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

第1754章    燕山就是祁山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最快更新!無廣告!

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正穿行在茫茫燕山的峰谷之間。

這支隊伍的人數之多,怕是不下二十五萬!那么多的人,當然不可能全是戰士了。而是在一隊一隊的戰兵之間,還夾著大群的百姓,扶老攜幼,趕著牲口,推著小車,頂著呼嘯的北風,一步一跌的向東北方向的茫茫大山而去。

因為人數太多,所以隊伍拉得很長,前隊已經踏入了馬孟山東麓的遼河源頭地區,而后軍才剛剛跨過灤河。

后金天聰大汗黃臺吉便身在這支隊伍的后軍當中,親率著從各旗當中選出的8000精兵為自己滿載而歸的大軍殿后。

沒錯,黃臺吉還是滿載而歸了!

雖然他入墻一遭并沒有撈到多少油水,甚至還吃了點小虧,但是他在薊鎮邊墻外的收獲還是頗豐的,甚至超過了原先的預想!

黃臺吉在薊鎮邊墻外的最大收獲是人口——不是名義上依附后金,但實際上很難掌握的人口。而是真正可以編入后金八旗體系(旗丁或包衣),成為后金腹心部眾的人口。還一次就收獲了二十萬之多,可以說是真正的滿載而歸。

后金、北元人口有限,即便盡起國中精兵,也很難湊足二十萬之數。而大明雖然有兩萬萬人口,湊出二十萬精兵似乎不是問題,但是實際上能被小皇帝朱由檢掌握的人口土地非常有限,別說兩萬萬,就連兩千萬都沒有,頂天也就幾百萬,而且要防守的地方又太多,所以也很難動員出二十萬大軍用于一處戰場。

這大明、北元、后金之間的戰爭,其實只是大明王朝(不是大明全國)和蒙古插漢部還有后金八旗部族之間的斗爭......大明舉國的兩萬萬人口中的絕大部分,根本不在小皇帝朱由檢的掌控當中,想要加派幾百萬遼餉去募兵都能整出農民大起義,還能指望從兩萬萬民眾當中拉出幾十萬上百萬的壯丁從軍入伍?

跟著逆子學了幾十年怎么當皇帝的朱由檢現在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賬面上再好看,沒有實際的人口、土地和充沛的“稅金流”,全他N的虛的。

所以他上臺這一年多,壓根就不和手底下人玩虛的......反正是虛的,隨便內閣玩去吧,只要崇禎元年的歲入能和天啟七年相當,能發的出官員的俸祿和九邊的軍餉,還能將120萬兩金花銀毫厘不差的送進內承運庫,朱由檢就心滿意足了。

而他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抓取實實在在的土地和人口上面了,他這些日子所有的行動,都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在進行!

而朱由檢的對手,大金天聰汗黃臺吉當然更知道這個道理了。他的大金國并不缺土地,但人口實在太缺了。無論是八旗旗丁、包衣奴才還是漢民百姓,總數都少得可憐,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幾十萬,其中的男丁不過三四十萬。至于最核心的滿洲貴族和諸申旗丁,總數不過六七萬人。

因為人口太少,而且又年年打仗,使得后金國遼闊的土地根本得不到利用,立國以來,幾乎年年饑荒,每年都要餓死不少漢民和包衣阿哈。在天命老汗的時代,為了緩解缺糧之苦,老汗甚至下令殺掉無糧漢民!可是漢民既是消費者,更是生產者!吃飯的時候嫌人多就殺了,等到來年耕種的時候卻發現干活的人少了......結果只能少種一些,多荒一點,到了收獲的時候自然得糧更少,饑荒也就如期而至。

可是被老汗殺掉的人,卻沒有辦法復活了再來給大金國種地,所以黃臺吉這個新任的天聰大汗,就只能去別處搶點人回來種地了。

所以他上臺后才不顧國中饑荒,連年發動戰爭,馬不停蹄的攻朝鮮、打寧錦、掃蕩遼河河套、出兵喀喇沁蒙古和入口之役......這幾場戰爭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搶人,就是為了方便搶人。

