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國色江山

第四十一章 吃軟不吃硬

朱道臨可不知道應大掌柜陷于艱難的取舍當中,哪怕知道了估計也會嗤之以鼻,不過,眼下同樣有個問題擺在他面前,他高薪聘請的總工程師趙訓庭給他帶來喜訊:紫竹園西跨院業已竣工,經過三天三夜的香薰可以入住了!

如此一來,是否盡快買些下人回來洗洗衣服掃掃地,就成了朱道臨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這個喜訊意味著紫竹園的整體修葺和擴建工程已完成大半,才華橫溢經驗豐富的工部主事趙訓庭可以把紫竹園的后續建設,放心地交給他信任的四名工匠頭目負責,抽出身來全力承擔起上元門碼頭和莊園的總體建造和監督。

朱道臨領著前來匯報的趙訓庭一同巡視完碼頭,就修造情況虛心征求他的意見,最后特意把他留下來參加晚上舉行的酒宴。

朱道臨的師傅玄青道長和幾位師伯師叔經過半個時辰的商議,一致同意朱道臨搬到城中條件優越的紫竹園西跨院居住,并借此機會舉辦個豐盛的酒宴,答謝勞苦功高的趙訓庭,然后一起說說話,好好喝杯酒。

玄青道長幾個之所以同意的如此爽快,原因說起來很簡單:

第一,金陵城中的紫竹園是愛徒朱道臨名下產業,同樣是紫陽觀的一部分,需要朱道臨長期坐鎮其中,紫陽觀到金陵城也就一個時辰路程,不會影響朱道臨有事兩邊跑。

第二,朱道臨與幾家勛貴名門聯合開辦的“博孚錢莊”等大型產業,同樣是紫陽觀未來重要的經濟支柱,必須有人長期留在城中照應這些產業,除了天縱奇材詭計多端的朱道臨,別人誰也無法勝任。

宴會尚未開始,勞苦功高的趙訓庭就被一群老道請到上位就坐,深蘊禮儀謙遜踏實的趙訓庭反復謙讓連說不敢,拉拉扯扯挺長時間,才退一步坐在玄青道士的右下首,主位則是雷打不動地坐上了年紀最大、輩分最高的玄岳道長,年輕有錢的高富帥朱道臨只能坐在末席,還得規規矩矩為所有人輪番倒酒。

如今的工部主事趙訓庭已非往日的郁郁而不得志可比,坐在一群德高望重的道教茅山派重要人物之中,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善待,衣襟側下方和所有道長一樣,露出半截金光閃閃的表鏈,腳下穿的也和朱道臨以及所有道長一樣,都是舒適暖和輕便結實有錢都買不到的戰術鞋,就連身上衣衫也是深藍色鑲邊道袍,喝著同樣的青瓷瓶美酒,吃著同一碟可口的飯菜,自然而然也就融入這個團體之中。

說起道袍,朱道臨也是最近才知道,大明朝兩百多年來最流行的服裝就是道袍,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地主富農,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名臣名將、山野隱士、文人騷客、各級官員乃至普通讀書人,平時最喜歡穿的服裝,就是簡潔雅致穿著方便的道袍。

對于這一切朱道臨已經完全適應,包括生活方式、語言習俗等等方面,朱道臨早已接受,而且主動融入其中,很少再有初來乍到時的頻頻驚訝。

但次日一早起來洗漱完畢,幾位師弟和車夫老史等人正在把朱道臨的行李物品搬上馬車的時候,趙訓庭把朱道臨拉到溪邊柳樹下鄭重說出的一席話,還是讓朱道臨深感驚訝:

“道臨,我決定了,年底衙門封印之前便辭去官職,然后正式拜入玄岳道長門下,相信你我很快就會成為知己兄弟的。”

深感意外的朱道臨驚愕片刻,立即露出開心的笑容:“孟山兄打算如何安置三位嫂夫人和五位侄子侄女?”

趙訓庭指了指拗口南面的高崗:“賢弟是有錢人,愚兄就厚顏請求賢弟在虎山下多建個瀉怎么樣?就在賢弟的院子邊上,后面半山腰有道清泉味道非常甜美,泉邊那幾棵生長百年的大楓樹,如此秀美的景致,令人陶醉啊!”

