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癸字卷 第八百節 燒火,堆薪

癸字卷第八百節燒火,堆薪癸字卷第八百節燒火,堆薪←→最新網址:qishuta

第2741章癸字卷燒火,堆薪

“那紫英你打算怎么辦?呃,所以你就打算……”練國事感覺到自己有些喘不過氣來。

一直以來他沒有怎么關注軍隊的事情。

在他印象中軍隊似乎很溫順而聽招呼,無論是馮紫英還是孫承宗他們好像都能很如臂使指地指揮著軍隊,從平叛到征討江南再到對決建州女真,邊軍乃至京營好像都是令行禁止,但今日聽到馮紫英話語里的未盡之意,練國事才意識到情況好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十多年前的寧夏叛亂那一幕又慢慢回蕩在腦海中。

那時候自己也剛入仕,那一仗也打得驚心動魄。

整個西北糜爛,三邊四鎮除了馮紫英父親馮唐控制的榆林鎮還在朝廷把控之內外,甘寧二鎮都爛了,固原鎮是廢了。

如果不是朝廷還算果決,柴恪、楊鶴加上馮唐聯手征剿,甚至還主動與關外土默特人聯絡斷絕其外援,最后用招安才算是把這場戰事給拿下來。

而現在山西鎮總兵劉東旸、江北鎮總兵劉白川就是當時兩大叛軍首領,想到這里練國事心中都是一抖。

這個時候馮紫英突然提及,才讓練國事意識到大周邊軍從來就不是什么善茬兒,只不過這十來年里似乎安分了許多。

那是因為邊軍在不斷地膨脹,哪怕甘寧合并固原裁撤,但是又多了登萊、東江和江北三鎮,實際上軍隊數量仍然在擴張。

現在驟然說要裁撤幾十萬,那都是這些兵頭的袍澤和下屬,面對這種局面,他們能像以前那樣令行禁止了么?

“左右為難,裁軍是必須的,但須得要有一個方略和周全計劃,也需要給這些被裁撤者一個妥善安排,但現在很顯然朝野都沒有這個共識,就算是子先(徐光啟)這個問題上都附和自強、子舒他們,而其他人更是鼓噪不已要求立即裁撤。”馮紫英苦笑地攤攤手。

這里邊肯定也有針對自己與軍隊太過密切的關系而來,這一點馮紫英也很清楚,但他不愿意挑明,沒有意義。

“所以你打算用對蒙古用兵來化解?”練國事慢慢明白了。

“要這么說,也可以。”馮紫英雙手合十搓揉著,目光里多了幾分深沉,“我不希望因為裁軍而弄得烽火四起,但從目前來說,我似乎也無法壓制住自強他們強烈要求裁軍的呼聲,那么尋找一個合適的解決方式,也許大家都能接受。”

練國事搖頭,“紫英,你這是在賭博,這樣做先不說能不能讓他們滿意和同意,這樣倉促草率對蒙古用兵,一旦受挫不利,輿論反噬,他們會更加……”

一時間練國事也不好用更激烈的語言來形容,那太傷人了。

“有什么不好說的?不就是逼宮么?”馮紫英笑了笑,“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這才多久,一個月,形勢似乎就大變了啊,大朝會上一片歡聲笑語,皆大歡喜,一個月后風聲鶴唳,反對不斷,我好想從未隱藏掩蓋過我自己的觀點,考成法,科舉改革,大興工商,推動新作物推廣,對外開疆拓土,這幾點我在朝野從來不避諱這就是我的觀點,怎么現在卻成了眾矢之的了呢?”

練國事低垂著頭,咂摸了一陣才道:“紫英,或許很多人認同你的一些觀點,但有的他們會認為你是在標新立異,吸引注意力,未必會真的推行,或者推行也不會如此激進,誰曾想你會當真兌現,……”

“嗬,看來有些人還是不了解我為人處世的性格啊,把我當成六吉公了?”馮紫英啞然失笑。

顧秉謙的特點就是容易自食其言,稍微遇到一些壓力,就會改弦易轍,往好的說,這是從善如流,虛心納諫,往差里說,那就是見風使舵,缺乏定力和主見,連馮紫英都利用過顧秉謙的這一特點。

“那紫英你是真的要對蒙古用兵?這樣的話,朝里恐怕又要起波瀾。”練國事提醒道:“他們可能會把其他事情都連到一起對你發難的,到那時候,我擔心自強公、子舒和有孚公他們未必都會堅定地支持你啊。”

“這我也有預料,但不這樣又如何呢?”馮紫英點了點頭,“其實這樣也好,總要有得有失,另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也能更好的分辨出誰才是真正的盟友,誰是見風使舵者,誰是我們的敵人!”

