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賊

第二五三章 高調納妾(上)

(女生文學)

    青州軍輕松獲勝、袁本初猖狂西逃的消息傳到鄴城,整個城里城外一片沸騰。

    數以萬計、日夜擔憂的民眾涌出家門,來到城中之城前方的寬闊廣場上,心思細膩的冀州長史閔純第一時間作出安排,派出數十名冀州籍軍官趕赴城北洹水岸邊,及時了解戰情并以最快速度傳回城中。

    于是,城中很快便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奇觀:

    成千上萬的民眾井然有序地聚集在城中之城前方,每一隊策馬回報的將士都獲得陣陣歡呼,每一個戰場上發生的消息都引發強烈震動。

    午時過后,依然不愿散去的數萬民眾得知“大戰已經結束、死傷者不過寥寥千余人,袁本初率萬余親信翻越高山逃往并州、五萬冀州將士放下武器投誠車騎將軍”的消息時,全場歡呼震天。

    無數牽掛家人子弟的民眾放心之余,禁不住淚如雨下,無數心懷感激的民眾面向城中之城的大門,匍匐跪倒,對車騎將軍劉存致以發自肺腑的感激。

    傍晚時分,除張郃與傅闿所部陪伴幽州友軍,暫時駐扎于洹水臨時營地之外,出戰各部陸續返回鄴城內外的三座大營,多達兩萬的冀州投誠將士解下征衣,回歸家園,與殷殷期盼的家人團聚。

    許攸等百余官員也帶著自己的家眷,回到闊別多日如今已獲得衛戍將士精心保護的府邸。

    日落時分,劉存回到城北,得知尚有萬余民眾和士紳仍在城中之城前方等待自己凱旋而歸,當即停下腳步,派出趙立等人先行進城,花了不少力氣把等候多時的上萬民眾勸走之后已是夜幕時分。劉存這才與公孫瓚以及太史慈等心腹文武一起進入北門,回到城中之城的帥府。

    公孫瓚對劉存此舉大為不解,但也沒有說什么。太史慈、徐盛、趙云等心腹將領心里卻肅然起敬,他們都知道自己主公歷來對同室操戈的戰爭持有的態度。并沒有認為這次勝利有多么榮耀。

    雖然歷時月余、三方投入兵力共二十萬的冀州之戰的結局足以震動天下,但是在太史慈和徐盛等人心目中,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按照主公的話說是本軍尚未受到真正的考驗,塞外高原的匈奴和鮮卑部落,遼東郡東北的扶余、挹婁和高句麗,樂浪郡東南的三韓等等,都是強勁的對手。

    此外。東北方與大漢國土隔海相望的倭國,交州以南的扶南和剽國,涼州和益州以西的西羌諸部等等,都等待征服。因此,大家都非常贊同主公不宣揚此戰功績、諸事低調處理的決定。

    回到帥府更衣沐浴之后,小規模的慶功宴會悄然舉行。

    出席宴會的除了青州軍各部主將和副將外,冀州方面只邀請閔純、許攸等寥寥數名已成為劉存心腹的重要文官,還有滿臉都是笑容身份比較特別的一個,那就是即將成為劉存岳父之一的冀州名士兼富紳代表甄逸。

    按照原來的歷史,甄逸應該在幾年前就去世。但由于劉存的橫空出世,甄逸不僅沒有去世,反而把家族生意做得越來越大。

    不過。甄逸最滿意的還是自己生了個好女兒。甄逸育有三子五女,其中許配給劉存的甄宓是小女兒,其母張氏懷她時常夢見一仙人,手執玉如意,立于其側。臨產之時,只見仙人入房,玉衣蓋體。相士劉良看了她的相之后說:“此女之貴,乃不可言。”是以之前公孫瓚才會以此打趣劉存。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略微拘束的氣氛。逐漸變得輕松熱烈起來,主位上的劉存與身份最高的客人公孫瓚低聲交談。武將們相互間頻頻舉杯,笑聲不斷。以閔純和許攸為首的文臣們自然而然地湊在一起,舉杯相慶,不時低聲議論冀州時局和即將實施的軍政與經濟政策改良。

    其中,心細如發的許攸悄悄詢問閔純“主公是否已將冀州之戰的結果奏報朝廷”,得知劉存早在接到袁本初突圍而逃的稟報時就已經派出快馬趕赴洛陽,不由得頻頻點頭,就此放下始終掛念的最后一樁沉甸甸的心事。

    其實,第一時間將冀州戰報上呈長安朝廷,并不是劉存的主意。

    長安朝廷歷來是劉存順手使用的一塊虎皮,在劉存心里根本就沒有多少分量,甚至因為朝廷中擁有諸多支持袁本初反對青州新政的敵對派而心生厭惡,但遠在徐州的公孫沛和暫時統領河東、河內兩郡軍政大權的趙溶目光高遠,深謀遠慮,始終把名聲和道義看得很重。

    因此,在劉存尚未與袁紹大軍擺下陣勢之前,早已預見到此戰結局的公孫沛和趙溶就雙雙來信提醒。

    趙溶派人送來的急信用詞較為委婉,公孫沛的來信一如既往簡明扼要,但兩人表達的卻是同一個意思:

    “行百步而半九十,為了大義,為了將來的霸業,請主公戒驕戒躁,繼續做個忠臣,盡快將冀州之戰的結果上奏朝廷,同時請求皇上和朝廷盡快派出官員履任河東、河內太守職務……”

    “只有繼續高舉忠君報國之旗幟,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給予各路諸侯最大震懾,還能名正言順地占據冀州,并以磅礴之勢謀取徐州之最高權力!”

    對于公孫沛和趙溶這兩位心腹謀士的意見,劉存自然是從善如流,哪怕其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劉存也是毫不猶豫地予以采納。在他看來,很多時候這兩位心腹謀士比自己看得更遠,懂得更多。

    席間熱鬧融融,閔純又說出一樁即將許配給劉存的甄宓的趣事:

    甄宓九歲時,常常讀書寫字,借三位兄長的筆硯來用。其大兄甄堯問道:“汝當習女工,何用讀書寫字。欲作女博士耶?”甄宓回答:“古之賢者,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試。不知書,何由見之?”

    一干文武皆感嘆不已,都認為甄宓未來必然是賢妻良母,恭喜劉存找了個賢良的妾室。

    輕松的宴會結束時已是午夜,定下后日婚期并獲得閔純、耿武這兩大名士主婚的甄逸最為興奮,不但獲得所有文武的恭賀,劉存還恭恭敬敬把他送到內城城門之外,弄得坐上馬車一路回家的甄逸如同騰云駕霧般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