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二百八十六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

Hi,賬號:夜間第二百八十六章拿張元當替罪羊第二百八十六章拿張元當替罪羊→:、、、、、、、、、、、、、、

慶歷四年十二月八日。

汴梁下起了大雪,開封府各個街道組織起大掃雪工作。

由官府出資,在外城以每天90文的價格,雇傭一些沒有工作的老人、青壯進行積雪清除打理。

這個工資肯定不算高。

因為在慶歷年之前,汴梁的日工資水平就達到了百文以上。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碼頭搬運工日賺二三百文,街口一個殺雞的每天一百五十文,茶鋪的伙計月入4.5貫,一天約一百二十文。

基本上平均用人薪資在一百文左右,除了每天平均日薪只有五十文的廂軍以外,普通百姓的工資水平維持在百文。

而現在普通人的薪資水平又略微漲了一些,平均大概在一百二十文,比以前漲了約二十文上下。

這是因為自從慶歷元年大改革以來,大宋的經商環境日益變好。

商品經濟更上一層樓,并且由于商品通過五大貿易路線,不僅銷往周邊國家,甚至遠銷到中亞,被阿拉伯商人賣到歐洲去。

經濟環境和經商環境好了起來,工商部那邊每年注冊的新商行,也就是公司不計其數,城內城外工坊每天都在開設。

不只是紡織廠,還有各類造紙廠、茶葉加工廠、鐵器加工廠、農具廠等等數不盡的工坊,資本開始逐漸萌芽。

工坊建立后那自然要大規模招人,但在古代信息不發達的社會,汴梁能夠吸引的基本上也就是京畿路以及周邊的務工人員,不可能出現很遠的人來汴梁打工。

像河北人要進城務工肯定優先選擇大名府,淮南以及部分靠近應天府的河南人肯定優先去應天府,以此類推,造成了汴梁務工人員緊缺。

這屬于市場的正常波動,工資正常上漲,且持續漲下去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因為這必然會讓工坊繼續外遷。

以后蒸汽機時代,大量工廠搬遷到沿海城市去,也能帶動廣州、廣西、福建等沿海城市的發展。

所以朝廷也會想辦法市場調控,倒逼著用人單位漲工資。

不過開封府雇傭的都是沒有工作或者缺乏工作能力的人,這個薪資基本上也屬于正常薪資水準,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對貧困人員的照顧。

而組織人員則是開封府下轄的街道辦。

如今大宋要走向城鎮化,開封府作為一個官府機構,就必須要對基層有一定的掌控力。

所以朝廷正式建設起街道辦,除了街道辦主任是從九品官員以外,其余辦事員都是吏員,主要管理的事務也都是戶籍、衛生、社區管理等工作。

比如朝廷今年要慰問孤寡老人,要把米、油、糧發下去,以后就不是由開封府、皇城司來辦,而是由街道辦來處理。

上級領導主要是監督落實工作,確定各種糧油物資發下去,并且朝廷現在在建廉租房,以后也會由街道辦落實貧困戶,優先入住廉租房當中。

里面肯定會由貪污腐敗的事情發生,比如街道辦不認真落實工作,或者中飽私囊,把廉租房、物資發放給有錢人乃至于自己的親屬,而不是有需要的窮人。

因而趙駿又勒令開封府作為上級領導部門監督,又讓皇城司秘密暗訪,時刻調查,實時追責,算是雙重監督。

現在就先這樣辦著。

哪怕以后出了問題再整改,至少現在街道辦的設立后,開封府的工作壓力也會減少很多。

在開封府的號召下,全府大掃除。

趙駿上午就在包拯的陪同下,視察了內城、外城,乃至城外的清除工作。

開遠門,也就是西水門外。這里是汴河的入口處,由于運河從北方帶回來大量鋼鐵、牛羊皮毛以及其它原材料,因此這里匯聚遼很多工坊。

朝廷現在正陸陸續續地把城內的官屬工坊遷移到城外,比如紡織廠、鍛造廠、鐵器加工廠等等,從兩個月前就開始遷移。

官屬工坊又帶動了很多私人工坊轉移,預計到后年,汴梁里大部分工坊都要轉移到城外,形成城鄉結合部。

所以這里的地價也慢慢地有所上升,這對于棲息在城外貧民窟的百姓來說,自然是件好事。

因為朝廷現在的戶籍工作是允許百姓落戶汴梁,并且允許他們購買他們現在在城外居住的土地和房屋。

或許幾十年后,最早一批來汴梁打工的打工人,搖身一變,通過在城外城中村擁有房產,成為了正紅旗老開封。

不過那是幾十年后的事情了,至少目前城外的地價還是比較低,且基本上都是在朝廷手里,也進行了限賣,不允許有心人大規模囤積。

趙駿打算等過兩年完成了軍隊改制,把廂軍納入建設兵團,就成立國有建設企業,把城外的房地產開發都交給他們來做。

到時候大宋對外吸血哦不,貿易。對內搞大基礎建設,加上房地產刺激經濟,允許銀行業和金融業發展,在全國開設交子鋪,允許民間借貸。

四管齊下,這經濟還不飛上天了?

