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賊

第七十七章 待價而沽(上)

白駒過隙,冬去春來,轉眼又是一年。

帶著妻兒與公孫沛、霍堅兩位心腹幕僚前往黔陬城外掃墓的劉存回到東武城內的太守府,立即解下腰間象征太守之尊的印綬,脫掉大袖飄飄的累贅官服,換上絲麻混紡的輕爽直衫,摘掉冠帽將隨意灑落肩頭的烏黑長發信手挽成馬尾狀,俯身抱起快滿兩歲的壯實兒子劉澤,親得兒子嬌呼不迭咯咯直笑,隨后一屁股坐在妻子身邊,松開懷里的兒子,愛憐地輕撫妻子再度凸起的肚子。

“婉兒,娶到你是我劉存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啊!”劉存說完親了一下妻子的臉,緩緩斜躺在寬大的矮榻上,腦袋習慣性地枕在妻子豐腴健美的大腿上。

孫婉不好意思地揮退屋里的丫鬟和奶娘,伸出纖纖玉手,輕輕揉按丈夫的太陽穴:“你總是這么忙,天沒亮出去,天黑才回來,今天要不是一同前往黔陬城拜祭先祖,都不知哪天你才有空陪陪我和孩子,唉!弄得我想回珠山都不敢回了。”

“剛來幾天,怎么又要回去?”劉存睜開了眼睛,將妻子的手握在手心里。

孫婉俯下身,用光潔的額頭輕輕頂了一下丈夫的額頭:“奶奶讓人傳話來了,說快半個月見不到澤兒,怪想的,還送來一籃咱們院子里新摘下的大紅李子。”

劉存想起太史母親抱著自己兒子時的慈祥笑容,嘆了口氣坐起來,一把摟過越來越白皙嬌美的妻子:“義母定是想澤兒了,還有子義家那小家伙,和澤兒玩在一塊一年多了,估計時間長了見不到澤兒,那犟小子鬧脾氣,哈哈!你們這些婆娘也怪,寧愿住在珠山鳳凰崗下,也不愿到繁華的東武新城,特別是壽山嫂子,每次去開陽皇城看望壽山大哥,最多住上一個月就急急忙忙跑回珠山鄉下,怪不得壽山大哥憋不住要納妾。”

“你為何不納妾?”孫婉嗔怪地盯著丈夫的眼睛。

劉存搖搖頭:“我也不是什么圣人,只是沒這心思,也沒時間。”

孫婉捧著丈夫的臉,愛慕地端詳好久,又再幽幽一嘆:“夫君的心思婉兒明白,可夫君身邊總得有個貼心人照顧啊!別家的女子夫君看不上,可糜大哥家的妹子知書達禮,美如天仙,為何夫君不見上一面?難道夫君不知道外面都傳遍了嗎?”

劉存愣住了:“糜大哥是喝多了胡說八道,事后誰也沒提起這事,都過半年多了,還能有什么傳言?別瞎想,有你我就知足了,這天下漂亮女人多得是,有漂亮女人的地方就有閑話,要是都相信那些蜚短流長,咱們就別活了。”

孫婉感動不已:“夫君,再娶個妹妹回來吧,妾身不愿聽到別人說閑話,更不愿看到夫君身邊總是一群五大三粗的弟子服侍,妾身更不敢獨占夫君的雨露啊!”

劉存捏捏他的小瑤鼻:“好了好了!等以后我碰到順眼的再告訴你吧,沒見過你這樣慷慨大方的。”

“稟報主上,糜大人和子揚大人一行前來拜訪。”門外響起親衛長秦義的聲音。

“明白了!呆會就來。”

劉存將懷里的妻子輕輕放到身邊,站起來走到衣架前,拿過件黑色紗衣披上,一邊系衣帶一邊疑惑地嘀咕:“糜大哥不是在瑯琊書院把酒吟詩嗎?昨天還見面來著,怎么又和子揚跑來了?難道有事?”

“快去吧,妾身自己歇息就行,夫君別熬的太晚。”

孫婉溫柔地替劉存整理衣襟,原本她還想問問丈夫,去年底和今天前去拜祭的幾座平凡墓塋里的劉家先輩的來歷,想弄清楚十四歲就痛失雙親的丈夫之后,整整十年是在哪里度過的?又跟隨哪一位世外高人學到一身的本事?無奈客人們的不期而至大亂了她的計劃,她只好把疑問再次埋進心底里。

劉存大步走到客廳,一眼就看到刺史黃琬、邴原和霍堅,立刻上前低聲致歉:“不知刺史大人和邴師大駕光臨,劉存披頭散發衣衫不整,失禮了!”

