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軍工

第兩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

第兩百四十五章釜底抽薪

第兩百四十五章釜底抽薪

就在總后首長連夜趕到白云廠之際,位于沈城東郊的老式沙俄別墅里,羅戈津將面前的酒杯斟滿上好的葡萄酒,旋即沖著長桌另一頭正津津有味品嘗著魚子醬三明治的亞克托耶夫遙遙舉杯:“祝賀您,我親愛的亞克托耶夫教授,您的一句話直接令我們的中國同志們打亂了節奏,就在晚飯前,庫圖佐夫的密電還提起了您,他對您很是欣賞!”

“請替我轉告庫圖佐夫同志,十分感謝他對我的支持,至于打亂中國人的節奏,呵呵……不過是動動嘴皮子的小事而已。”

亞克托耶夫笑得很燦爛,以至于臉上那一堆堆刀刻似的皺紋,都不由自主的舒展開來,好似正在盛開的菊花,怒放著比杯中葡萄酒還要老而彌堅的生命,特別是在提及“中國人”時,笑容之中還摻雜著無法掩飾的厭惡。

當然,最終還是得意占了大多數,要不然亞克托耶夫的臉也不可能如菊花般綻放得這般鮮艷了,因為從這一刻起他不單單打斷中國既定的全國工業化方針,更是讓自己找到一個遠比之前陣營更加穩固的大靠山。

蘇聯內務部辦公廳主任庫圖佐夫,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的鐵桿心腹,攀上這個關系,亞克托耶夫不說能夠平步青云,至少能夠在日后立于不敗之地,最起碼現在是絕對安全了,總而言之比之先前那些秘書、文官、無權學者、雜牌將軍所組成的弱小陣營強的多得多。

更何況待貝利亞開始對烏拉草換“喀秋莎”火箭炮開始深挖之后,亞克托耶夫先前投效的陣營,干脆直接壯士斷腕,將亞克托耶夫徹底拋棄,這讓亞克托耶夫徹底陷入絕望,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后果將會怎樣。

然而就在亞克托耶夫面對國內壓力,精神趨于崩潰,甚至都準備自殺之際,他的學生兼助手,羅戈津突然向他表露了克格勃的真實身份,并傳達了庫圖佐夫的要求,走投無路的亞克托耶夫一不做二不休,便拋棄了原來的陣營,投入到了庫圖佐夫的懷抱。

于是有關波斯克列貝舍夫貪墨中國貿易物資大發橫財的事情,原原本本通過羅戈津轉告給庫圖佐夫,亞克托耶夫本以為憑著自己掌握的內幕,足以扳倒對他當做棋子拋棄的波斯克列貝舍夫,并未急于上位的貝利亞立下大功。

但他也不想想,波斯克列貝舍夫之所以能夠在多疑善變的斯大林身邊擔任二十多年機要秘書而不倒,沒點過人的本事可能嗎?

于是乎當貝利亞指令內務部氣勢洶洶的搜查有關中蘇軍火貿易的賬簿時,非但沒發現任何異常,反到是內務部因為濫用職權被波斯克列貝舍夫一句話捅到斯大林哪里,結果可想而知,斯大林震怒,直接將內務部的兩個副部長撤職查辦,具體負責搜查的官員更是被關進監獄,后被秘密處死。

就連貝利亞也被盛怒之下的斯大林指著鼻子一頓臭罵,亞克托耶夫哪里會想到自己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結果差點被我了一肚子火的貝利亞抓回國內,上一頓蘇聯十大酷刑,好在亞克托耶夫也算是曾經波斯克列貝舍夫集團的干將,知道的內情著實不少。

竹筒倒豆子般全部交代后,又暗示若想搬到波斯克列貝舍夫,可是試著從一個名叫柏毅的中國人那里下手,而作為克格勃的羅戈津對柏毅也是有著與除之而后快的心思,于是狼與狽一結合,便實打實的狼狽為奸。

在兩人堪稱雙簧似的配合下,庫圖佐夫才有了之前的西伯利亞之行,盡管差點被手下的無能搞得功虧一簣,但在庫圖佐夫急中生智下,還是找到一個更為毒辣的辦法,于是乎在中國擔任技術總顧問的亞克托耶夫的價值便凸顯出來。

不管怎么說庫圖佐夫負責起草的《中國軍力報告》不可能憑空捏造,指望中蘇邊境的那幾個內務部邊防站也是無濟于事,可這些讓內務部有些束手無策的事情,對亞克托耶夫卻是舉手之勞,因為他這位技術總顧問可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中國軍工的具體情況。

也正因為如此,一封封有關于中國武器裝備生產、仿制乃至研制的密電,被發往莫斯科,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柏毅先前領導兩款無坐力火炮項目,因為庫圖佐夫一直懷疑其中的型號有可能是對蘇軍列裝不久的RPG—2火箭筒的仿制。

對此,亞克托耶夫可謂是盡心盡力,不但通過各種渠道將二號無坐力火炮的信息傳遞給庫圖佐夫,而且還在庫圖佐夫的受益下,采取一切措施打壓中國方面的研制進程,延遲向中國提供貸款,并提出利用豬鬃作為志愿軍蘇制武器裝備先期付款項目的釜底抽薪之計,便是亞克托耶夫想出來的。

之所以是釜底抽薪,只因為豬鬃看上去尋常,也不太會引人注意,但想要在短時間內大批量得到豬鬃也絕非易事,于是中國方面只能調動資金去購買,如此流向工業的資金必然減少,亞克托耶夫本來就是搞軍工出身的,自然清楚工業領域是如何燒錢的。

不說別的,蘇聯為了完成工業化,不得不犧牲農業、商業和輕工業的利益,其原因無外乎是資金不足,只能用大幅度壓縮農業等其他行業的利益,反補工業這才將工業體系建立起來,可見想要實現工業化是需要多么大的投入。

中國剛剛結束內部戰爭沒多久,底子本來就薄,本來就沒有多少剩余資源投到無底洞般的工業上,偏偏這時又趕上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更是讓中國國內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亞克托耶夫的眼光何其毒辣。

打斷中國的無坐力火炮等新式裝備的研制進程,跟總后首長等人吵吵嘴皮子是沒用的,對研制團隊施加壓力更是無濟于事,關鍵的還是在核心的制造領域,沒有響應工廠的生產制造能力,中國就算把圖紙畫得再好又能如何?最后不過是精美的工筆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