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大營!
一座座帳篷,彼此之間相連,建立于平原之上。
四方充斥著一股肅殺之氣,煞氣蔓延于大營四方,凜冽的殺機正在醞釀之中。
燕王大帳,乃是用著一種皮革縫制而成,這皮革充斥著一股異樣的力量,斷絕四方聲音,哪怕是和大帳相隔不到一米,但也無法聽清楚大帳之中的咆哮。
燕云天端坐于大帳主位之上,神態陰沉宛如能夠滴出水滴,看著手中獲取到的一份情報,心中泛起一股難言的苦澀。
夏方竟然如此無能,這么不堪一擊。
要是一開始自己南下,那是為了逐鹿中原,可當被秦侯阻擋住后,燕云天的心思已經產生了改變,自己南下是為了給楚王造成壓力,好牽制住楚王。
給夏方創造出生機,這一點已經不斷寫信給秦侯,要讓秦侯放開前進道路,讓自己和楚王接壤,給楚王創造壓力。
但非常可惜,秦侯不識抬舉,竟然拒絕了自己。
而這夏方坐擁上京這一座堅城,到最后竟然連一日都沒有堅持住,就已經被楚王攻陷,自己自殺身亡。
這一下子讓燕云天陷入到了進退兩難的地步,繼續向前,還是后退。
燕云天一時無法選擇,目光環視左右文武,語氣凝重的開口講道:“局勢都已經清楚”
“如今我燕軍到底該繼續進軍還是退回湖北八州”
一位文士,自燕云天話語落下后,直接站起身來,對著燕云天一拜后,鄭重開口講道:“是否繼續進軍”
“這一切都要看大王心意”
“大王是要獲取富貴,公侯萬代,富貴連綿,還是要爭奪這一線生機,成為真龍,混一宇內”
文士不等燕云天回答,語氣自問自答的開口講道:“要是大王想要獲取富貴,那么此刻當退兵回河北八州。”
“當今之世,楚王擊潰夏方,占據上京大勢已成,敵人唯有大王和齊侯,可大王和齊侯加在一起,也才只是十余州,也只是楚王一半。”
“根本無抗衡楚王之力,要是換成平時,大王自然要奮力一擊,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北方大草原封印破碎,有胡人出沒,非是大王之敵,而是神州之敵,想要驅逐胡人,不讓神州遭受劫難,楚王必然要拉攏大王。”
“回到北方八州,開始聚兵備戰,等到楚王北上,投靠楚王,大王自不失王侯之位,未來富貴連綿,公侯萬代。”
“要是大王不圖此子孫后代的富貴,而是只爭朝夕,想要一朝混一宇內,那么決然不可退兵。”
“大王這一退,自損氣數,也給楚王機會,當楚王整頓夏方掌握的十余州,匯聚了南方之力,到時候一朝北上,大王豈能有能力抗衡,不投降,只有死。”
“所以想要拼死一搏,就只能夠繼續南下,趁著楚王未曾徹底掌握中原之地,不斷進攻中原,徹底擊潰楚王,這是大王唯一的一線生機。”
文士話語緩慢,徐徐訴說,把當今燕云天的情況,闡述的清清楚楚。
是否該如何選擇,一切皆要看燕云天自己心意。
燕云天看著文士,語氣平淡的講道:“文種不愧是王佐之才,天下大勢盡在掌握,此已經訴說出本王所想。”
燕云天借助著說話,開始消化陳文種的話語。
良久,燕云天目光看向眾人,語氣鄭重講道:“此時退去,前功盡棄,雖保一時安全,但終究會遭受楚王清算。”
“畢竟我等不是楚王嫡系,到時候遭受排擠,難道死亡的幸運。”
“所以我等唯有奮勇向前,爭取這最后一線生機,擊敗秦侯,入主中原,趁著楚王立足不穩之時擊敗楚王。”
陳文種未曾退開,此時靜靜的傾聽著燕云天的話語,緩緩的點頭講道:“大王對臣有知遇之恩。”
“既然大王已經下定決心,臣自然追隨大王。”
“想要擊敗楚王,非大王一己之力能夠做到,必須要合縱連橫不可。”
“如今遍數天下,楚王敵人只剩下大王和齊侯,所以大王要派遣使者,前往東方游說齊侯,一起出兵,會獵于中原。”
陳文種說道此處,微微的停頓一二,目光看向南方,語氣凝重講道:“夏方已經兵敗身死。”
“秦侯雖然只是夏方義弟,可二者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秦侯重情重義,天下皆知。”
“現如今就是一次機會,只要秦侯不在抵抗大王,大王自可長驅直入,攻陷中原諸州,等到齊侯起兵,聯合齊侯組建燕齊聯軍,一起進攻上京,大王不是沒有勝機。”
燕云天看著陳文種,傾聽著陳文種訴說,本來必死之局,隨著陳文種的話語,卻是已經有著生機,勝率正在不斷增長。
眾將的神色,也逐漸輕松起來,眾人害怕的就是必死。
可只要知道不是必死之局,哪怕是勝率不高,可他們依然不害怕,能夠走到今日,哪一場大戰乃是必勝。
只要有勝率,不是必死,那么就值得一拼。
陳文種一己之力,扭轉了眾人的士氣,燕云天目光中浮現出贊許之色,目光最后緩緩移開,看向眾人講道:“秦侯關乎一切,誰可前往秦侯大營,為本王游說秦侯。”
“要是能夠讓秦侯來降,本王不吝嗇封侯之賞。”
“要是秦侯不能來降,也要讓秦侯放開本王前進道路,讓本王入中原。”
燕云天話語落下,一時無言,如今和秦侯正處于交戰之中,出使秦侯危險性不小。
尤其是想要完成目的,那么更是難上加難。
陳文種目光看向眾人,最后看向燕云天講道:“此事由臣提及,那么就由臣親自出使,為大王游說秦侯來降。”
“事后愿意前往齊地,去見齊侯。”
燕云天站起身來,一把手緊緊握住陳文種,語氣情深意切的講道:“要是文種能夠完成出使,本王不吝嗇賞賜。”
“不但封侯,本王愿意和文種皆為異性兄弟,共享富貴。”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