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四百五十一南洋探險大發現作品:《》
在北海駐軍休整的時候,韓景珪和鐘學民一起商量,打算在北海建立長期的巡邏騎兵制度,以確保大明對北海的實際擁有。
他們認為每個季度最好都派兵來北海巡邏,一旦發現有不明部落接近北海,就該警惕起來。
這寒冷的氣候,一旦有什么部落接近北海,必然會進一步南下,進一步南下就會直接威脅到大明的邊疆安穩,這是講究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明國國防政策所不愿意接受的。
但是考慮到路途遙遠,長期的巡邏騎兵制度估計會造成不小的軍費支出,也不知道樞密院和參謀總部會不會批就是了。
不管怎么說,第二次北伐也算是獲得了不錯的戰果,韓景珪和鐘學民很快領兵從北海返回。
他們帶著二十萬俘虜和五十余萬牛羊馬,以及更大量的各類物資,一路快快樂樂高高興興的返回了大同。
這個消息很快被飛騎報告給中都。
蘇詠霖得知北伐獲勝的戰況之后,非常高興,對于俘獲二十萬人口還有五十多萬牛羊馬的消息之后,他更是高興,下令給北伐軍全軍將士予以嘉獎和表彰,根據戰功擬定升遷條目等等。
同時,韓景珪也成為繼張越景和蘇絕之后的大明第三位上柱國大將。
隨后,蘇詠霖得知韓景珪等人提出的北海巡邏騎兵制度。
對于這個制度,參謀總部在辛棄疾的支持下表示認同。
他們覺得北海那么遠,如果沒有有效的巡邏制度,占據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也不能及時知曉北部草原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是否需要提前防備之類的。
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巡邏騎兵制度,就能提前發現一些軍事威脅,從而占據戰略主動。
而樞密院則從軍事物資消耗的角度提出反對,認為北海本身更像是一種象征,距離華夏本土那么遠的情況下想要徹底占據本就是一件難以想象的事情,所以當作榮譽就可以。
大明當控制的草場已經足夠了,不管養馬還是養牛羊,都已經足夠了。
而且無論之前歷朝歷代,能夠做到大明這樣對北方草原有幾乎主宰的程度的,根本沒有過,大明已經是開創了歷史上的第一次。
數次大戰,草原上幾百萬定時炸彈式的敵人已經被消滅的七七八八,再也不能對大明造成任何威脅了,大明北疆至少可以保證三五十年的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巡邏機制,或許是一種浪費,大明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戰略收縮的事情,以減少高額的軍費支出。
主導軍事問題的兩大部門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爭論,雙方爭執不下,最后做出決定的還是蘇詠霖。
蘇詠霖表態支持。
“北海既然已經豎起了大明國界碑,升起了大明國旗,那么就是大明領土,不管能不能實際用上,既然是大明領土,就不能視若無睹,覺得他毫不重要,這不是正確的做法。
巡邏不需要太多人,五百人也好,一千人也好,一個來回,不需要太多錢糧支出,但是卻能讓將士們辛辛苦苦拿下來的戰果得到維持,不至于損傷將士們的心。
更重要的是,在北海維持軍事存在,能夠及早發現從各地遷移到北海附近的部落,能夠始終保持大明北疆的警戒,避免讓一些部落做大,成為大明的心腹之患,我覺得這是有必要的。”
蘇詠霖表態支持,那么這件事情也就沒什么好繼續商量的了。
韓景珪的提案得到了認可,參謀總部和樞密院將攜手制定一套可以長期維持的北海巡邏機制,長期為大明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戰略提供預警。
屬于蒙古帝國的巨大威脅已經被蘇詠霖掐死在了搖籃之中,但是沒有了蒙古帝國,誰知道會不會又在目前草原一家獨大的格局當中出現某些意料之外的變數呢?
警惕是有必要的,提前為未來做準備也是有必要的,在大明的軍事科技和生產科技完成革命性的變革之前,誰也不能保證沒有意外發生。
一如他于洪武八年開啟的南洋北洋兩大航線探索的計劃,這就是在為未來做準備,且主動迎向未來的行動。
大明要走出去,要主動走出去,要去發現更廣闊的大世界。
洪武九年年中,兩洋探索計劃準備完成,正式啟動出發,揚帆而去。
這場注定比鄭和下西洋更加有意義的航海行動由復興會世界聯絡部負責主導,大量對大海懷揣著夢想的富有沖勁和探索精神的復興會員們兵分兩路,向著未知的世界探索而去。
在這場探索之中,北洋航線的探索難度非常大,也非常危險,因此蘇詠霖對他們有著相當的寬容度,允許他們失敗,允許他們返回。
南洋航線的探索難度在蘇詠霖眼里就沒有那么大了,所以蘇詠霖非常期待南洋航線能盡快獲得一些成果。
事實證明,南洋航線的探索難度真的不算大。
因為在洪武十年的六月中下旬,南洋航線探險船隊總負責人、航海司副主事李秋棠就向蘇詠霖傳來了兩個好消息。
他在南洋地區有兩大發現。
第一,在流求大島西北部一處地區,他發現了一處金礦。
第二,他的南陽探險船隊在當地人稱之為呂宋島的島嶼上發現了規模很大的金礦,而通過和當地土著的一些交流,他們還發現了銅礦的存在,且這個銅礦的規模之大,遠超他們之前的想象。
隨船隊行動的專業礦產團隊已經給出了礦脈非常龐大的結論,他向蘇詠霖建議立刻派遣更多的采礦團隊攜帶專業設備前往流求大島和呂宋島進行進一步的勘探。
如果可以的話,他強烈建議蘇詠霖盡快在這兩個地方辦設采礦工場,尤其是呂宋島的銅礦,對于大明目前缺銅的現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蘇詠霖得知此事以后,非常高興,立刻找來林景春和時征,下令財政部和工部抽調專業采礦專家和經濟專家動身前往當地,對礦脈規模還有預估產值進行進一步的準確判斷。
如果南洋探險船隊的預估沒有問題的話,大明就要開始在流求大島和呂宋島上設置采礦工場,宣布主權了。
對,宣布主權。
本著沒有政權宣布擁有就當作是大自然偉大饋贈的精神,蘇詠霖得知流求大島上沒有政權存在,也得知呂宋島上沒有政權存在,兩個大島上只有原始部落類型的勢力存在。
都是地方性的小勢力,不存在什么政權核心申明之類的麻煩問題,所以這兩處大礦產的存在自然而然被蘇詠霖視作大明國有。
林景春得知南洋探險船隊發現了大規模銅礦和金礦,大喜過望,立刻拉著時征就去選拔人手,緊趕慢趕著,三天之后就讓他們從天津港乘船南下,直奔流求大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