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小說家

第四百七十章 分溝禮燕

以燕國此時的國土,絲毫不亞于三晉之地,韓國不過方圓零碎千里之地,魏國不過方圓一兩千里,趙國不過方圓兩千里,而燕國冬至遼東,西至代郡、上谷,南至大河,北至灤河之源。

然則,若是論其內所存人口,卻不顯多矣,數日前登臨碣石海岸,沿著灤河一路北上,千里區域,不過兩座城池,還都是兩座極為荒廢的城池。

駐兵極少,城郭二三里,與其說城池,更不如說是一個哨點,烽火臺立下,時刻警醒西側的燕國核心之地,感此,周清三人也就沒有繼續北上,直接跨越灤河,進入漁陽之地。

比起右北平所在,漁陽之地卻是繁華繁鬧許多,畢竟,燕國五都之一最核心的薊城便是在漁陽之旁,一路而過,城池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路途之上的行人也越來越多。

“燕國存世八百年,一共有五都,和齊國一樣,分居而立,各掌軍政之權,大周初立,都城為燕地,其為燕國第一座都城。”

“其后,燕國九世平庸,又有北狄山戎侵擾,燕國遷都臨易。后不久,值姜氏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一匡天下,以霸主的地位助力燕國的山戎侵擾,燕莊公便北上營造第三個都城薊城。”

“其內,燕莊公有感齊桓公大恩,親自相送齊桓公回國,甚至于出了燕國之境,齊桓公感此大禮,隨即將自己走過的疆土,一并送給燕國!”

周禮有云,諸侯相送,非天子,故不出境。燕莊公以諸侯身份將齊桓公送出疆外,本就不合禮儀,或有尊崇齊桓公之意,但齊桓公的做法還是相當仁義。

大手一揮,分溝禮燕,兩百里土地直接送給燕國,舍此兩百里土地,齊桓公聲名更盛,所得遠超于此,管仲之謀,可為大才。

“平白得了土地,燕國可是賺了。”

三人縱馬行走在浴水之旁,此為燕國境內第二條橫貫境內的大河,漁陽西行千里,至上谷郡,那里苦寒至極,為燕國守邊之所,沒有停留。

沿著浴水直往南下,八百里外,便是燕國上都薊城所在,越是向南,浴水兩岸的集鎮、城池越發之多,三人行進的速度也逐漸緩慢了下來。

聽師叔述說燕國王室,小靈、小衣二人聽得有趣,燕莊公得了齊桓公之力,驅逐山戎,不僅東拓疆土,還得了齊桓公的好處,這個買賣可以。

“齊桓公稱霸諸侯,施以德政王道,燕國為召公封地,有此遺澤倒也不錯,只可惜,春秋漸晚,北狄仍舊強橫,南下攻打燕國,使得燕國又一次遷都到臨易。”

“子之之亂,燕昭王在易水之旁高鑄武陽之城,為燕國下都,黃金臺引來大才便是其內,同上都薊城遙相呼應,其時,又有大將秦開征伐遼西與遼東,又在那里高鑄襄平之城,以為第五都!”

燕國有五都,齊國也有五都,但齊國五都卻有七十二座大城池相依靠,而燕國之內,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是所以,齊國自姜氏桓公以來,始為大國,而燕國不顯。

說道燕國五都之事,如今最盛者當以上都薊城與下都武陽之城為上,其余三都逐漸荒廢也,順著浴水南下,天候隨即隱約暖和了起來。

或許因為人類的身影越來越堵,也許是因為靠近太陽之南的緣故,雖如此,小靈與小衣身上仍舊披著厚實的皮袍,這些天,也熟悉了這般壯碩。

腳踏羊袍之靴,頭戴周清以紀數之力,憑空顯化的棉帽,將頭顱牢牢的包裹其內,只剩下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只可惜,據自己所知,棉花這種東西似乎還未在諸夏出現,亦或者已經出現,而不得所用。

“師叔,那些神草看來還真不好買,我們都已經過了六個城池了,但那些商鋪里面都是一些年份甚淺的神草,和我們在齊國所得相差甚遠。”

沿著浴水南下,一路之上,小靈二人對于燕國內諸般特產倒是有些興趣,衣食住行皆有,但若論最有吸引力者,當屬神草。

其余東西在諸夏其余各國也能夠找到更好的,但唯有神草似乎只有燕國存在,根據問詢,在那些商鋪中的確有數百年的神草。

只可惜,都是剛出現,便是被公室貴胄買走了,根本不會流出去,就算流出去,也聲名不顯,不為外人得知,能夠售賣的,都是一些細小神草,年份不足,功效不足。

對于筑基、煉氣的人來說,或許有些作用,但對于先天乃至更高,不過泡茶喝而已,回想著自己半個月來,在那些商鋪內的遭遇,小靈便是有些輕嘆。

“神草這個東西,多入王族、士族之中,但神草年份越高,那些普通人越是不能夠多多服用,故而,他們不過替我們收集罷了。”