黃琬頗為富態的臉上露出寬厚的笑容,邴原只是看劉存一眼,便悠閑地喝茶,邊上的糜竺哈哈一笑:“子鑒就是這樣率性,不用和他計較,聽說他和弟子們練武,喝多了還會光著膀子大聲吆喝呢。”

眾人哈哈一笑,劉存將諸位上的墊子微微挪向旁邊,以示對上官黃琬和邴原的尊重,緩緩跪坐下來向黃琬和邴原拱手致禮:“大人和邴師聯袂而來,定是有要緊事情,懇請示下。”

眾人望向黃琬,黃琬微微一笑望向劉存:“子鑒,大家都想知道,為何城陽郡所有城池,包括偏遠的蒙陰城都修葺一新,與東萊郡相鄰的黔陬縣城(今膠州西南鋪集鎮)卻不見動靜?在垮塌的黔陬老城周圍三十里之內,子鑒一年多來安置了七萬余流民,開墾了百萬畝田地,本官一路走來,看到一望無際的粟谷豐收在即,民眾臉上都有了笑容,心里非常感動啊!可是,為何如此生機勃勃的地方,管理它的各級官吏依然擠在搖搖欲墜殘破不堪的危房里日夜辛勞,子鑒難道沒有修復老城池的打算嗎?”

“沒錢了!”

劉存的回答令所有人驚訝,可劉存毫不在意,毫無顧忌地實話實說:“大人、邴師、諸位,截至去年底,城陽郡除了正常稅賦,先后向朝廷繳納五十萬石糧食,名目是回報圣上的鴻恩,實則是為彌補兗州、豫州兩府的虧空,緊接著,以制造聞名天下的瑯琊縣又一次額外承擔沉重的賦稅,兩次進貢朝廷的器皿、馬車、美酒等等加起來,總價超過八千金;剛剛過去的二月和三月,滎陽郡五萬黃巾暴亂,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大人及全家罹難,河南尹何功大人率兵鎮壓,糧草又要我城陽郡援助,下官謹遵大人轉來的圣上諭令,緊急運去米糧十五萬石,于是,轄內三大官倉為之一空。”

“今年二月下旬起,兗州縣驅趕十余萬饑民進入我城陽郡西面三縣,眼看就要餓殍遍野,盜賊橫行,下官不得不向瑯琊錢行緊急借貸巨資,從徐州三大商家手里購回十萬石糧食和一萬匹粗布,用于交界三縣的饑民賑災,再有兩個月,城陽郡的夏糧和半年賦稅又要上繳朝廷了。大人,下官不是要訴苦,確實是沒有任何辦法,為躲避債主和各縣官吏的索求,下官至今不敢外出,只能躲在軍營里教書了。”

眾人唏噓不已,黃琬更是愧疚,總覺得對不起素來鼎力支持自己體諒自己的劉存。

黃琬擔任青州刺史一年來,多次來到城陽郡巡查,多次前往瑯琊書院,拜訪里面的當代大儒和諸多故友,一開始聽老友們說“換成我去干這個太守,絕對比不上劉子鑒”的話語,黃琬非常驚訝,后來親眼看到安寧繁華商賈云集的夏河城、干凈整潔秩序井然的東武城、阡陌連綿牛羊成群的枳城之后,黃琬終于相信了。

每次踏入陽城郡境內,黃琬都能深刻感受到日新月異的可喜變化,前半年黃琬走過城陽郡十一縣中的五個縣,親自進入一片片新墾田地間,傾聽百姓對劉存發自內心的感激和愛戴,親自前往納稅最多的各大工坊走訪,看到了令他眼花繚亂的生產景象,滿腹才華且頗為自負的黃琬終于折服,此后,哪怕劉存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哪怕一小撮人在他面前告劉存的黑狀,黃琬都視而不見,在他眼里,劉存的缺點錯誤加起來,也比不上他為國為民做出巨大貢獻之萬一。

所以,為人正直的黃琬每次寫給朝廷的奏章中,對劉存治理地方的功績予以高度贊揚,對劉存的施政能力和帶兵能力極為推崇,可奏章遞上半年有余沒見回音,直到今年元月中旬,才等到朝廷遲來的回應:授予劉存“蕩寇將軍”銜,以表彰劉存在平定黃巾暴亂戰爭中的功績。

當時無論是陪同朝廷特使宣旨的刺史黃琬,還是接受嘉獎的劉存,反應只有一個——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