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國色江山

第三五四章 相互算計

“有段時間,我非常認同天樞閣某些歷史學家得出的結論,認為大明帝國沒落的根源在于文化傳承,在于嘴上高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實際上卻獨霸朝綱黨同伐異的儒家文化,這一年多來經過這樣那樣的波折,我對大明皇帝、大明朝廷和大明官場越來越了解,卻也越來越迷糊了……唉!”

朱道臨幽幽長嘆,深有感觸地接著說道:“就拿我們即將面對的登州平叛作戰來說吧,玉鳴,不知道你想過沒有,為何近五萬軍隊圍困登州三個多月,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李玉鳴想了想,回答道:“登州城中有三萬叛軍,兼之登州城墻高大厚實,易守難攻,哪怕圍城的官兵再多一倍,一時半會兒也難破城而入。”

朱道臨再問:“如果說在江南水師的協助下,我指揮新軍三個衛一天時間拿下登州,你會有什么想法?”

“一天時間拿下登州?這……可能嗎?”

李玉鳴不可置信地望著自己的師兄。

朱道臨點點頭:“完全可以,等水師和新軍各部抵達登州,你就能看到我如何在一天之內拿下登州,而且我不需要朱大典指揮的任何軍隊出手幫忙!”

“我想要你考慮的是,為何四路大軍圍困登州三個多月仍然拿不下登州,僅僅是因為叛軍占據有利地形,各路大軍兵力不夠嗎?”

“三個多月來,近五萬大軍發起過幾次大規模攻城戰?”

“不用想了,我告訴你吧,只有兩次!上奏朝廷的戰報寫得激烈無比,天花亂墜,實際上兩次進攻都是一觸即退,根本沒有發生激烈的強攻和登城作戰,你不覺得這件事情非常奇怪嗎?”

李玉鳴逐漸明白過來:“師兄是說,各路大軍各懷心事,為保存實力都沒有盡心盡力攻城?”

朱道臨點了點頭:“城里三萬叛軍實力如何誰都清楚。除了叛將孔有德、李九成和后來加入的耿仲明的數千精兵,其他兩萬多叛軍不是亂民,就是山東地面的土匪豪強,哪怕從皮島逃過來投靠孔有德造反的3,000東江士卒。也是些為填飽肚子的散兵游勇!”

“只要圍剿大軍采取招撫與討伐并用之策,分化城中互不統屬的各部叛軍,然后齊心協力發起攻城,哪怕損失大一些,也能順利地拿下登州城。”

李玉鳴若有所悟:“難道山東巡撫朱大人和登萊巡撫陳大人看不出各軍將領的心思嗎?”

“看出又能如何?”

朱道臨不屑地說道:“四路大軍分別為戴罪立功的山東副總兵丁思侯部7,000余步卒、京營副總兵王來騁部12,000步騎兵、原關寧軍參將吳襄部4,500騎兵。以及朱大典親自率領的20,000衛所軍,另有數萬負責運送糧草、火炮、火藥和立營扎寨的民夫不包括在內,每天人吃馬嚼和軍餉給養花費數萬兩銀子誰來支付?”

“平時文官們對武將和士卒百般歧視,大肆盤剝,就連從登州運到覺華島的糧食和武器每次都要漂沒三到四成,如今危難時刻沒有銀子,長期以來飽受欺壓的官兵誰愿賣命?”

“打贏了功勞最大的是文官,丟掉性命的是武將士卒,文官們誰愿意多看一眼?誰愿意拿出銀子獎賞撫恤?”

李玉鳴終于明白了:“怪不得師兄在即墨抄沒數十萬石糧草之后,還要大量購買糧食、馬料和肉食。原來從未指望能夠獲得朱大典等人的補給啊!”

朱道臨笑道:“明白就好,你不可能在我身邊當一輩子親衛,我也不愿你一輩子呆在我身邊,好男兒鵬程萬里,遲早你要出去領兵征戰,今后不管到哪里,都要牢牢記住:大明文官靠不住,所謂的友軍更靠不住,一切都要靠自己!”

“小弟記住了!”李玉鳴重重點頭。

次日一早,朱道臨和麾下精銳再度踏上征程。于下午四點抵達登州西南五里橋大營。

接到急報的山東巡撫朱大典、登萊巡撫陳應元、山東副總兵丁思侯和原關寧軍參將吳襄率領數十文武提前來到轅門迎接,遠遠看到衣甲怪異的千余騎兵緩緩而至,所有人都面面相覷,滿腹愕然。

頭戴鋼盔、身披大氅的朱道臨在距離轅門50步翻身下馬。身后的郭中駿、李玉鳴和六名親衛同時下馬緊緊跟隨,千余精銳卻駐馬肅立于50步外,沒有半點兒下馬的意思。

有美髯公之稱的朱大典微微發愣,很快露出親切笑容,大步迎上前去,看到朱道臨搶先一步彎腰行禮。立刻上前托住朱道臨的雙手:“久仰奉國將軍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威風凜凜,不同凡響啊!”

朱道臨謙遜地再施一禮:“大人謬贊了!下官率新軍1,300騎兵先行趕來,步兵及炮兵各營15,000將士已從即墨出發,五日之內陸續抵達登州,魏國公父子率領的江南水師、隆平侯父子率領的江南新軍留守后衛,按計劃于十二天前離開金陵,從海路乘船北上登州,最遲將在五日之內同時到來。”

朱大典和所有文武以為只有朱道臨率領萬余江南新軍北上助戰,不知道魏國公的江南水師和張拱薇的留守后衛也將北上參戰,驚訝之余不禁議論紛紛。

朱大典連忙詢問:“朱將軍,江南水師來多少條戰船?張侯爺麾下的留守后衛有多少將士?”

朱道臨如實回答:“此次江南水陸兩家北上平叛獲得了皇上的許可,水師調動所有35艘戰船,其中近半是4,000料以上的運輸船,目的是摧毀叛軍戰船,堵死叛軍從海上潰逃的退路。”

“張侯爺率領的江南留守后衛官兵總數約5,600人,所有將士均裝備遂發火槍,是我大明軍隊中首個全部裝備火器的精銳部隊。”

眾文武一片嘩然,紛紛感嘆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這樣一支從未有過的全火器軍隊該使用何種陣式?又該如何作戰?

最后還是朱大典表現得體,恢弘大氣,大贊幾句便熱情邀請朱道臨入營暢談。

朱道臨恭敬致謝,再次向所有文武抱拳施禮,特意看了一眼滿臉笑容的老將吳襄身后那位目光炯炯的小將,懇請朱大典和陳應元等人先行,自己落后半步以示尊敬。

朱道臨此舉立刻獲得眾人的好感,不少文武官員心里開始嘀咕起來:“眼前的朱道臨英武不凡,謙遜大方,并沒有傳說中的粗痞不堪飛揚跋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