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文臣的選擇
尸堆的火焰漸漸大了起來,濃煙滾滾。
城門樓上亮出了大楚皇帝的旗幟,護城河對岸的匈奴人相視一笑,有人用中原話對蕭聲道:“楚國皇帝人雖小,膽子倒是不小,過去說話吧,大點聲,既然降了匈奴,就得專心立功,勸服小皇帝獻城,你就能封王,大單于女兒眾多,嫁一個給你也未必不可。”
蕭聲笑著點了兩下頭,催馬前行幾步,抬頭仰望,只見城墻上弓弩手林立,城門樓上站著不少人,他眼神不是很好,根據位置大概認出了皇帝,在馬上拱手道:“臣左察御史蕭聲,拜見陛下!”
身后的匈奴人通譯向同伴隨時傳譯。
城門樓上,開口回應的不是皇帝本人,而是大將樊撞山,他沒有去別處守城,而是留在皇帝身邊,不僅個子高,嗓音也洪亮,從上方傳來,像是一陣陣雷鳴。
樊撞山昨晚在城門口力戰敵軍,殺傷無數,不僅滿城皆知,匈奴人也都聽聞他的威名,無不翹首遙望,絲毫不掩飾心中的好奇與仰慕。
“蕭聲,你還有臉面來見陛下?”樊撞山替皇帝說話,但也加入一點自己的理解。
“大勢已去,臣也是被迫無奈,萬望陛下諒解。”
“沒什么可諒解的,告訴你的匈奴主子,大楚皇帝寧死不降,有本事就來攻城。匈奴人背信棄義,和談還在進行中,就來侵掠大楚,蕭聲,你留在那邊也不會有好結果。”
通譯在后面提醒道:“告訴楚國小皇帝,背信棄義的是他,大單于等了將近半年,通過使者幾次催促、提醒,可他就是不肯繼續和談,所以……”
蕭聲調轉馬頭,笑道:“讓我來說,我了解皇帝,和談之事一時半會說不清,白白浪費時間。”
通譯做不了主,向首領說了幾句,又用中原話道:“隨你,成功,閣下就是匈奴王,不成功,看到前面的護城河沒有?對你倒是挺合適的。”
蕭聲仍笑著點頭,轉身向城頭大聲道:“陛下,容臣略說幾句如今的大勢。”
樊撞山極為鄙視蕭聲,按他本人的意思,就該痛罵一通,然后亂箭齊下,將亂臣賊子射死,可皇帝另有想法,他只得回道:“陛下允許你說。”
蕭聲清清嗓子,“陛下,扶余國精兵數千,偽裝成被劫掠的楚國百姓,由匈奴人驅趕從西而來,獲救之后涌入關內,趁守衛不備,斬將開關,放匈奴人入關。匈奴大軍數十萬,分為兩部,一部留在遼東,大單于親自統率,攻城掠地,如今遼東關內關外全郡失守,再無楚地矣。另一部馬不停蹄,過城不攻,橫穿燕國與中山郡,直趨代國晉城,就是為了將陛下活捉……”
“說這些干嘛?”通譯喝道。
蕭聲再次調轉馬頭,“大楚皇帝生性多疑,必須將前因后果解釋清楚,才能讓他徹底失去信心,出城投降。”
通譯皺了皺眉頭,“長話短說,小皇帝不投降,我們就攻城,哪有時間聽你啰嗦?”
“是是,諸位稍安勿躁,介紹大勢要不了多久。”
蕭聲繼續對城頭大聲道:“如今匈奴大軍二十萬……”
“五十萬!”通譯厲聲糾正。
“匈奴大軍五十萬都已入關。”蕭聲馬上改正,“今日之內,陛下要么出城投降,要么城破人亡。”
聽到這里,通譯滿意地點頭,快速地向首領傳譯。
城門樓上一陣喧嘩,樊撞山又想痛罵,忍了又忍沒有開口,蕭聲等了一會,接著說道:“楚軍如今分散在各地,斷然來不及救駕,聽說有幾萬北軍正在趕來與陛下匯合,可匈奴已有準備,數倍于此的騎兵此刻就埋伏在周圍的山中,以逸待勞,北軍肯定不是對手!”