但是搶人也不容易!出兵朝鮮的丁卯之役因為并沒有攻入人口密集的開城、漢城地區,而且因為毛文龍部的干擾和朝鮮人跑路的速度太快(阿敏在攻入安州的時候屠了城,結果把平壤嚇成了空城),并沒有抓到幾個人。

而寧錦之戰又吃了敗仗,所以也沒搶到人。

出兵打蒙古到時從插漢八大營之一的多羅特部手里搶到一些人口,但總數也就一萬多,還都是不大會種地的牧民。

至于出兵喀喇沁蒙古的行動,本來的目的倒不是搶人,而是要拉攏和控制喀喇沁各部,以便獲得繞道入關的通道。

而繞道入關殺進明朝的腹心之地,本可以搶到大量的人口、糧食和財貨,從而大大緩解后金國缺人、缺糧、缺財貨的困境。

可是大明忽然出了個勇冠三軍的小皇帝,雖然只是在昌平、薊運河和唐指山三處小試了牛刀,但還是讓黃臺吉感到了危險。

后金缺人啊!這也意味著黃臺吉必須小心使用天命老汗留下來的八旗軍隊——這是黃臺吉和后金國最大的倚仗!

如果八旗兵在和南朝小皇帝的交戰中傷了元氣,那么后金國的江山就得搖搖欲墜......而黃臺吉這個“眾推”之汗的汗位,恐怕會搖晃的更加厲害!

所以在三次試探性的交戰都沒有取勝的情況下,黃臺吉根本沒有膽量投入決戰。

這位熟讀《三國演義》的大軍事家,現在覺著自己的處境就跟那個六出祁山的諸葛亮差不多......八旗兵雖然能打,但是后金的國力有限,消耗不起啊!

不過幸運的是,朱由檢那小皇帝太過兇暴,不愿意施恩招撫喀喇沁各部,還讓兀良哈大公主指揮數千蒙古鐵騎對不愿加入朵顏萬戶和兀良哈萬戶的喀喇沁蒙古各部大開殺戒......結果造成了大量生活在宣府邊墻附近和壩上草原的喀喇沁蒙古人,都退避到了灤河東岸。

這些蒙古人,還有原本就生活在灤河流域的喀喇沁蒙古人,以及薊鎮邊墻附近的喀喇沁蒙古人,現在大多被黃臺吉收攏了起來——因為他們的部落已經被打散,家園也已經失去,所以黃臺吉可以將他們吸收到八旗體系當中......

“二貝勒、三貝勒......”已經立馬在灤河東岸的黃臺吉將阿敏和莽古爾泰都叫到了身邊。

“大汗,您叫我?”

“大汗,您有什么吩咐?”

這兩個議政大貝勒都帶著本旗的精兵和黃臺吉一起殿后,現在就跟在黃臺吉身邊。

黃臺吉望著剛剛被點燃的兩座架設在灤河上的浮橋,輕輕的吐了口氣:“昔日諸葛亮有六出祁山,而咱大金以后也會在燕山幾進幾出......燕山就是祁山,不過朕不能當諸葛亮,朕要超過諸葛亮!昔日諸葛亮五出祁山不利,才想起用屯田之法對方曹魏。可惜天不假年,病亡在了五丈原。而朕一出燕山就要屯田,也只有屯田,才能讓咱大金可以和南朝爭奪燕山門戶之地。而在燕山屯田的重任,就交給你二人了......二貝勒,朕分十萬喀喇沁蒙古人給你,你去馬孟山屯田。三貝勒,你也領著十萬喀喇沁蒙古人去大凌河流域屯田。你們一個卡住燕山東北,一個卡住燕山正東,一邊開墾土地,一邊招撫周邊的蒙古部落,讓他們都我所用。等到明年秋收之后,朕再率大軍來二爭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