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爸爸寶貝妞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美國之行(上)

《紐約時報》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報刊之一,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中葉,這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發行的范圍遍及世界很多國家。

《紐約時報》也是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在美國國內的影響可謂是巨大而深遠。

它是美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在上班前,從地鐵站花2美元買一份《紐約時報》已經成為許多美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哪怕進入網絡時代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所以當《雷霆行動》的新聞出現在《紐約時報》的頭版,立刻被轉載到了國內的各大媒體上。

羅凱也在第一時間看到了報道的內容。

《紐約時報》的新聞標題是:熱映的《雷霆行動》能否給華夏電影業帶來新的變化?

這篇文章首先對《雷霆行動》進行簡單的介紹,并稱其為華夏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影片,該片改編自一部紀實,講述的是2016華夏在北非撤僑的故事。

自2月1日上映至今,僅在華夏國內就突破7億美元的票房。

這部影片由著名演員羅凱自編自導自演,影片里有著扣人心弦的情節內容,激烈火爆的戰斗場面和讓人腎上腺素狂飆的搏殺鏡頭,并且還有華夏最先進的戰艦參與拍攝,特效水平已經不亞于一些好萊塢影片。

作者在文中指出,《雷霆行動》帶有明顯的好萊塢風格,參考了好萊塢同類型影片的特點,打破了華夏春節檔被喜劇片和愛情片所壟斷的傳統,已經成為了電影界的一個傳奇。

但是這部影片在海外市場遭到了冷遇,票房成績不佳,因為它不大符合歐美觀眾的口味,不過也代表了華夏電影走出去的思想潮流。

著名影片人羅杰特.道格在其博客上表示:“雖然這部影片動作場面非常精彩,對于喜歡這一類型的觀眾來說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但是影片里所包含的過于強烈的民族和國家情感,很難得到其他國家觀眾的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導演和主演的羅凱,在影片里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華,他無疑未來華夏電影的領軍人物!”

看完這篇來自《紐約時報》的頭版報道,羅凱不禁微微一笑。

應該說文章的立場還算是公正,報道也沒有太大的偏向性,不過字里行間總有些酸溜溜、暗戳戳的味道在,可不全是贊譽。

倒是對他的評價相當高。

這并不是羅凱第一次出現在《紐約時報》的報道里,當初法國的“香榭麗舍事件”也被《紐約時報》頭版報道過,只不過是不同的報道方向。

事實上在夢世界里,羅凱的照片曾經三次出現在《紐約時報》上。

《紐約時報》對他而言,完全不算陌生。

兩個世界的《紐約時報》倒是非常的一致,連風格都像是出自同一個模子。

叮鈴鈴~

羅凱剛剛關掉新聞網頁,擱在桌上的手機驟然響了起來。

打來電話的是李夢茹。

這很正常,也就是李夢茹才經常在晚上打電話“騷擾”他,當然李夢茹也不會無緣無故找他嘮嗑,多半是有重要的事情。

“夢茹姐?”

“公司收到一份來自美國的郵件…”

電話里李夢茹的聲音有些興奮:“來自《時代周刊》,他們想要對你一次專訪,你很有可能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

羅凱恍然。

如果說《紐約時報》是國人最熟悉的美國報紙,那么《時代周刊》無疑是最熟悉的美國雜志了,雖然《時代周刊》的創刊歷史遠遠晚于《紐約時報》,但是影響力比之后者絲毫不弱。

立足美國、關注全球一直是《時代周刊》的一大特色,它對新聞的關注極其敏銳,哪里有好新聞,哪里就有《時代周刊》記者的身影。

《時代周刊》注意到羅凱很正常,現在的羅凱因為《雷霆行動》成為了國內關注度最高的人物之一。

最近十年來,好萊塢對國內的票房市場越來越重視,再過幾年,國內票房必將超過北美榮登全球第一,為此現在不少好萊塢影片都加入了華夏元素,或者邀請華夏知名演員參與演出,目的正是為了贏得華夏觀眾的關注。

相應的,美國的各大媒體對華夏的報道也越來越多,雖然不少媒體喜歡歪曲事實引導輿論,但像《紐約時報》和《時代周刊》還算有點節操,立場有所偏向也不會太過分。

而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無疑是很高的榮譽。

當然首先的是正面形象。

換成是別人,肯定十分激動,不過羅凱并沒有感覺出現登上《時代周刊》有多么值得自豪,笑笑道:“不會是亞洲版吧?”

《時代周刊》有美國主版、國際版,以及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版,國內登上亞洲版封面的明星有好幾位了。

“不是…”

李夢茹說道:“我剛剛跟那邊聯絡過了,他們給你的是主版封面!”

主版封面的份量就相當重了,羅凱想了想,問道:“他們準備什么時候過來采訪?”

李夢茹回答道:“現在時間還沒定,需要我們雙方再進行溝通。”

“這樣吧…”

羅凱說道:“我打算下周飛往美國,到時候就在美國那邊接受采訪好了。”

羅凱下周去美國并非臨時起意,而是預先定好的行程。

這次美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魔方工作室,探討跟對方合作制作夢工廠新片的可能,然后還要跟美國高盛銀行進行關于快音科技IPO的商談。

經過了三輪融資,快音科技將于今年完成在納斯達克的上市,但是這項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快音科技的實力和潛力毋庸置疑,不過在美國上市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事情,羅凱這次過去僅僅只是打前站。

現在《時代周刊》要對他進行專訪,也是趕了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