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國色江山

第三十三章 看誰沉不住氣

次日一早,朱道臨和師傅玄青道長親自從流民中挑選出五十人,在玉亭等五名年輕道士的帶領下,懷揣連夜寫下的五百張求購告示趕赴金陵,車夫老史帶上朱道臨寫給應大掌柜的信函一同進城。

兩個時辰之后,張貼在城內城外顯眼位置的五百張求購告示迅速引發全城轟動,數以百計的店鋪掌柜和牙行老板攜帶各種貨物樣品,爭先恐后趕往北郊幕府山下的紫陽觀。

中午臨近,應家父子看完朱道臨的來信,略作商議立即帶上信使老史,匆匆趕往一巷之隔的瞻園,與魏國公徐弘基父子展開協商。

四十二歲的徐弘基中等身材四方臉龐,雙眉清淡鼻子也不高,說話慢聲慢氣,似乎沒什么過人之處,可當他接過小舅子應昌培奉上的信函細細閱讀時,那專注的神態和眼中不斷閃爍的精光,自然而然便流露出上位者的超凡氣質。

徐弘基看完字跡端正的三頁長信,沉思片刻,再次翻到第三頁重看一遍,最后輕輕呼出口氣,把信函放到自己和老丈人之間的茶幾上:

“岳父大人,三弟,此事非同一般!金陵時下一兩黃金兌換七兩白銀左右,蘇杭寧紹也大體如此,小朱道長竟然愿意以一兌九的方式,請求三弟在結算之后,將其所有貨物本錢及應得利潤折成黃金交給他,還承諾每個季度至少能運回十五萬斤銅錠銅板,以低于市價一成的價格賣給我兩家名下錢莊。”黑しし

已上傳

“若真是這樣,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天大好處,我們名下五家錢莊也將就此擺脫數年來銀銅短缺的困境,一躍而成為金陵城乃至大江南北最具實力的錢莊!”

應老爺子悠然品茗含笑不語,坐在下首的應昌培連忙站起:“朱賢弟從不食言,睿智坦誠值得信賴!”

“半月前,他將價值一百二十多萬兩銀子的貨物盡數交付我們,至今為止,除了請求我們代購三萬石糧食、五千件布衣和五千雙布鞋供其賑濟流民之外,沒提過何時歸還他本錢,更沒問過何時可以分利,如此心胸,如此信任,令愚弟滿懷愧疚,寢食難安啊!”

徐弘基微微點頭:“由此看來,此人確實深明進退之道……問句不該問的話,還請岳父大人和三弟不要誤解,了解此事對接下來可能的聯營頗為重要......此次小朱道長從外海運回來的一百二十余萬貨物,大約何時可以賣完?最終又能獲得多少利潤?”

每天都盯著銷售統計的應昌培對此爛熟于胸:

“截至昨日,所有貨物已售出大半,其中一萬套繡像話本和兩百面梳妝鏡早在八天之前便已售賣一空,回款達兩百八十余萬兩,預計十日之內,所剩貨物將全部售罄,回款總額最終將高達三百三十五萬兩左右,扣除應付給朱賢弟的一百二十萬兩本錢和各種耗費,最終獲利總額超過二百一十萬兩,實打實的純利啊!”

徐弘基倒吸一口涼氣,坐在他側后的大兒子徐文爵、次子徐文勛更是被驚得跳了起來,心想哪怕自家只占其中兩成股份,也能分潤高達四十多萬兩的白花花銀子,這前前后后總共才幾天啊?

直到這時,應老爺子才微微笑道:“正因為如此暴利,才讓隆平侯家的小子著急了,弄得全城糧價急漲三成,也不知道素來勤儉持家的隆平侯是否知曉,哈哈!”

徐弘基不由莞爾,他非常清楚隆平侯張拱薇的小兒子張德義企圖橫插一腳,因為不敢得罪自己維護的老丈人一家,只能向小朱道長和紫陽觀使出陰損勾當。

對這種小孩子般的低劣手段,徐弘基除了一笑了之根本就不在乎,倒是對朱道臨寫給小舅子應昌培的信函中所謂的“強強聯合、壟斷經營”非常感興趣:

“以岳父大人和三弟之見,若再接納一兩個家族參與其中,共同組建大型售賣商場和一家實力雄厚的聯合錢莊,是否比我們如今的三方合營更有前途?”

