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沒了,天下大亂之勢不可阻。”潁川,水鏡先生司馬徽似有所感,忽嘆道。
想到前段時日他好友龐德公和黃承彥邀請他取荊州做客,司馬徽沉吟片刻后收拾東西就南下。
“老師,我們去荊州嗎。”徐庶說道。
“嗯,冀州離司隸太近,且為四戰之地,我們先去荊州吧。”司馬徽說道。
徐庶拍了拍腰間的劍鞘說道:“學生可保護老師安全。”
“哈哈哈,那師父的安危就靠你咯。”司馬徽笑道:“之前那方牧不是派人來請你,你為何不去啊。”
“郭嘉戲志才他們去了,也不多我一個。”徐庶說道。
猶豫了一下,徐庶說道:“有奉孝、志才在先,學生后去,就算有成就也與學生無關。”
司馬徽沒有說對與不對,這都是徐庶的抉擇。
司馬徽對學生是寬容的,他支持學生有自己的想法。
劉宏暴斃,董卓一手獨攬朝政。
少帝劉辯繼位。
順者生,逆者亡。
一月之內朝中因上書抨擊董卓被殺文士不計其數,董卓自領太師,名義上是由劉辨任命,但朝中還是有很多文士對其頗為不屑。
洛陽城一片血色,整個洛陽陷入了西涼陰影。
被董卓帶來的二十萬西涼大軍和并州二十萬大軍陸續占領司隸附近城池關卡。
天下雄關虎牢關落入董卓掌控。
進入洛陽的進出通道盡數被董卓大軍駐扎。
“文優,你說老夫現在稱帝可行?”董卓和李儒并行于皇宮之中,皇宮內太監幾乎被董卓殺光,只剩下侍女和妃子們,而劉辯居住的宮殿外更是有董卓大軍重重把守。
“太師大人可認為自己現在能以一己之力抗衡中漢天下各州。”自殺了劉宏后李儒身上的氣勢越發陰沉冰冷。
“有何不可。”董卓大笑。
李儒皺眉,董大人現在有些膨脹了,他們實力雖然很強,甚至可以說是天下最大的軍閥,但要說抗衡天下各州還是力有未逮。
要知道中漢巔峰時期各州各邊關關卡駐扎的軍士加起來足足有兩百萬人!
他們現在總共掌控的軍隊也不過只有五十萬而已。
“太師別忘了,還有幽州方牧,揚州孫堅,益州劉焉。”李儒說道。
“方牧黃口小兒,孫堅有勇無謀,劉焉懦弱無能,他們何能與我相提并論。”董卓不以為意。
“可若是他們聯合起來呢,天下各州其他人也聯合起來一同對付您。”
董卓皺眉,還是擺手,“我有虎牢關在,還有我兒奉先,有你和華雄郭汜李傕等一干猛將,他們決不可能攻破,就算他們聯合也絕對是各有算計,只需略施小計就能讓他們自相殘殺。”
“可太師你不該那一日放走曹操,曹操此人胸有溝壑是為大敵。”
“曹操此人頗有能力,我也是為了能收他心。”董卓說道,“而且曹操現在無權無兵,成不了氣候。”
李儒沉默,其實他的夢想已經完成了。
他曾是邊關士子,早些年邊關胡人入侵屠殺了他全家人。
他痛恨胡人,更痛恨朝廷的不作為。
當時朝廷邊關明明可以派人來的,但因為朝廷的親和政策,懷柔政策,狗屁懷柔!狗屁親和!
邊關百姓的命在他們眼中就不值錢!
從那以后李儒心中就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殺胡人,另一個就是毀掉這個朝廷。
這些年在他的輔佐下董卓在邊關常年征戰,屠殺胡人不計其數,現在另外一個目的也達成了。
李儒現在跟在董卓身邊只是為了償還知遇之恩。
“太師,想要對付他們確實不難,正如你所說這些各地州牧軍閥各有算計,只需要二桃即可殺三士,根據我的猜測,曹操應該已經逃出洛陽有幾日了。”李儒說道。
董卓腳步停下,轉頭盯著李儒,“你為什么不告訴我。”
“我之前就提醒過太師你不要放曹操走,當日我在宮中不在你身邊,當我回來時你已經放曹操離開了。”李儒說道。
“因為當時我也不敢肯定曹操一定能逃走,但近幾日我派人查過,曹操行蹤成謎,和他一同消失的還有袁紹、袁術二人,三人幾日不見加上他曾見過劉宏,像皇家都有自己的密道,所以我猜測曹操應該是通過密道悄悄離開了洛陽,離開洛陽后憑借袁家的勢力逃出司隸不難。”李儒說道。
董卓煩躁,倒不是因為曹操逃走,而是因為這件事逃離了他的掌控。
“早知道當日就該一刀砍了他,算了,逃了就逃了吧。”董卓留曹操一命一方面是惜才,他有野心,自然想要收服更多的人才。
另一方面是曹操有一定的聲望,能協助他掌控洛陽。
“但據我猜測,曹操身上很可能還有劉宏的手諭,他們逃離洛陽之后很可能會用手諭召天下人前來討伐太師。”李儒說道。
董卓腳步停下,忽然冷笑,“那就來,我董仲穎倒是看看有多少人夠我殺的!”
“所以我希望太師你能封方牧為幽州牧。”
“可幽州刺史不是劉虞。”董卓皺眉。
忽然眉頭散開,冷笑道:“這樣也好,就讓方牧和劉虞狗咬狗去,這樣他就沒功夫響應號召了。”
“太師英明。”李儒說道。
“還希望太師您能立劉表為荊州刺史。”李儒說道。
“劉表是漢室宗親。”董卓說道。
“正是因為他是漢室宗親才要立他,一方面是為了表明態度,能緩解天下人對主公你的看法,也能讓劉氏對主公你放低戒備,認為主公只是想行霍光之事,而非有逾越之心,也能為主公爭取時間。另一方面劉表此人無能,不過守墳之犬耳,讓他占據荊州對主公毫無威脅。”
董卓同意了李儒的做法。
另一邊,曹操和袁紹袁術兩人逃出司隸然后分開。袁紹袁術二人分別去其他州招攬義士做準備。
而曹操則去了陳留。
回到老家之后曹操在陳留開始招兵買馬,同時將劉宏詔令昭告天下,并將董卓禍亂之行告之天下。
“禍亂天下者為董。朕若死,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詔令一出,天下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