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賊

第二七六章 密談(上)

“真沒想到,賢弟僅用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在一片廢墟之上重新建起如此規模的洛陽新城,城里城外巧奪天工的嶄新布局,令人震懾不已,一片片井然有序的大型街坊和市場,一座座分布合理的學堂和醫館,還有皇宮前方氣勢恢弘的中央廣場,以及連同四方城門的一條條寬闊大街,處處顯露威嚴雄厚的不凡氣度,方方面面均遠在當初的洛陽皇城之上,令人嘆為觀止啊!”

手扶冰冷女墻的曹操由衷贊道。

劉存仍然是一臉從容的微笑:“這是士燮大人、故去的劉虞大人等等封疆大臣和所有青州軍民的功勞。”

“呵呵,諸位大人是有功勞,但若是沒有子鑒你的一力堅持,也不會有現在的洛陽城!”

曹操搖頭笑了笑,隨后不再說這事兒,而是指向城樓下延綿不息、滿載糧草和兵器的車隊問道:

“從上午到現在,滿載糧食和兵器出城的車隊仍然沒有停止的跡象,不知子鑒是否打算搬空城北的太倉和武庫?”

劉存自豪地解釋道:“放心吧,孟德兄,一年前我青州就為西征長安暗中準備,陸續存入太倉中的糧食總計一百五十萬石,秘密運進皇宮西北角三大武庫的新式兵器鎧甲,能夠輕輕松松裝備五萬將士。”

“今天開始不斷運往城西大營的糧草和兵器,尚不到庫存的一半,足夠我軍十萬將士西征長安救出皇上和文武大臣了。”

曹操沉默了一會兒,慢慢地轉過身,凝視劉存的眼睛:“你真要救出皇上和那群貪生怕死的朝中文武?你就不怕束縛你的手腳……”

“說不怕是架的,但是——”

劉存一臉的堅毅之色:“我答應過先帝,哪怕有諸多的后患。我也必須履行諾言。”

良久,曹操才不甘地嘆息起來,低下頭考慮很長時間。再次看向劉存:“長期以來,關于當年先帝獨自召見子鑒的傳言很多。有人說先帝自知時日有限,傳給子鑒一份事關大漢命運和皇室血脈傳承的密詔,也有人說,先帝在獨自召見子鑒的時候,把故去的皇后和如今的少帝托付給子鑒,不知實情如何?”

“當然,子鑒完全可以不作任何解釋,算是愚兄唐突了。”

劉存苦笑著搖了搖頭:“事到如今。有什么事情不能與孟德兄說的?唉……關于密詔,那是真的,但并沒有任何關于托孤的內容,完全是先帝對青州新政的支持!”

“至于召見當日的情形,確實如外界傳言,先帝為我引見了故去的皇后與年幼的少帝,讓少帝認了我這個發跡于市井之間的皇叔,并正式確定了我皇室宗親的身份地位,圍坐一堂,聊了一個時辰的家常。”

“如今想來。當時的先帝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來日無多,時不時大笑,時不時流淚。話語中有那么點兒托孤的意思,但先帝并沒有明說,估計心底里還是對我、對青州信心不足吧。”

曹操聽完頗感意外,也為劉存的坦誠深感欽佩:“子鑒果然心懷坦蕩啊!先帝在九天之上看到子鑒如今的所作所為,定會萬分欣慰的。”

劉存對曹操迅速轉變的態度頗為意外,想了想問道,:“孟德兄終于相信我劉存不是竊國大盜了?”

曹操哈哈一笑,笑完親切地拍了拍劉存的手臂:“事到如今,我曹操還有不相信的資格嗎?”

劉存聽了連連搖頭:“嗨。說到底,你他娘的還是不信啊!”

“哈哈——”

曹操一聽。捧腹大笑不止,無可奈何的劉存也忍不住笑了。兩人就像喝醉了的瘋子一樣,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好不容易止住笑聲,曹操擦去不知是傷感還是歡樂的淚水,拉著劉存的手,繼續順著城墻徐徐漫步:

“子鑒啊,自從你異軍突起、平定青州黃巾之后,我就在心底里把你當成了平生最大的對手,而且在你當上青州刺史的當天我就預言,你劉子鑒遠比袁氏兄弟更加可怕,也更加可敬……”

“自那以后的這么些年來,你統轄的青州以令人不可思議的方式和速度,一步步走向富裕繁榮,走向強大,你不但收留了數百萬流民,還殫心竭力地通過瑯琊書院招攬人才,成功地控制了輿論,以大漢宗親的身份牢牢占據天下正統和道義,讓苦苦蹉跎的曹操夜不成寐、憂心忡忡啊!”

“可最終無論怎么努力,我曹操都無法阻止你劉子鑒和整個青州的日益強盛,特別是你經過數次大戰,成功地收編十余萬青州黃巾之后,我終于知道自己失去了人生最大的機會,以至于最后一搏攻打徐州的時候,也都是虛張聲勢,沒有任何的信心。”

“我的心腹屬下中直到現在還有不服氣的,哪怕出自四世三公、擁有二十余萬大軍的袁本初被你轉眼打敗之后,他們還認為我曹操擁有八萬余百戰將士,仍然可以全力一搏,與你劉子鑒爭霸天下,唯獨荀文若、荀公達和郭奉孝這三個百年難遇的大才尚有自知之明,雖然他們從不說出口,但我知道,他們已經確定這個天下是你劉子鑒的了。”

劉存默默傾聽,細細辨別曹操話中真意,除了苦笑,沒有說一句話。

心潮起伏的曹操繼續傾訴:“說句心里話,直到現在我仍然看不起你劉子鑒,不知道你是否如自己所說的那樣,以復興大漢為己任,為我大漢子民的安定幸福和千秋萬代,傾盡一生,我也不想再糾纏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想問問子鑒:你自己是否相信已是分崩離析的大漢能夠傳承千秋萬代?”

劉存終于等到了自己苦苦等候的東西,終于看到了曹操最真實的立場和深藏心底的深切擔憂,同時也敏銳地體會到曹操此時的無奈、哀傷與彷徨,而且深知如果不能給予曹操滿意答復的話,從此之后他再也沒有收復曹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