,字無雙。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圍,使一百八十斤開山大斧。野史介紹,潘鳳自幼熟讀詩書,暢曉兵法,有經天緯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張良,許邵評價為“亂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于此,眾人莫能解。

要知道,曹操便被許邵許子將評價為“盛世之賢臣。亂世之奸雄。”而給予潘鳳的評價,卻要比曹操的更加正面更加高。這是何故?如果潘鳳真的只是一個虛有其名的人,那么他又如何當得許邵如此高評?

許邵,相當于一個古時候的職業點評人。看人評物,非常有遠見獨到,也相當有遠見。天下人莫不想得其一評之語,而曹操得到的評價,是帶著威迫讓許邵評價的,而這潘鳳,卻是許邵自己評價出來的。由此可見,這潘鳳縱然是水貨,但應當也不會水到哪里去。嗯,一百八十斤的大斧,縱有點夸張,但也比關羽的青龍揠月刀重了吧?最少,其人有一身蠻力應該能夠肯定的。

劉易從小谷藏兵之處來到盟軍大營,正好遠遠的看到了華雄斬殺了俞涉。

俞涉與劉易幾翻戰斗,好幾次都想置劉易于死地,互相是敵非友,劉易自然是不會在乎俞涉的死活,但是對于這傳說中的上將潘鳳,劉易倒有點好奇,想看看這個被當世評價這么高的人是一個如何的人。

盟軍眾諸侯,其手下之中的確是頗多能人異士,不過,劉易都還未曾一一去認識。并且,劉易初到盟軍大營便與眾諸侯鬧得不愉快,人人都顧忌劉易的情態,劉易也心知肚明,所以,劉易也沒有專門去拜訪過任何人。在陳留,也僅只是與關羽、張飛兩人會過一次面罷了。

俞涉被斬,應該便潘鳳出戰了。

現在,華雄的大軍陳列于盟軍大營之前,劉易自然也不能現身前去叩開大營的寨門,劉易自問可沒有那個本事獨力面對華雄及他的大軍。所以,也只好在營寨旁邊的一片樹林里等著,等潘鳳出陣,看看潘鳳與華雄一戰是如何被斬的。

當然,如果潘鳳真是傳說中那樣有真本事的話,劉易也想著,是否可以救下潘鳳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