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種場面自然有些尷尬,不過好在朱由榔有些心理準備,清了清嗓子道:“或許是火藥配比和密封性的問題,再檢查一下吧。”
這第一炸雖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過朱由榔并沒有灰心。
至少墻體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證明這個爆破法是有效的。現在就是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將爆炸的效果最大化。
可惜朱由榔不是學化學出身,不然肯定可以在第一時間做到最好。
明軍將士們在確認爆炸已經完全后又跳進了挖好的坑道中。
坑道之中到處都是火藥味,十分的嗆人。
這種可視度根本看不太清楚。
花費了很大力氣,他們才來到爆炸點。此刻棺材板子已經被炸飛,但棺材里的火藥還剩下了一大半。
他們幾人合力連拖帶拽使出渾身力氣,終于把剩余的棺材拖出了坑道。
朱由榔走近前仔細觀察了一番,得出了結論爆炸不完全。
爆炸不完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藥燃燒不充分。為什么火藥燃燒不充分,很簡單密閉性不夠。
看來是這臨時趕制的棺材不達標啊。
實際上,這種棺材爆破法并沒有嚴格要求密閉性必須達到極致,只要不露的太過分就可以了。
這也是朱由榔為何選用棺材的原因。
古人將后事看待的極為重要,貴族們往往在死后會被仆人們用玉石封住周身七竅,據說這有防止靈魂逃散的作用。
窮人們用不起玉石,但只要不是窮的草席子一裹尸體往亂葬崗那么一埋那種地步,一口薄皮棺材還是要的。
棺材的材質可以是最普通的,但密閉性很有講究,絕對不會出現四處漏風的情況。
說起來這也是一門手藝活,十分考驗工匠的技術。
明軍將士們自然不是專門做棺材的,技術肯定會存在不到位的情況。
所以還是得準備一些專用的棺材啊。
只是眼下肯定不好再去搞現成的棺材,朱由榔遂下令將臨時做成的棺材放完火藥后訂死。這樣雖然粗糙了一些,但也勉強可以達到他的要求。
一次不行,再來一次。
朱由榔想要以量取勝。
周璠聽到巨響的那一刻,心中直是害怕極了。他早就聽說明軍會施展妖法,重慶清軍便是這么落敗的。
本以為城墻肯定被炸開了,誰曾想定睛瞧去,其墻體只是發生了一定的偏移。
這種程度的偏移在周璠的可接受范圍之內,士兵們甚至不需要作出過多的調整,便能從垛口對明軍進行射擊。
老子以為你有多大能耐呢,就這?
周璠露出不屑的笑容。
我就說嘛想用火藥炸開城墻就是癡人說夢。
別說火藥了,便是紅衣大炮都轟不開城墻。
明賊這是走投無路,病急亂投醫了啊。
周璠一方面令士兵們嚴陣以待,另一方面象征性的朝明軍的方向射一輪箭。
這一輪箭的目的不在于殺傷而是挑釁。
你不是氣憤難平嗎,打進來啊,打老子啊?
老子便在城里這樣挑釁你能奈我何?
周璠還沒得意多久,便又是一聲巨響響起。
這一聲比之前的聲音還要大。
雖然很突然,嚇了周璠一跳。
但很快他便大笑出聲。
還真他娘的再來一遍啊。這不是黔驢技窮是什么。
周璠放肆的大笑著,只是他笑容還沒有持續多久便僵住了。
就在不遠處城墻出現一大段坍圮,緊挨著的墻體也出現了大幅的傾斜。
這城墻怎么突然之間就被炸開了?
“來人吶,快去把炸開的城墻堵住!”
周璠的反應極快,迅速的作出了命令。
城墻被炸開可不是鬧著玩的。明賊若是從這一處猛攻后果不堪設想。
當務之急是趕緊把缺口堵住,不讓它成為明賊的突破口。
清兵在周璠的指揮下蜂擁而至缺口處,用大塊礌石、滾木填充缺口。
但在此刻明軍已經發起了一波攻勢,而攻擊的對象自然便是這個缺口。
雙方都十分清楚這塊缺口的重要性,一場惡戰已經不能避免。
“頂住,給老子頂住!”
對周璠來說,現在最缺的便是時間。
只有頂住明軍第一波攻勢,他才能去修繕損毀的城墻。
為此他不惜調集重兵來這個缺口去守,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
城墻雖然被炸出一個缺口,但缺口并不算大。其余墻體出現了一定傾斜。
明軍將士沿著傾斜的城墻攀爬卻是比沿著排梯攀爬容易多了。
只是他們同樣需要面臨清兵的兇狠阻擊。
攀到一定程度,雙方便展開肉搏。
一時明軍占據了優勢,一時清兵又殺出了氣勢。
雙方你爭我奪,戰斗進入了白熱化。
站在遠處小丘上的朱由榔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他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熱氣球準備起飛吧,目標便是敵將。”
這話自然是說給劉興明聽得。經過一番試驗,他已經基本掌握了熱氣球的操作方法。
“遵旨!”
劉興明此刻十分激動。
這可是在三軍陣前,如果他能夠立下大功便真的出了風頭了。
爹不是總說他混吃等死嗎,他就給爹看看什么叫做將門無犬子!
在朱由榔的目送下,劉興明和幾名親兵先后上了熱氣球。竹籃子里放了不少土手雷,是此番他執行斬首行動的關鍵。
不過天子特地囑咐過,土手榴彈不太穩定,一定不能刺激到它,不然容易發生爆炸。
故而劉興明小心翼翼,生怕誤觸了土手榴彈。
“飛起來吧!”
劉興明深吸了一口氣,揮刀砍斷了繩子。
熱氣球緩緩升空,承載著天子的滿滿期望。
飛吧,再飛高一點。
熱氣球距離地面自然不能太低,不然容易被清兵發現射爆。
天子說過熱氣球十分怕利器,一定要盡可能的避開。
但也不能太高,不然到時地上的人都變成了黑點,根本看不清楚誰是誰。
劉興明可不想傷及無辜的百姓,他的目標只有敵將!
終于熱氣球升到了一個他認為合適的高度,正巧風向也是趕巧往城里吹得,劉興明大喜心道真是天助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