“此等之物,收入密室珍藏可惜,月前,離開臨淄的時候,我曾吩咐頓弱先生,以秦國之名,向燕國討要一些特產之物,以合兩國之好,想來燕王喜不會令我們失望的。”

個人的力量尋找神草之物,自然甚是艱難,但以燕王的力量,估計所得會超出自己期待,燕王收集的其它東西送入咸陽也就算了,不過神草這個東西自己截留部分倒也無妨。

只可惜,自己不精通服食之道,上古秘傳,道者有三道,一者煉氣術,一者房中術,一者服食術,三道皆有人臻至至高。

服食之術,既可以服食天地精華之物,也可將天地精華之物化作更為神妙的所在,服用之,當有大妙,天宗之內,雖有殘卷,但根本不全。

而陰陽家內的云中君,精通服食之法,甚至能夠煉制出羽化丹這等對于化神絕巔武者都有奇效的東西,想來傳承無垢。

它日,有機會當一覽。

“師叔,此舉算不算以權謀私?”

跟隨者師叔身邊這般久,自然知曉師叔的行事風格,不拘凡俗之禮,上有秦王盛寵,又有封君之位加身,行走列國,尊榮多矣。

不過此舉可是有些違背秦國法治,保不準秦廷內有人會說些什么。

“如何算以權謀私?”

“是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徙,我以天宗傳人身份,領高位,入中樞,卻鮮少理會中樞之事,那些人應該謝我才是。”

“天地萬物,陰陽相生,純粹之陽不存,純粹之陰不顯,修行之道與治國之道相通,否則,當年祖師也不會有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遍數秦國孝公以來的諸多領國政大才,若要走的長遠而安穩,必得精通此道,商君盡公不私,孝公歿,商君為之身隕。

張儀相秦,惠文先王器重之,其人縱橫捭闔,縱然得罪山東六國,但晚年卻安穩歸魏國,余生不顯,其后甘茂、樗里疾、應候……等等皆如此。

“師叔妙言。”

小靈為之頷首,盡管師叔的年歲不必他和妹妹大多少,但一言一行卻似乎比赤松掌門還要身合大道,無怪乎能夠在這般年歲就臻至悟虛。

聞此聲,心有所感。

薊城!

從登臨碣石海岸,到如今歷經風雪跨越右北平以西的半個燕國,耗時月余,而今,終于行至如今燕國的上都,如今的核心之城薊城!

近四百年前,燕國將黃帝后裔所在之薊國滅掉,隨后未久,燕莊公營造此都,薊城便成為燕國都城之一,數百年來,雖有變遷,但如今,卻已然成為整個燕國最為繁華之城。

南北長九里,東西長七里,雖有逾越,但禮樂崩潰之下,薊城已經算是七國都城最小的一個了,就是如今楚國剛剛營造的郢都,遼闊都超越薊城。

仿周朝洛邑而建造,方正無虞,四周開十門,引浴河之水,化為護城之河,并行水韻流轉薊城內部,自成循環。

周禮而下,都城遙相而應大周鎬京,以西南一角為王城所在,占據整個城池的六分之一所在,東側則為王室、重臣所在,偏北一隅,則是大商賈匯聚之所。

城北之區域,西北之所為王室園林、游玩之地,東北之處諾大的區域則是庶民、手工所在,占據整個薊城近三分之一的區域。

十門而開,平坦而又寬闊的官道綿延,自浴水而下,從西門而入,比起其它中原各國高大的城門,薊城則是不顯,但觀人員匯聚,亦是繁鬧不已。

下馬而行,漫步踏足薊城之內,歷時一個月,燕國的言語自是明悟,靈覺擴散,瞬間籠罩不大的薊城所在,雖受到都城之勢的抵抗,但并無大礙。

不過,比起弱韓的新鄭,薊城之內,倒似乎有不錯的武者坐鎮,燕國雖弱,但商賈卻不理會那些,各自有著自己的車馬之隊,將諸夏其余各國的特產販賣,將燕國的特產裝車。

往來之行,得利益甚多,寬闊有序的街道之上,值未時,兩側的商鋪之內,仍是人滿為患,燕國雖遠離中原,但似乎中原的一切在這里都可以看到。

蜀郡的云錦、秦國的美玉、韓國的弓弩、魏國的鐵器、楚國的珍貴林木、齊國的海域珍珠……,凡此種種,入眼處,不比咸陽的尚商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