朱道臨欣然答應:“能和孟山兄做鄰居,小弟求之不得啊}好虎山下的院子剛鑿開石頭挖出地基,東西兩邊本來就預留兩大塊空地,再修兩座同樣大小的院子絕對沒問題,到時孟山兄在院子背后的半山泉水源頭修座亭子,站在那地方,濤濤長江和正在修建的上元門碼頭一覽無遺,確實是塊風水寶地。”

“不過在建好之前,孟山兄還是先把家搬到紫竹園去吧,西跨院南面一墻之隔的新建瀉挺不錯,要是嫂子們喜歡那座瀉,孟山兄干脆就留著自用吧,反正今后也要兩邊跑,在金陵城里沒個落腳的地方怎么行?”

“謝謝賢弟!愚兄就不客氣了。”趙訓庭感激致謝。

朱道臨笑容異常燦爛:“謝什么啊?其實我早就在心里打孟山兄的主意了,嘿嘿怕孟山兄不是我的師兄弟,早晚我也會想方設法和孟山兄成為手足兄弟,有孟山兄這樣的大才幫助我,我才能徹底放下心來,全力以赴去賺銀子,把紫陽觀和我們自己的家業越做越大,哈哈_吧,車裝好了,師傅幾個還在等我們一起用早飯呢。”

兩人用完早飯,在玄青道長和幾位長輩目送下乘馬車趕往金陵城,心情大好的趙訓庭丟下自己的四輪馬車,鉆到朱道臨的車箱里一同商議接下來的工作開展,特別就上元門碼頭上方正在規劃的兩座倉庫和五座人力吊臂的位置展開討論。

金川門外的大型石拱橋正在緊張修建,如今所有橋墩都已高高露出水面,臨時架起的寬闊浮橋把兩岸渡口碼頭完全占據,原本多達百艘的大小渡船因為失去了生意,眼下只剩十來艘,趁著人流和車輛高峰時期浮橋的通過能力有限,還能從一些趕時間的商販手上賺些擺渡錢。

朱道臨一行五輛馬車跟在一大串牛車、馬車和人力板車之后慢慢挪,趙訓庭把興致很高的朱道臨帶到在建的石橋岸邊,指著水流平緩的河面上的幾個橋墩告訴朱道臨:

“這些橋墩本來就有,原來的石橋是洪武年間擴建金陵城墻時修建的。五年前,一場大洪水把兩百多年來缺乏養護的石橋沖垮,那時正逢先帝病重,后來新帝繼位,金陵城的工部和應天府聯名上奏,要求重建金川橋,無奈重新上臺的東林黨正在全面報復清算,朝廷各派為了各自權利,相互傾軋內斗不休,加上北方韃子不斷南侵,誰也顧不上這事。”

“直到半年前,當今圣上才下旨限期修復,但沒半兩銀子下撥,人浮于事的南京工部哪兒還有往日的半點氣象?只能讓順天府和上元縣攤派到城里城外商戶地主身上,上上下下折騰兩個多月,才有了修復金川橋的銀子。”

朱道臨連連曳:“修復這座金川橋需要多少銀子?”

“頂天了也就三千兩銀子,不過對外公布肯定不下八千兩,唉!全都爛透了,愚兄就是看不慣這樣的人和事,不愿意為上官和同僚弄虛作假提供方便,這才招來許多無妄之災,說句心里話,若不是有幸遇到賢弟,愚兄恐怕早就心灰意冷掛冠而去,返回黃州老家教書度日了。”趙訓庭每每想起數月前的落魄與失望,依然百感交集,嘆息不已。

朱道臨聽完,除了罵句“狗日的”之外,只能無可奈何地閉上嘴,出來時的好心情沒了大半。

幾乎等待半個時辰,朱道臨一行五輛馬車才過了浮橋,眼尖的稅官和守卒看到高高坐在第一輛四輪馬車上的車夫老史,立即堆滿笑容打招呼問安,一個銅板都不收還殷勤地幫著趕開前面擋路的人,朱道臨一切菊眼底,心里對車夫老史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五輛馬車上岸之后靠邊停下,略作整理準備進城,早已等候在此的翠微齋大掌柜和嚴家少爺相視一眼,撇下身邊幾個沒眼力的家丁,率先走向準備登車的朱道臨致禮問好。

朱道臨看到熟悉的翠微齋張大掌柜連忙回禮:“沒想到在這遇到張先生,還打算安頓下來之后,再去翠微居拜訪張先生呢,上次從先生那里拿回去的兩座唐三彩奔馬讓我賺了不少銀子,說不得哪天要請先生喝杯酒好好道謝。”

“哪里、哪里!朱道長客氣了,應該由在下做東才對,哈哈!”

