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第七十三章未來之星下
第七十三章未來之星下
()第七十三章未來之星(下)
燕國都城,薊城。//78xs//城西,有一座又小又矮的草屋。
一個中年人,個頭高大,渾身透著清新之氣,只是他的衣著極為陳舊,一襲袍衫上摞滿了補丁,漿洗得發白。
“一群只知吃喝玩樂的豎子!”中年人咬著牙,低聲輕罵,一頭鉆進茅屋。
“夫君,你此去游說燕王,可成?”屋里有一個身段兒不錯的中年女人,雖然年紀不小了,徐娘半老,卻是風韻猶存,一瞧便知年輕時是個美人兒。
“成?”中年人仰天一嘆,眼中含淚,道:“想我蔡澤,堂堂計然名士,一心為父母之邦做事,卻是屢次求見燕王不能遂愿。要么見不著,要么見著了不被器重。”
這個中年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計然名士,剛成君蔡澤。
計然學,是戰國時期的一家學派,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國家,如何生財貨,這在戰國時代是獨一無二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經濟學,只不過,計然學研究的沒有現代經濟學深入。
可貴的一點是,計然學已經形成一個體系,已經打下了經濟學的基礎,若是后人再深入研究下去的話,說不定早在中國古代就誕生了“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
想想現代經濟學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要到十八世紀才創立經濟學,寫出他的代表作《國富論》,與計然學相差了整整兩千年。
計然是chūn秋時期的一名隱士高人,雖然才華非凡,卻是不想為官,酷愛山水,四處游玩。后來,遇到范蠡,范蠡拜他為師,計然授之“七計”。范蠡佐越王句踐,只用五計就滅了吳國。后來,范蠡把計然的學術思想整理成書,這就誕生了“計然學”。
計然學誕生后,歷代都有傳人,后來傳到蔡澤手里,蔡澤因此而成名士。
蔡澤本燕國人,有心為母之邦做事,數次求見燕王。此時的燕國,已經暮氣沉沉,遠非樂毅在燕國時那般盛況,燕王耽于享樂,無心治國,蔡澤要么見不著燕王,要么就是燕王對他不加理睬,這讓蔡澤萬分不快。
誰不愛父母之邦?若是可以的話,誰愿遠走他邦?
秦國自商鞅始的歷代丞相,除了王綰外,都來自山東六國,并非他們不想為父母之邦做事,而是不能被任用,有才不得申,有志不得遂,無奈之下,只有遠投他邦,去了秦國。
“父君,你有心為燕,可燕王無心,你何必苦惱呢?”蔡妻勸解,道:“想那蘇秦,學成下山后,雖有心入秦出仕,卻是先說周天子,玉強周室。周室不納,蘇秦這才入秦游說。夫君如今已為燕國盡力,即使棄燕,遠走他邦,誰能說個不字呢?”
蘇秦名動千古,西入秦國游說不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讓無數后人慨嘆。
其實,蘇秦在入秦之前先去見周天子,游說周天子,玉在洛陽出仕。因為他是洛陽人,誰不愿為父母之邦做事?周天子不用他,他這才遠走秦國。
蘇秦說周天子雖然不成功,卻成名了,一舉而成為洛陽名士。后人評價這件事,說“蘇秦試劍,成名不成功。”
“夫君,不是你有愧于燕,是燕有愧于你,你何不離開燕國,去他國試試呢?”蔡妻寬解道。
蔡澤已經盡力了,他離開燕國的話,不會有人指責他,只能慨嘆燕王有眼無珠,不識人才,徒使人才遠走他邦。
“離燕?”蔡澤志存高遠,卻沒有想過這事。
“是呀。”蔡妻接著道:“秦國王孫異人公子正在邯鄲cāo持掄材大典,七大戰國都參與,名雖為襄助盛事,實則是招攬人才。”
“招攬人才?哈哈!”蔡澤仰首向天,放聲狂笑,眼中淚花滾滾:“真正有心招攬人才的能有幾個?秦國肯定是!齊國也會!趙國也會。余者,不過是不得不來,是來撈名聲的。”
蔡澤不愧為名士,一語切中要害。七大戰國參與掄材大典,真正以招攬人才為務的不外秦、趙、齊三國了。
秦國一直重視人才,再加長平大戰勝了,大勢已成,要成就一統偉業,必須要一大批人才,是真心招攬。齊國,自復國之后,一直想招攬人才,卻是沒有機會,沒有招攬到大才,齊襄王雖是發現了范睢,誠心招攬,卻沒有成功,這次機會也不會放過。趙國因為長平大戰,國力大不復以前了,太需要人才重振雄風,也是真心招攬。
其余四國,不過是走走過場,免得有人說罷了。
“夫君,我這婦人雖不懂天下大勢,卻也知道,長平大戰后,秦國大勢已成,秦王此次派國尉去邯鄲招攬人才,其志不小,有一統之心。而秦國因長平大戰而消耗甚巨,極需恢復國力,你的計然學正是對秦之癥,何不去邯鄲見見司馬梗?”蔡妻雖一婦人,卻是識見不凡。
“哈哈!我蔡澤得妻如此,夫復何憾!就依你之言。”蔡澤擁著妻子,大笑不已,極是暢快:“賢妻啊,夫君這一走,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我們是不是該那個那個。”
“你就不能正經點?”蔡妻紅著臉,忸怩道。
蔡妻為蔡澤收拾好行囊,蔡澤離開薊城,直奔邯鄲。
在離開薊城之前,蔡澤回過身,打量著薊城,抱拳一禮,眼中淚花閃動:“非我蔡澤棄燕,實為燕棄蔡澤也!”
