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這是洪濤琢磨出來的第一種商品。●▼燃文、`、``、、宋朝人都愛臭美,男人在過節過年時候還要擦著粉、插著花到大街上臭屁,女人就更講究了,其中香水就是她們必不可少的東西,不管年紀大小、長相美丑,個個都是香噴噴的。
難道說宋朝本來就有香水了?確實,百分百是香水,還是純天然原料提煉萃取的,只是味道比較單一,基本都是一個味兒,薔薇花的味道。
“美人曉鏡玉妝臺,仙掌承來傅粉腮。瑩徹琉璃瓶外影,聞香不待蠟封開。”
這是一宋詩,說的就是宋代婦女梳妝打扮時候的情景,最后一句講的就是當時香水的香味非常強烈,透過琉璃瓶上的蠟封,就能聞到。
薔薇水,產自大食,也就是玫瑰花了。大食人把優質玫瑰花配上各種香料,然后高溫蒸餾,再把蒸餾液收集到琉璃瓶中,用蠟密封起來,販運到廣州、泉州,高價出售給愛美的宋朝女子,獲利頗豐。
宋朝人其實也不傻,很快就學會了這門手藝,也用桂花、茉莉花自己制作香水,可惜香氣一直不如大食人制作的香水濃郁。或許宋朝人也和后世中國人有同樣的毛病,就是喜歡進口貨,所以在香水市場上,占據高端的一直都是大食人的薔薇水,中低端市場才是本國香水的戰場。
造香水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或者說造出現代的合成香水很難,但造這種很原始的植物萃取香水一點兒都不難。不過洪濤要給它增加一些難度,就是往里面添加一種更具揮性的液體,酒精!有了酒精的加入,香水將更容易揮,香氣也就更容易傳播開來。就算是同樣的香水,有酒精和沒有酒精的放在一起,肯定是有酒精的更誘人。
酒精是金河灣婦女聯合會釀造朗姆酒之后的副產品,已經生產了好幾年,也是洪濤極力主張的項目。最初洪濤并沒想到酒精還有其它作用。只是拿它當個消毒劑使用,凡是剛來的奴隸,必須用酒精消毒,出海的海船上也會帶著。有個外傷啥的也能用上。
沒想到這次在洪濤琢磨做什么的時候,酒精幫了他的忙兒。把泊珠用的香水里摻雜進去一些酒精,香氣立刻又濃郁了很多,還會被人體的體溫蒸,很容易讓香氣飄散開來。自打泊珠用了洪濤改良過的香水兒。婦女聯合會的作坊里就香得進不去人了,大姑娘小媳婦都跑到泊珠這里來索要,一人噴一身,香得都帶上臭味了,她們還樂此不疲。
可惜洪濤還弄不出更好的玻璃瓶來,這些年也沒顧得上去琢磨如何制造玻璃。如果能有一些透明的玻璃瓶來裝這些暗紅色的香水,那售賣起來至少還得價格翻好幾倍啊!
有了香水,馬上就出來了一種副產品,那就是香皂。宋朝人很愛洗澡,城市里有很多公共浴池。這一點也是領先了世界很多年。以前大家洗澡是用動物油脂、皂莢、雞蛋清混合起來制作的肥皂球,自從洪濤的鯨油肥皂面市以來,很受歡迎,有多少賣出去多少。現在洪濤又把肥皂里加上點香水,搖身一變,改香皂了。成本基本沒啥提高,但銷售價格直接翻倍,這就是新產品的技術附加值,最賺錢的商品,就是新產品!
南宋海商都是明白人。不用洪濤說太多廢話,就明白哪種東西能賺錢。香水的競爭很激烈,因為它制作工藝極其簡單、市場還是現成的,投資見效快。最終一位廣州的海商聯合泉州兩家商號。合力把幾座大城市的香水生產銷售權拍了下來,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香皂就別拍賣了,肥皂是羅有德的寰球公司獨家經營,索性香皂也給他吧,算是對他這幾年兢兢業業的補償。另外寰球公司里還有金河灣的股份,這也算是洪濤利用權力為自己謀私了。不過除了他和羅有德之外,誰都不知道罷了。
第二種新商品叫做蜂窩煤爐子,北方人應該比較熟悉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鑄鐵的筒子,里面塞上耐火材料,中間放置煤球或者蜂窩煤,就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來做飯。這也是金河灣的副產品,基本都是讓鑄造工坊學徒們練手用的,鑄造大炮肯定不能讓他們干,只能靠鑄造其它東西來磨練技術。鑄造啥呢?洪濤就給他們畫了一個圖紙,正好爐子也是圓筒狀的,就它吧!