張大掌柜取出早已備下的請柬,雙手遞到朱道臨面前:“在下明日申時在秦淮碼頭留香花舫備下薄酒,懇請朱道長大駕光臨啊!”

朱道臨愣住了,想了想覺得還是去一趟為好,畢竟以后還需要從翠微齋購買古董字畫什么的,于是含笑接過請柬:

“非常感謝張先生的盛情,但明天不一定有空,這不……先生請看后面幾輛馬車,我今天剛把七七八八的行禮搬到紫竹園去,所以一時半會兒忙不過來……我看不如這樣,明天中午我派個人給張先生遞個準信,能抽出時間的話,一定去叨擾先生一杯酒,還有不少生意需要先生多多關照呢。”

面對朱道臨如此客氣的解釋,張貴芝有些為難了,正要取出小侯爺張德義的名刺加重分量,邊上自感備受冷落的嚴家少爺不高興了,一開口就把朱道臨得罪不輕:“朱道長擺出這么大的架子,是不是覺得自己很金貴啊?”

張貴芝看到朱道臨當即沉下臉來,頓時嚇得臉都白了:“嚴公子怎么就……還不快給朱道長陪個不是。”

從小到大跋扈慣了的嚴家少爺哪里受過這等窩囊氣?有誰不知道他是四大糧商之首嚴氏家族的少爺,聲名威名赫赫的陸侯府小侯爺的結義弟兄嚴義和?

長這么大從來只有別人點頭哈腰恭維他的份兒,哪有這等憋著一肚子怨氣還要折節下交的事情發生?

若不是為了義兄小侯爺的大計,打死他都不會和張大掌柜追著出身卑微的朱道臨送帖子,更不可能在長達大半個月的時間里,一次次追趕一次次苦等眼前這牛鼻子道士,把自己累的像狗一樣還得強忍著。

好不容易今天終于見著了,沒想到這牛鼻子道士竟然裝模作樣推三阻四,從頭到尾沒和他這聲名遠播的嚴家少爺打個招呼問個好也就罷了,竟然連多看他一眼都沒有,如此奇恥大辱,如何讓早就滿肚子怨氣的嚴家少爺忍得下去?

于是,被怒火燒毀理智的嚴家少爺終于爆發了,他猛然推開拉車他張大掌柜,上前一步指著朱道臨的鼻子破口大罵:

“你這賊廝鳥別給臉不要臉,今天要是不給老子跪下叩頭認錯,老子活剮了你這狗娘養的!”

周圍的人群很快圍攏一片,四處巡查的幾個守卒和絕大多數圍觀民眾嚇得不輕,都想看看是誰惹了金陵城中橫著走的嚴家少爺?迅速靠上來的車夫老史和待在朝天宮歷練兩年多的玉虎暗自著急,他倆都知道嚴家少爺的底細,一時間竟然不知如何應付才是。

誰知眾目睽睽之下的朱道臨不但沒有半點懼怕,反而皺起眉頭,不緊不慢地詢問剛從地上爬起來的張大掌柜:“是誰的褲襠沒關好,把這丟人的玩意漏出來了?”

話音剛落,全場哄笑,怒火萬丈的嚴家少爺大吼一聲“給老子打死這狗娘養的”便撲向朱道臨,身后幾位跟隨少爺跋扈慣了的家峨聲怒吼一擁而上,嚇得四周圍觀之人驚呼連連慌忙后退。

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眾人還沒看清怎么回事,嚴家少爺就在一聲慘叫中整個飛了起來,沒等嚴家少爺失控的身子落地,年輕道長已撞進四個迎面撲來的家丁中間,“噼噼啪啪”的連串擊打聲驟然響起,四個五大三粗的家丟眼間全被打趴在地,個個極為痛苦地卷成一團,扯著脖子連氣都出不來,嚇得無數圍觀者驚叫不止,每一張臉上全是駭然之色。

朱道臨只是看了一眼地面上不住滾動的幾個人,若無其事地拍了拍手,回到馬車旁說聲“還愣著干什么”就鉆進車廂悠然等候。

十秒鐘不到,五輛馬車隆賣動,在無數雙神色復雜的目光注視下不疾不徐進入城門,守門的七八個守卒不但沒問一句,還主動讓開道路,朱道臨的馬車經過時,帶隊的守卒頭目竟然滿臉佩服地朝車中的朱道臨豎起個大拇指。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