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蘇詠霖的這些說法,孔拯等人其實并不排斥。
因為自唐宋以來,古人自漢以來所秉持的奇技淫巧思想和道家的機心思想已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和批判。
而宋朝對這一現象的更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這是真的,宋朝在這方面的作用比唐朝還要大,四大發明之三出現在這一時期就是明證。
宋朝政府不光沒有像以往的統治者那樣視工巧之便為簡單的“奇技淫巧”,加以禁絕,相反,還制定了對出色的科技發明的獎勵制度。
于是工匠們就有了研制技術與工具的動力,有宋一代發明創造的數量之大、思慮之精巧都是前所未有的。
除此之外,宋人還開創了對優秀學生的獎學金制度,如醫學院學生根據成績的上等、中等、下等分別給五到十五貫錢。
這讓投身于技術發明行列的人們得到了切實利益,自然鼓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科學技術發明的行列,主觀客觀上都推進了宋朝的科技發展。
而且在科技領域有突出才能的人通常會被列入“奇才異行”名錄,可以直接選拔進政府機構,比如宋人馮繼升改良了火藥法,朝廷賜衣物束帛進行獎勵。
宋政府不僅從民間選拔人才,也會主動培養人才,比如宋政府會在中央設立專科學校,包括醫學院、算學院、天文歷法學校、武學院等,都隸屬于國子監。
失去燕云十六州,河北之地無險可守,軍事上又無法奪回,由此帶來的巨大國防壓力迫使宋政府從經濟和科技領域尋找突破點。
記住網址.51kanhu
趙光義把宋人在傳統道路上上升的可能性打斷了,后繼者對遼國無能為力,只能放寬各種限制,尋找各種補缺補差的方式,試圖對宋朝巨大的國防壓力做出彌補。
雖然這種做法較為粗糙,并沒有形成體系化,可依然對宋政府提升國力有很大的幫助。
蘇詠霖曾經思考宋朝為什么會這樣做,為什么宋朝的諸多政策和之前之后的歷代王朝相比都是那么的不同,思來想去,他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無法奪回這一點上。
因此宋政府鼓勵技術發展卻沒有形成規模化和體系化,并未幫助宋國實現產業升級和科技的騰飛,沒有突破中古時代的技術桎梏,于是也沒有真正改變他們積貧積弱的局面。
宋還是在愈演愈烈的內訌之中逐漸耗盡元氣和心力,最終走向覆滅。
放寬商業限制,放寬科技限制,試圖從中找到能夠改變現狀的東西,有宋一代火器的大量發明和裝備或許就是宋政府為了彌補騎兵力量不足而做出的應對方略。
然而這并非是主動的求發展,而是被動的自我拯救,宋統治者并非是為了發展而發展,而是頗有滿清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風范。
名聲并不好的理學大師朱熹就主張農業技術、醫學、百工之類的自然科學知識也都確有道理在,并認為自然科學和成圣成賢、經邦治國的知識都是正道。
這足以證明這個時代的人們對科學技術的看法是趨于正面的。
然而他們這樣的做法卻在客觀上為蘇詠霖推動工科取士奠定了輿論和風俗基礎。
因為宋人對奇技淫巧的看法遠遠沒有前人那么古板,對匠人和技術的看法也是趨于理性,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科學技術持寬容和開放的態度,并不予以鉗制。
開工科取士。
要允許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才通過科舉考試直接進入朝廷,為大明帝國服務,貢獻自己的才華和精妙思維,推動大明國的技術走上體系化產業化之路,走上騰飛之路。
這一點對于蘇詠霖來說極為有利,比后世明清那個對科學技術全面打壓的時代要好得多。
所以蘇詠霖提出要重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時,禮部沒有反對,也沒有提出異議,他們以為這不過是老調重彈,可他們沒有想到蘇詠霖希望把這個情況更進一步。
孔拯和周江難以接受技術人才通過科舉考試成為真正的士人,從而獲取和他們一樣的地位。
而右侍郎耶律瑾則明確表態支持皇帝的做法,認為這是于國有利的創舉,應該被付諸實施。
這對于蘇詠霖的全盤計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而對于蘇詠霖的這一想法,禮部官員們態度不一。
“臣耶律瑾,領命!”
耶律瑾大喜過望,立刻接下了這個皇帝金口玉言交給他的職權,而孔拯和周江愣了好一陣子才發現皇帝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把這顆摻進來的沙子用上了。
孔拯和周江心中惱火,但是在皇帝面前又不敢明目張膽的駁斥耶律瑾,只能看著耶律瑾在那兒侃侃而談,說什么工匠對國家的重要性云云。
蘇詠霖很是高興,表揚了耶律瑾,并且即刻宣布由禮部右侍郎耶律瑾直接負責禮部科考司的工作,負責為新科舉的舉辦保駕護航。
不單單要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也要懂得世間真理。
什么是世間真理呢?
孔拯還要再勸,但是蘇詠霖沒給他機會,繼續說自己的改革方案。
他以為治理國家不單單需要五經之類的大道理和為人處世之道,更需要窮盡世間萬物之理的勇氣和規律。
另外,國家律法對國家之發展至關重要,朝廷眼下正是缺乏大量法學人才的時候,所以,也可以單獨設一法科進行取士。
“如此,原先的經義策論考試就可以歸類為文科,與工科,理科,法科并列,為大明國科舉考試之四科,科舉考試,就目前而言,當以四科取士為佳。”
算術,天文,地理,這些都是探尋世間真理的方式,不僅可以對朝政起到幫助,也能對軍國大事起到幫助,如果能網羅全國最優秀的此類人才,必然可以為國家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所以蘇詠霖希望把這一類窮盡世間真理的學問統稱為理學,開理科予以取士。
孔拯看著蘇詠霖志在必得的表情,忽然間意識到蘇詠霖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謀劃這一天了。
這種細致的計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必然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考察和謀劃才得出來的最后結論,蘇詠霖的身邊一定圍繞著一群支持他此類做法的利益團體。
蘇詠霖在禮部官員們的面前豎起了四根手指頭,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
看著他們或是驚訝或是驚喜的面容,他覺得自己的這一做法一定是沒有錯的,所以這一次的分科取士,勢在必行,絕不會因為任何事情而發生改變。
至于這群人是誰……
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
他們經過無數次的討論,討論出了這個結果,集思廣益,頭腦風暴,把宋朝的科舉制度批判到位,然后來了一波重組。
他們協助蘇詠霖并且竭力推動這一改革,因為這一改革對他們來說確實有偌大的好處。
除了山東系的文臣,其余幾乎所有人都將成為這一政策的受益者,因為只要不單單只考五經經義,山東士子的優勢就將被無限度的往下拽,一直拽到沒有明顯優勢的地步。
燕云的漢人,燕云的契丹人、奚人和渤海人,還有蘇詠霖麾下的那群泥腿子們,他們全都是受益者,全都可以在新科舉的分科取士規則之中獲得一定的利益。
一個除了山東系將沒有人受傷的世界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