甚至通貨膨脹都不用考慮,大宋只需要無腦印錢就行。

因為到時候大宋的銅錢就像美元一樣成為全球硬通貨,把國外的銅礦買進來,再制成銅錢出去買銅礦,怎么想怎么覺得有點離譜。

當然。

那還是以后的事情。

至少現在大宋雖然蒸蒸日上,可依舊沒有超脫古代封建社會的秩序。

還需要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更上一層樓,需要蒸汽機時代到來,才能完成更大的內部改革。

“知院,這雪下了十多天,把道路都掩埋,河面都結冰,開封府出資,雇傭了一萬三千六百七十四人,每日耗資約兩千貫,花費了六日時間,將全城大雪清除,將冰面破開。”

開遠門外汴河邊上,開封府通判包拯向趙駿介紹著最近城里的建設活動。

國稅和地稅改制之后,開封府作為首都官府也擁有了一定財政權,汴梁商業活動以及城市管理產生的費用都會繳納到開封府,由此產生了稅務經費。

雖然這讓朝廷的稅收嚴重下降,但讓地方政府有了錢,那就能辦不少事情,比如這掃雪工作,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雇傭了一萬多人?那每人每天薪資看來還不錯嘛。”

趙駿笑著說道。

他環顧著遠處,西北方汴河船只徐徐而來,比春夏秋時期少了許多,但這可是冬天,以往冬天漕運是徹底停船了的。

現在看來黃河治理工作以及破冰行動還是做得可以,至少能保證汴梁通航。

“說來慚愧,每天只有90文。”

包拯搖搖頭道。

“每天90文?是少了點,那多出來的三百多貫是什么情況?”

趙駿納悶,難道這么快就開始上下其手了?

這也太快了吧。

“是用來購置工具了。”

包拯說道:“這些工具怕是用完就得存起來。”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放在街道辦,你們開封府要設立環衛部門,長期雇傭環衛工人打掃衛生,做到城市干凈、整潔。”

“嗯。”

包拯點點頭:“這事我會向劉知府稟報知院的意思。”

“除了衛生工作以外,還有街道規劃、基礎設施、城市道路、綠化環境、經營環境、商鋪整頓等等,都是開封府的職責,你的擔子不小啊。”

“下官不會辜負朝廷眾望。”

“這就好,老包,好好干,這開封府尹的位置我是留給你的,我很看好伱。”

趙駿拍了拍包拯的肩膀,笑著說道。

現在開封府尹的位置流動性還是比較大,主要用于安置一些即將往各部尚書、侍郎升遷的官員。

府里的具體事務都是包拯在處理,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潛規則。

誰都知道這其實是知院為了給包拯做政治資歷積累,加上他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所以歷任開封府知府都把工作交給他來做。

主官反倒會參與各個部門的日常事務,以便將來入部。

不過饒是如此,老包也已經算是在坐火箭了,從景祐四年一個從八品到現在從五品,升遷速度基本上就是每年一級。

趙駿打算等過兩年老包積累得差不多,就把開封府的政治地位自正四品提到從二品,相當于副部級。

并且兼任正二品政制院候補同知,這樣就把開封府的政治地位上調到高官,也把開封府尹的重要程度提高,讓他能參與到國家事務管理當中去。

畢竟開封府相當于后世的北京,如果級別還只是正四品,那在權貴滿地走的開封還是難以服眾,管理上也會加大難度。

“知院。”

就在趙駿視察開封府最近發展情況的時候,不遠處一對皇宮侍衛急匆匆而來,向他報告道:“陛下請知院回一趟宮中。”

“哦?”

趙駿扭過頭,來到那侍衛的身邊問道:“出什么事了?”

“說是西賊上書請降。”

“哈哈,李元昊堅持不住了。”

趙駿笑了笑,對包拯說道:“好了,老包你先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我先回去一趟。”

“是。”

包拯早已經習慣從趙駿嘴里說出一些聽得懂,又聽不太懂的詞匯,拱手行禮。

當下趙駿就坐回了自己的馬車里,儀仗隊浩浩蕩蕩回宮。

他從當上知院開始就有自己的儀仗隊了,妥妥的宰相規格,馬隊開道,舉著牌子“肅靜”“回避”。

加上皇城司的保護,周圍每時每刻都有幾百人跟著,汴梁人都知道他的隊伍。

甚至還曾經有人攔轎喊冤,都被趙駿一一解決,讓百姓交口稱贊。

很快趙駿就回到了皇宮,一路去了崇政殿。

眾人已經到齊。

他先給趙禎行禮,隨后坐回自己位置上。

“漢龍,你看看,這是元昊上表。”

趙禎敲了敲桌子上的公文,崇政殿會議是不許人進來的,連王守忠都只能在門外守著,所以趙駿就只能自己走過去拿。

他拿起公文掃視了一眼,笑著說道:“預料之中,李元昊這一戰敗得我都沒想到,他肯定繃不住。”

“照目前的形式來看,元昊已經松嘴。但要想讓他付出代價可不容易,萬一他拒絕呢?”