通譯冷笑一聲,匈奴人的計劃沒有泄露,蕭聲顯然是自己猜出來的,但也不怕,只要北軍上鉤就行,而且還能嚇一嚇小皇帝。
城門樓上又是一陣喧嘩,很快結束,這對被圍者來說是一個噩耗。
“攻破晉城之后,匈奴大軍就將轉頭南下,與齊國叛軍匯合,圍殲大將軍崔宏所率的楚軍,到時大楚將失去半壁江山,關內兵少,另外一半很快也會失陷。北疆一線倒是還有不少楚軍,但是群龍無首,各自為戰,也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
通譯一邊傳譯,一邊聽首領吩咐,這時道:“告訴小皇帝,大單于有點欣賞他,愿意給他一條活路,只要投降,仍能保留皇帝的稱號,大單于的女兒、孫女任他挑選——別嫉妒,他畢竟是皇帝,待遇要比你好。”
“那是自然。”蕭聲頭也不回地說,深吸一口氣,大聲道:“陛下,天下形勢大致如此,陛下只有一條路可走。”
通譯以為接下來順理成章就要勸降,很是滿意,向首領迅速傳譯,完全沒料到蕭聲會說出另一番話,他太意外了,一時間張口結舌,沒有及時向首領傳譯,也沒有開口阻止。
“卓如鶴已經逃出遼東,正以欽差的身份巡行邊塞,集結關內關外所有軍隊,不日即至,望陛下堅守勿出,陛下在大楚在,陛下亡大楚亡……”
“閉嘴!”通譯怒吼道,拍馬上前,順手拔出腰刀。
“臣蕭聲失職,無顏再見陛下……”身后的馬蹄聲越來越近,蕭聲再不能等下去,也不回頭,舉起手中馬鞭,狠狠抽向坐騎,馬匹受驚,向前一躥,幾步之后,直挺挺跳入護城河中。
城上城下,無不大吃一驚。
通譯向河里看了一眼,知道救不了人,也沒必要再救,轉身剛要向首領解釋,城上箭如雨下,匈奴人只得撤退。
城頭之上,眾人靜默無聲,那才那輪射箭沒人下令,不知是誰開的頭,全體將士隨而效仿。
誰也沒想到蕭聲會自盡以證清白,原來他忍辱負重堅持到現在,就是為了告訴皇帝眼下的形勢,并且請皇帝堅持下去。
一人一馬迅速沉入水中,馬匹尚且哀鳴,人卻悄無聲息。
樊撞山突然后退幾步,跪在地上,梆梆地磕響頭,“我樊撞山有眼無珠,看錯了蕭大人,我向您道歉。”
要說最感驚訝的就是韓孺子本人了,他想從蕭聲這里得到一點信息,卻一點也沒料到他會自盡。
蕭聲從來不是皇帝的堅定支持者,在神雄關,兩人甚至一度為敵,此后在帝位之爭中數度反復,更顯得人品低下,在韓孺子的計劃里,天下安定之后,蕭聲是最先需要更換的大臣之一,賜他欽差之名,只是為了暫時安撫人心。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人,寧可投河,也不肯投降匈奴。
“左察御史蕭聲為國盡忠……”韓孺子想了一會,“不愧是朝廷砥柱,諸卿勿忘蕭大人之志,朕亦不敢愛軀忘國,縱有一人在,大楚不亡。”
群臣跪下,雖然大都是文人,一個個卻都渾身發熱,頓生慷慨之意。
但是光憑意志與士氣是打不退匈奴人的,韓孺子立刻召來北軍將領,問道:“有什么辦法能通知北軍主力不要來晉城?”
“不來晉城?”前鋒將軍大吃一驚,“可是陛下……”
“蕭大人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匈奴人會以朕為誘餌,吸引楚軍來救駕,然后以逸待勞,縱伏兵擊之。”
前鋒將軍剛才不在城門樓上,但是已經聽說蕭聲的事跡,沉吟片刻,“若無北軍主力相助,晉城堅持不到明天早晨。”
“讓北軍主力選擇險要之地扎營,與晉城互為犄角,但是堅壁不出,匈奴人為了引誘北軍出戰,反而不會立刻攻下晉城。”
道理或許沒錯,可實施起來太過冒險,一切主動權都掌握在匈奴人手中,前鋒將軍又猶豫了一會才說:“可以用煙……”他望了一眼城外的濃煙,馬上改了主意,“可以擊鼓為號,但是只能傳出二三十里,劉都尉能不能接到、來不來得及撤退,都很難說。”
北軍主力由北軍都尉劉昆升統領,他為人忠厚,卻不是那種能夠當機立斷的良將,可韓孺子已沒有別的辦法,“就這么做吧,鼓聲不要停。”
“是,我去西南角親自擊鼓。”前鋒將軍也明白,如果北軍主力被殲,晉城將更加危險。
韓孺子還是沒有離開城樓,看著濃煙,看著匈奴人的調動,敵軍顯然是要伏擊北軍主力之后再從容攻城,大規模集結,都沖著西南方,遠處的山中據說還有更多伏兵,他根本看不到。
“沒想到蕭聲會是這樣一個人。”旁邊的崔騰喃喃道,一臉的困惑,“還好卓如鶴逃走了,若能集結邊疆的所有軍隊,應該能擊退匈奴人。”
這時城門樓的人已經不多,東海王低聲道:“只怕有困難,卓如鶴是放糧的欽差,沒有調兵之權,邊疆將領……”
“就你知道得多?”崔騰怒道,實在不想聽壞消息。
韓孺子卻必須接受壞消息,“東海王說得沒錯,得有人帶圣旨去找卓如鶴,給他調兵之權。”
城外到處都是匈奴騎兵,城里的人插翅難飛,東海王不吱聲了,以免被選中,崔騰不知深淺,大聲道:“我去!”
韓孺子搖搖頭,他還沒有想好人選,現在也不是派信使的最佳時機,他最擔心北軍主力,與此同時還在想另一件事。
“楊奉曾經說過,讀書人也會蠱惑人心、也會爭權奪勢,但他們與望氣者不同,心中有底線,蕭聲是讀書人,他也有自己的底線,遺憾的是,我在看到底線之前就對他做出了判斷。”
“這不能怪陛下……”東海王勸道。
“所以一個人可用不可用,不能只看他一時一刻的行為。”
西南角的鼓聲傳來,忽急忽慢,只有北軍能聽懂其中的含義,但這畢竟不是白紙黑字的圣旨,是退是進,仍要由將領自己選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