“你決定了?”練國事深吸一口氣,凝神問道。

“雖千萬人,吾往矣。”馮紫英笑了笑。

不出練國事所料,當兵部將蒙古可能面臨劇變的情報以及朝廷準備采取的對策公布之后,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邊倒地質疑質疑即將裁軍的情況下,又要突然大興刀兵對蒙古用兵,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拖延裁軍進程。

“怎么,連明起公(黃汝良)和湯賓尹也都退縮了?不是想為韓敬和許獬某劃么?現在覺得我成了眾矢之的,怕挨著燙手了,還是覺得我支撐不下去了?”

馮紫英好整以暇地短期茶盞,抿了一口。

“呵呵,可能都有些吧,朝中非議聲太大,恐怕許獬和韓敬自己也都覺得觀察一下形勢更好,黃湯二人自然就覺得該等一等了。”汪文言也很平靜。

自家東翁的根基從來就沒有在這些見風倒的士人身上,只要邊軍和京營不倒,只要商人們堅定支持,有槍有銀子,怕什么?

再說了這朝中看似鼓噪聲一片,但是跳得起還是就那些人,更多的人還是質疑時機不合適以及會影響裁軍而已。

何況大朝會才過去一個多月,這是正經八百經過票決而出的,要想推翻,五年后來吧,除非皇帝……

“哼,由他們鬧騰去吧。”馮紫英無可無不可地道。

“啊?”汪文言吃了一驚,這豈不是意味著內閣失控?“大人,你難道就由著他們這樣胡來?”

“什么叫胡來?都在合理表達自己的意見,現在內閣內部也沒有形成一致意見,能怎么辦?”馮紫英很淡然。

“問題是他們現在已經開始攻訐科舉改革和考成法了,這不僅僅是對蒙古用兵和裁軍的問題了,這是針對整個內閣的施政綱領而來。”汪文言提醒道:“屬下感覺這幫人在四處竄連,意圖掀起更大的風浪來,……”

馮紫英目光悠遠,半晌才神神叨叨地道:“或許他們覺得他們能夠更好地辦好這些事兒呢?”

馮紫英病了,病得不輕。

據說是在文淵閣里和內閣諸公爭執不下,緊接著又在朝中例會上與幾位尚書發生了爭吵,急火攻心,結果回去之后意圖在某位妾室身上瀉火,結果卻不小心受了涼,一下子就病倒了。

幾位閣臣都登門去看望了,燒得很厲害,額際滾燙,面色潮紅,甚至還說胡話。

太醫院的太醫都三上其門問診,都是內邪交雜,加之長期旦旦而伐,身子骨受不了這般折騰,又有內火外涼,所以一下子來勢猛烈,就病倒了。

按照太醫的估計,小馮首輔這么多年幾乎沒怎么生過病,所以這一病就來得相當猛烈,估摸著須得要好生調養,起碼需要一兩個月來慢慢休養才能恢復,這期間不能受急上火,不能操心勞累,所以最好不要在過問朝務。

人都病倒了,諸般事宜自然也就不宜太過,不過內閣事務暫時就由崔景榮、柴恪和徐光啟三人共同主持。

平素倒也不覺得,真正當這一攤子朝務丟在手上來,才覺得棘手。

崔景榮負責吏部這一塊,考成法的推進是大頭,原本覺得這都在大朝會上就討論得差不多了,而且崔景榮和練國事也都非常認可,只管落實推行就可以了,沒想到現在馮紫英一病倒,各種雜音就開始冒出來了,不僅僅是吏部內部反對聲不斷,認為有些措施過于理想化,有些過于操切,需要再研究計議,重新調整,外部的質疑也是不斷,認為對地方士紳過于輕慢,剝奪了士紳對地方事務的參與權,使得很多事務會受到影響。

同樣崔景榮和王永光所負責的科舉改革一樣遭遇了更大的反對聲浪,以韓爌、孫居相、孫鼎相以及李邦華、朱國禎為首的一干人直接在例會上跳了出來,堅決反對科舉改革,堅決反對將格物、財計和律法列入未來科考內容中,甚至還提出時政比例也需要下降,依然要以經義為主。

這別說是改革了,幾乎是要開倒車了,也讓崔景榮和王永光等人倍感憤怒。

同樣裁軍之事也是由柴恪和孫承宗負責,這事兒本來柴恪是有意暫時拖一拖的,但沒曾想韓爌、孫氏兄弟以及李邦華、朱國禎等人卻是竭力鼓動,要求立即啟動,將十二鎮所建為三個戰區集群,但兵力要縮減到六十萬以內,至于對蒙古用兵,更是提都不提。

徐光啟這邊的情況略微好一些,興工商,推動新作物推廣,這在地方上都沒有遇到多少阻力,但是朝中也依然有人對其信奉西教發起攻訐,并蔓延到另外一名信奉西教的重臣工部侍郎李之藻身上,這也引發了徐光啟的憤怒。

第一更求票!最后幾節了,爭取這兩天結束,最后求幾票!

(本章完)

最新網址:qishuta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