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賊

第七十三章 悄然布局(上)

劉存徒步穿過尸橫遍地的戰場,本想停下和打掃戰場的弟兄們說幾句,但是看到什長屯長們一臉麻木地給一個個無法醫治的傷兵“解除痛苦”,不忍之下只好轉身返回大營。

程秉和蒼慈見到劉存立刻大聲祝賀,欽佩之情溢之言表,劉存謙遜地把功勞推到王杞和所有將士身上,然后前往村中找到率部投降的徐和與司馬俱,關上門談了一個時辰之久,終于讓徐和與司馬俱放下顧慮,誠心誠意地歸附。

劉存接著與徐和兩人一同看望受傷的黃巾弟兄,直到傍晚才有機會洗個熱水澡,換上身干凈軍服。

回到大帳中剛坐下,軍官們便絡繹遞上一份份統計表格,劉存一面看一面在表格上批示,還沒忘記與處于高度興奮中的程秉、蒼慈閑聊。

忙完手頭事務,已是夜幕降臨,親衛們端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劉存得知王杞等將領已用過晚飯,正在巡視各部安撫投降的黃巾弟兄,便放心地與程秉兩人一起享用遲來的晚餐。

“此戰打得輕松,但交戰雙方還是戰死了五千八百四十余人,傷者高達萬人,其中近半估計難保一命,損失很大!”

劉存放下飯碗,就把統計數字通報給蒼慈和程秉:“除了少部分頑固的黃巾士卒逃跑之外,完好無損的俘虜人數為一萬六千二百余人,要是算上輕傷的,就等于多出兩萬多張嘴等著咱們給飯吃,要是再加上還關在費縣城里的數千黃巾俘虜,快三萬出頭了。二位,有何解決之道?”

蒼慈和程秉相視苦笑,蒼慈硬著頭皮回答:“不管如何處置都不能遣散,否則又是隱患,愚兄和德樞權衡良久,只能采取子鑒的安置辦法了,可是,一兩個月的口糧王國能勉強供應,時間長了頂不住啊!”

程秉建議道:“要不,賢弟就地安置怎么樣?反正這地方是你光復的,沒人敢說三道四。”

劉存搖搖頭:“兄長怎么不想想,把黃巾俘虜安置在這兒,陸續返回的原住民能答應嗎?俘虜的黃巾士卒中,曾經在這片土地上胡作非為的恐怕不少啊!”

“哎呀呀!我怎么忘了這點,還是賢弟心細啊!”程秉對自己的疏忽頗為懊悔。

蒼慈問道:“子鑒認為安置在何處好一些?”

“西海(今日照西郊)!”

劉存解釋道:“西海位于瑯琊縣境與王城之間,前朝叫海曲縣,本朝初期改為西海縣,一直是我瑯琊王國屬地,后因頻繁的風災和巨浪襲擊,才慢慢衰落,到三年前那次颶風之后徹底廢弛,如今西海全境只有七個鄉,兩萬余人定居,大片肥沃土地丟荒,豐沛的水源也沒有獲得利用,海里的魚蝦也沒人捕撈,所以我想,何不把西海縣重新設置起來?”

“趁著現在春耕季節,盡快復墾播種,只要熬過開始這四個月,往后一切就好辦了,在這四個月中,除了種地,還能打漁替代部分糧食,還可修建鹽田產出海鹽,哪怕安置個二十萬人都不成問題啊!去哪里找這么好的地方?”

蒼慈恍然大悟:“果真是好地方!把黃巾降卒安置在西海,能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南面是王城,西面是莒縣和陽都,北面就是子鑒治下的瑯琊縣啊!既不用擔憂數萬黃巾降卒反叛,又能避免與本地原住民之間的矛盾,還能靠海吃海,安置起來付出不多,事半功倍,一舉多得啊!”

“確實如此,重新恢復本屬于王國的屬地不需要朝廷批準,只是,如果重置西海縣,初期投入的財力可不少啊!子鑒,國君如今恐怕拿不出這筆錢了。”程秉低聲提醒。

劉存苦笑道:“我來出吧,一年后國君派個稅官來就行了,唉!如今這天下也不知怎么了,瑯琊商會下屬酒坊最好的金花瓷瓶‘瑯琊貢酒’每月只能產出百瓶,卻能獲得八千金的進賬,而且求者如云,遠至雒陽和河東、河西的商人,都長期住在夏河縣最好的賓舍里排隊等著要貨,八千金啊!拿出來能安置數萬災民了。”

蒼慈和程秉又是感慨,又是難過,兩人商量一陣,蒼慈大聲說道:“子鑒,把西海交給你管怎么樣?國君定會支持你的。”

“不行!”

劉存想到新任國相張范,為了避嫌他不能出面,他提出個令人驚訝的人選:“孝仁兄,委屈你當這個西海縣令怎么樣?”

程秉大吃一驚,不由得望向被劉存點名的蒼慈:“這怎么行?孝仁兄是王國內史,是君上的左膀右臂啊!”

蒼慈卻心動了,他明白劉存的深意,何況他這個內史干得也不痛快,所以他寧愿為民干些實事,以贏得良心上的安慰與滿足,不愿再年復一年地蹉跎下去,到老還一事無成。

“你真想干?”程秉發現蒼慈的反常。

蒼慈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權衡良久,最后抬起頭說道:“我干!一來,我擔任西海縣令沒人說閑話,二來,能為民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夠略微回報子鑒長期以來的情誼,如果干好了,說不定我蒼慈還能青史留名呢,哈哈!”

劉存雙眼一亮,站起來鄭重地向蒼慈行個大禮,他知道自己終于得到這個士林中最為實干、最有遠見而且心胸廣闊的施政大才了!

蒼慈果然沒讓劉存失望,立刻起身鄭重回禮,沒叫什么主公,也沒別的廢話,與劉存相視一笑便緩緩坐下。

程秉立刻明白過來,高興地四處張望:“酒呢?子鑒,酒呢?”

“別找了,作戰期間,子鑒營中實行嚴格的禁酒令,你以茶代酒吧,哈哈!”蒼慈樂哈哈地說道。

程秉表面上遺憾不已,心里卻為劉存暗喜,他和劉存早已情同莫逆,私下里已和劉存達成默契,只是礙于目前的局勢,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劉存同樣謹小慎微,之前他一直不許麾下弟兄稱呼他主上,直到當上城陽太守,有了承受別人稱呼其為“使君”、“明公”的資格,他才慢慢松開這道禁制,而不是像各地豪強和朝中權貴那樣,肆無忌憚地豢養門客,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早早過上“主公”之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