趙禎問道。

“拒絕也簡單。”

趙駿笑道:“雖然目前全國軍隊改制還沒有徹底完成,但大部分的害群之馬已經剔除,也挑選了精銳填補,基本戰斗力還是能保持,那就打吧,正好滅遼西夏。”

不是不能滅西夏,而是目前滅起來比較麻煩。

就好像你明明可以等幾年,讓戰斗力變成120的時候再去消滅一個20戰斗力加50戰斗力的敵人。

偏偏要在戰斗力80的時候,同時對付遼國和西夏這兩個加起來70戰斗力的對手。

哪怕大宋實力比他們強,可軍隊沒改制前戰斗力還是差點。

需要等完全改制完成,剔除老弱,軍隊訓練提上日程,還有把鋼制冷兵器、盔甲普及,讓冷兵器與火器營的熱武器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戰力。

到時候打遼國和西夏都會輕松許多。

但李元昊率先挑釁,若是不回擊的話大宋顏面何在?

所以必須給他點教訓。

要么就割地賠款,每年繳納歲貢。

要么大宋西北軍隊出動,打得他割地賠款。

甚至可能有亡國風險。

看他自己怎么選了。

“那好,就按照原定計劃,讓他賠款。”

趙禎也硬氣了一回,這事早就商議過,可以給對方回應了。

自從九月份開戰以來,最近三個月大宋也不是吃干飯的。

雖然沒有大規模調兵遣將,但戰爭機器運轉,河北鋼鐵廠每天造出成噸的武器。

鋼制武器開始發放下去,哪怕還未普及全軍,但有個幾萬人先用著,配合火器營足以應付遼軍。

到時候再全力輸出西夏,不把李元昊頭都打歪?

所以滿朝強硬派也是占據上風。

這與趙駿的態度有關。

很快大家商議好細節,便立即派遣人手去給楊偕下達了指示。

到十二月中旬,楊偕就知道了朝廷的意思,于是馬上招來了李元昊的使者,向他明里暗里表達了朝廷需要誠意的意思。

他沒有直接說大宋朝廷要李元昊賠款,因為這樣目的性太強,到時候互相拉扯、討價還價不好談判。

談判的最高境界就是由對方主動提出,這樣他這邊才好獅子大開口,一步步談條件。

過幾日后,李元昊就接到了使者的回信。

卓啰城中。

最近這些天李元昊的日子不太好過。

黨項貴族們受益于宋夏之間的貿易,其實都不想得罪大宋,因此聯手向他施壓。

文官集團則因為戰敗的事情而緘默其口,因此停戰派占據上風。

雖然李元昊自己是個主戰派,可架不住下面力量大,光憑他以及他背后的嵬名部落還是不能鎮壓得住。

所以他必須籠絡一批聽話的貴族,穩住他們的心情。

這一日恰好正是他與費聽、房當、細封、頗超等幾個國內大部落首領議會的時候。

“大王,這么下去真不是辦法,宋人強大,與他們為敵絕非好事。”

“是啊,早點做出決定最好,再拖下去于國家不利。”

“今年過冬的糧食都是從宋國買來的,雖然宋國還沒有取消互市,可一旦他們取消互市,我們怎么辦啊。”

“要我說,大王就不該聽那張元的,此人必定是大宋派來禍害我大夏的內應。”

“不錯,自從此人來后,我大夏屢戰屢敗。之前我們不與宋國開戰,我們每年只需要進供幾百頭牛馬,就能得到無數賞賜,他來后呢?”

“大王,把此人殺了送給宋國,想必能得到宋國的歡心,到時候我們也不需要再開戰了。”

“正是。”

幾個人紛紛用黨項話勸說著,還有人嚷嚷著要殺張元。

李元昊不得不安撫道:“我已經派人去與宋皇商議了,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

他暫時還不希望張元死,畢竟他自己是個主戰派,如果張元死了,那國內主戰派勢力就沒了,以后誰還鼓動他與大宋為敵呢?