爐子本身不是單獨的產品,而是一系列。除了爐子之外,還得有煙囪、還得有蜂窩煤。所以這又是一個需要配套的產業,洪濤不喜歡麻煩,他愿意一套一套的出售。煙囪就用陶土燒制的管子代替即可,制造蜂窩煤的模具金河灣可以造出來,如何制作蜂窩煤也不太難,學學就會,煤粉和黃土的混合比例都是現成的。
在廣州這種南方地區,需要用爐子取暖嗎?真不太需要,但是這個產品還是被海商們用高價買走了。不取暖可以做飯、做水,再說了,生產出來誰說非要在廣州售賣了,你不會拉到更北的地區去?或者干脆把作坊設立在有煤、有鐵的地方。洪董事長也是這樣建議的,守著原料生產成本就低嘛。
“這種爐子需要使用說明書,每個爐子都要給一份兒,否則出了人命就不好了。說明書就交給知音報社印刷,他們印得又快又好,價格還公道!”洪濤對中標爐子的海商特別重視,還塞給他一個幾頁紙的小冊子,上面是他寫的防止煤氣中毒注意事項,順便還給自己的報社拉了一筆生意。只要爐子在賣,報社就有錢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鑄造爐子賣,可比香水、香皂費事兒多了,不光需要制造爐體、煙囪,還得上門安裝、調試。不過這項產業一點兒不比賣香水少賺錢,光是售賣蜂窩煤這一項,就能獲利頗多。所以看著雖然麻煩,但腦子明白的商人只要聽過洪濤的可行性分析報告,馬上就能算明白這個帳。
爐子這種投資巨大、工藝復雜的產品,更適合大家族經營,他們人多、本錢多、勢力大。洪濤是很仁義的,既要照顧到大家族,也不能把小門小戶扔開不管,下一項產品就最適合小本經營,它的名字叫火柴!
在南宋的市面上,有很多賣小商品的,其中有一項叫做“燭”。這個燭是什么玩意呢?它就是宋朝的火柴!不同地區的人對燭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引光”、有的叫“焠兒”、還有叫“取燈兒”的。最后這個名字洪濤很熟悉,他姥姥就把火柴叫做“洋取燈兒”,有洋的肯定有土的唄。
北宋有本《清異錄》,里面也記載過宋朝火柴的詳情:夜中有急,苦于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由此可見,宋朝的火柴和后世的火柴已經非常相像了,也是用小木條制作的。不過它上面只蘸了硫磺,沒有紅磷,還不能摩擦自燃,只能是用別的火源引燃。
這沒關系,世界上最大的剽竊者洪濤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火柴頭和火柴皮上的磷是紅磷,也叫安全磷,燃點很高,不會自燃。可是自然界里沒有紅磷,只有白磷或者叫黃磷,而且也不是唾手可得,還需要一點點化學知識。
制備白磷!初中的化學實驗里有,或者是高中?原料嘛,就是骨頭、硅石、木炭。過程也很簡單,當年舍勒同學就是用這個辦法得到的白磷。
骨頭,金河灣里有的是,過濾糖液用的骨炭就合適,如果需求量大了,沒關系啊,多殺幾頭鯨魚就成了,那玩意身上的骨頭都是論噸來計算的。金河灣的捕鯨數量一直都在穩步提升,從原來的每年三四頭,到現在的每個月兩頭,就這樣還趕不上羅有德賣鯨油、蠟燭和肥皂的度。看來還得提高捕殺數量了,好在捕鯨船金河灣不缺,捕鯨的水手也不缺,只要別殺太多,還是能照顧得過來的。
把煅燒過的骨頭和硅石、炭粉混合,放到一個密封的反應釜里加熱。待到溫度足夠時,順著反應釜上面的管子就會有一股白煙進入旁邊的水缸里,并固化成型兒,那玩意就是白磷。把白磷再高溫脫氧煅燒,它就會變成一種紅色的粉末,這就是紅磷了。不過別燒過頭兒,燒過頭就又還原成白磷蒸氣了。
說著很簡單,但真做起來很難。因為白磷是劇毒,還很容易自燃,稍不注意就會釀成悲劇。洪濤在金河灣里做試驗的時候,平均每五天就會有一個奴隸因為吸入過多白磷蒸氣死亡。洪濤自己倒是躲得遠遠的,這個結果他知道,但也只能裝不知道,還得假惺惺掉幾滴鱷魚淚。沒辦法啊,總不能讓自己人去干這份兒工作,可這個工作總得有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