魏國都城,大梁,大族龐氏府里。
龐煖收拾行裝,要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
龐煖的出身已不可考,有一種說法認為他出自魏國大族龐氏,本書采納此說。
此時的龐煖早已不再年少,已經六十有余,卻是壯心不已。他早年曾投奔過趙武靈王,不得重用,最后隱居不出。直到這次掄材大典的消息傳來,龐煖這顆早已枯寂的心再次活絡起來,重拾壯志,玉要出山。
在名將如云,兵家似雨的戰國時代,涌現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名將。然而,龐煖卻是其中的一個特例,他不僅僅是兵家、名將,還是縱橫家,精通縱橫之學,可以說是個全才型的人物了。
如他這般的人才,即使是在英雄輩出的戰國時代,依然很少。
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長平大戰后,秦勝趙敗,天下大勢已cāo于秦手,秦昭王志吞四海,玉要一宇內。他派出國尉前來邯鄲招攬人才,就是其猛志的體現。若他再錯失這一次良機,他這一輩子就真的默默無聞了。
龐煖收拾好行裝,告別家人,直奔邯鄲。
魏國都城大梁,城門旁的小屋內,一個年輕人正在收拾行囊,他就是監門子姚賈。
收拾好行裝,姚賈沖其父拜倒,叩頭:“孩兒遠行,不能盡孝,還請爹恕孩兒不孝之罪。”
姚父扶起姚賈,拍著他的肩頭,笑道:“我兒有大志向,玉做大事,為父雖是然年高,豈能縛你猛志?孩兒呀,你放心去吧。我們姚氏能否光大門楣,就全在你了。”
“謝謝爹。”姚賈含著淚,轉過身,一步三回首,極為不舍。
姚賈,魏國城門吏之子,出身卑微,卻是口齒便給,口才極好,善于邦交縱橫之道。秦始皇采納尉繚重金收買列國豪臣之計,就是姚賈與頓弱一手負責實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秦國的金錢攻勢下,列國豪臣大多依附秦國,最有名的莫過于兩人:趙國的郭開和齊國的后勝,都被秦國收買了。
當然,后人對他很沒好感,罵他妒賢忌能,害死韓非。
這不過是污蔑之言,韓非之死與姚賈和李斯都沒有關系,韓非是自己求死,秦始皇殺他是成全他的死志(關于韓非的事情,在有關韓國的章節中自會剖析。會全面深入剖析,秦始皇為何千方百計把韓非弄到秦國,想要重用他,其結果卻是殺了他。)
齊國,臨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是當時的學術圣地,很多名動天下的名士都曾在這里論戰過,這里出了不少名家名士。
樂毅攻齊后,稷下學宮毀于戰火,齊國復國后,齊國的財政很是緊張,齊襄王仍是撥出一部分金,重修了稷下學宮。即使如此,稷下學宮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況了。
稷下學宮之所以盛況不再,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齊國衰敗,不復齊威王時的盛況,不再是山東的政治經濟中心,雖然臨淄是當時中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不能挽回這一頹勢。
趙國的崛起,取代齊國成為山東的政治經濟中心,邯鄲的地位大提升,最終取代了臨淄。
二是樂毅攻齊,稷下學宮毀于戰火,雖是重修,早已是有名無實了。
正是因為稷下學宮盛況不再,衰敗了,荀子這位稷下學宮的“祭酒”才離開了稷下學宮,應chūn申君之邀,前去楚國蘭陵辦學,成為一段佳話。
學館中,布衣士子頓弱正在收拾行裝。
“頓弱,你要去哪兒?”有士子不解。
“我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頓弱頭也不回的答道。
“天下學術皆出稷下學宮,你何必舍近求遠?”士子大是不屑:“人言頓弱多有愚言愚行,果是不假。”
“頓弱愚言愚行,自有愚人知!”頓弱卻是不惱,自顧自的收拾。
“快來看啊,快來看啊,頓弱要離開稷下學宮,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還有比這更愚笨的人嗎?”這個士子扯起嗓子大吼一聲。
立時引來十幾個士子,圍著頓弱一通指責,把頓弱說得一文不值。
“十載后,誰愚誰明,自有分曉。”頓弱沒有回話,推開士子,大步而去。
頓弱,是秦始皇手下的兩大邦交大才之一,與姚賈共同負責收買列國豪臣的間諜活動,取得巨大的成功,為秦始皇信任。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