“哎,希望如此吧。”

有人嘆道。

歷史上宋夏戰爭,大宋取消互市,西夏國內經濟崩潰,民不聊生。

現在倒不至于此,但他們嘗到了太久的互市甜頭,牛羊賣給大宋,再把西域人的商品轉賣給大宋,又從大宋買入茶葉賣給西域商人,換取豐厚的利潤。

中間商賺差價的同時,他們自己也能通過買賣貿易,賺得盆滿缽滿,還能從大宋購入糧食、茶葉、鐵器維持部落發展,一舉三得。

所以雖然現在西夏國內情況還不錯,可沒有人希望事情發展到最壞的地步,反正黨項人又不像契丹人一直稱王稱霸,繼續在契丹與漢人之間周旋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報!”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有士兵來報道:“使者回來了。”

“快讓他進來。”

李元昊連忙說道。

“是。”

士兵出去。

片刻后一直在西市等消息的使者進來,向李元昊用黨項禮彎腰說道:“大王。”

“怎么樣?”

“臣幸不辱命,已經拿到了宋皇的回旨。”

“太好了,他說什么?”

李元昊精神一振。

使者說道:“宋皇的意思是,他們也不想大動刀兵,大宋一直主張和平治世,與周邊國家化干戈為玉帛。但大夏妄自進攻青塘,挑起與大宋之間的戰爭,此事不可饒恕。”

李元昊大驚道:“你沒有跟他們說我們只是與唃廝啰交戰,并未想與大宋為敵嗎?”

“說了,臣說了不知道多少遍。”

使者苦笑道:“可是大宋一直以與青塘簽訂互相攻守同盟協議為由,指責我大夏進攻青塘就是進攻大宋盟友,是意圖主動挑起戰事。”

“這可如何是好。”

房當丘斛拍著兩腿,苦澀道:“大宋兵強馬壯,如何能敵啊。”

眾人也是一臉愁苦。

誰也沒想到進攻青塘,就招惹了如今強盛的大宋。

若是以前還好,大宋有手榴彈和火炮,他們咬咬牙,有遼國的支持,也不是不能多造個幾百上千門。

可現在大宋又有了火槍,而且這樣的部隊在西北有一萬多人,加上大宋本來就有的大炮和手榴彈,他們哪里還能抵擋得住哦。

“不過事情也有轉機。”

使者連忙說道。

“快說。”

李元昊壓著怒意。

使者說道:“楊司帥的意思是,宋國可以停戰,但我大夏必須拿出誠意來賠償大宋這次的損失。”

賠償?

眾人一下子露出茫然的情緒。

正常情況下,大家伙應該都能想到戰爭賠款之類的事情了。

但那是宋人能想到的事情。

對于他們黨項、契丹之類的游牧民族來說,可不興這一套。

被打敗了就跑,跑到塞北去。

難不成宋人還能追到塞北?

等宋人走了他們再回來就是。

所以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歉意不夠。

有人馬上說道:“大王不若再像以前那樣,每年進貢數百頭牛馬,向大宋稱臣,換取大宋的賞賜。”

“這樣也挺好。”

“不錯,大王只有這樣才能平息大宋的怒火。”

“我看不盡然。”

費聽沽細說道:“大宋最恨奸逆,當年開戰后,大宋就在邊界榷市懸賞張元人頭,恐怕唯有拿張元才能換取大宋不動刀兵。”

李元昊的眼睛頓時咪了起來。

他其實能夠聽明白大宋的意思。

畢竟他的眼光跟手底下這些人不同。

作為一個試圖從游牧民族部落制度,轉變為封建制度的雄心君主,李元昊自然有超出常人的眼界。

所以他明白,大宋其實不是想要張元人頭,而是想要西夏割地賠款。

具體款項肯定不是一兩次使者談判就能商榷好,必然要經過長時間的拉扯,就像當初宋遼簽署協議一樣。

但李元昊其實不太想賠款。

一來賠款肯定傷及他在國內的威望。

二來也損耗西夏國力。

本來西夏就弱,哪怕這些年利用絲綢之路賺了不少,可跟大宋的國力還是天壤之別。

因此能不賠錢肯定是不想賠。

問題是大宋那邊一定會死咬著不松口,就是要讓他賠款。

該怎么做呢?

裝傻充愣可糊弄不過去。

到時候真打起來,他又打不過可就難受了。

那么最好的選擇是推個替罪羊出去。

大宋那邊就挺恨張元的。

國內各部落貴族首領也很煩他。

如果把張元宰了,不僅能安撫國內,還能平息大宋的怒火,給大宋一個交代,那就太好了。

而且大宋不是要誠意嗎?

那就把西夏軍師推出去當誠意,這還不夠?

到時候即便大宋挑明了要賠償,張元都交給他們了,賠款也好意思多要嗎?

或許眼下正是需要張元的時候了。

雖然以后沒了張元,很多謀略不好制定,且缺少了主戰派核心。

但有的時候,他也是沒有辦法啊。

李元昊嘆了口氣。

目光露出了一抹陰狠。

張元。

怪不得我了。

只能怪這些年大夏不能勝宋國吧。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