來此之前已得出一致看法的應家父子會心一笑,應昌培在父親鼓勵的目光中再次站起,面向妹夫徐弘基自信地回答:

“若是能做到朱賢弟所說的‘強強聯合、壟斷經營’,所得利潤不會少于目前的三方合營,特別是獲得足夠銅料和更大的海貨利潤支撐之后,我們名下的錢莊將會脫穎而出,迅速壯大,不出兩年,方圓數百里之內錢莊只能仰我鼻息,自然也就達到了朱賢弟所說的壟斷經營,所得利潤何止十倍百倍于今日。”

應昌培說完退回座位,堂上仍舊一片寂靜,徐家兩位公子已經心臟狂跳熱血賁張了。

沉思良久,徐弘基說出句令人意外的話:“傳史青陽進來說話。”

佇立在門外的二管家大聲應答,很快把一身布衣卻腰懸長劍的車夫老史帶入正堂。

老史低著腦袋疾行數步,在徐弘基面前單腿跪下,如軍人一般當胸抱拳朗聲問候:“卑職拜見侯爺!”

徐弘基佯裝不悅地揶揄道:“好你個史青陽,出去不到幾天就忘了我府上規矩,竟然敢仗劍撞入我家正堂,難道不怕老子收拾你?”

老史嘿嘿一笑也不起來,麻利地解下腰間長劍,膝行兩步雙手奉上:“此劍乃朱道長昨日所贈,卑職眼力有限,還請侯爺指點。”

“嗯?區區一把長劍,能難倒昔日威震軍中的一劍封喉史青陽?”

徐弘基好奇地接過長劍,說聲“起來吧”便細細查看:“就是把仿制的唐劍罷了,倒是略長的劍柄做工不錯,纏繞的皮繩頗為精細,劍鍔用料也還不錯,與劍柄渾然一體,毫不突兀,秉承了唐劍省卻雕飾的樸實風格,咦——”

拔出半截劍身的徐弘基雙目圓睜,霍然站起,把應家父子和兩個兒子嚇了一大跳。

一旁稍稍彎腰站立的老史開心地笑了:“侯爺,鎮定。”

徐弘基哪還顧得上鎮定,“鏘”的拔出長劍,扔掉劍鞘橫于眼前,貪婪地注視寒芒幽幽的劍刃和波紋交錯的劍身,好一會兒才抬頭望向面前的老史:“可知出自何處?”

老史無奈地回答:“小朱道長殺伐果斷,一身凜然之氣不怒而威,卑職哪里敢問啊?”

“到底怎么回事?”敏銳的徐弘基盯住了老部下的眼睛,應家父子和兩位小國公也好奇地圍攏上來。

老史隨即把連日來的所見所聞一一道來,從剛去當車夫沒幾天看到朱道臨清晨在江邊練拳說起,直到朱道臨如何聞訊趕回紫陽觀,面對混亂不堪隨時可能發生暴亂的兩萬多流民時,又是如何殺伐果斷震懾全局,如何洞察人心軟硬兼施,如何一鼓作氣,分而治之轉危為安等等,一直說到騰出手來的朱道臨做出準確判斷,強忍怒火當機立斷,用金錢發起凌厲反擊。

整個過程被老史說得跌宕起伏,令人動容,聽得徐弘基和應家父子滿臉震驚,心潮起伏。

最后,口干舌燥的老史指向徐弘基還捧在手上的長劍:“侯爺也看出來了,這把長劍確實是千金難求的寶劍,卑職回來的半路上試過此劍鋒芒,一劍劈下,十二枚摞起的天啟通寶變成二十四瓣,劍刃只留下難以覺察的毫發損傷。”

“可是,這樣的長劍在朱道長眼里根本不值一提,他身邊二十一名師兄弟人手一把,與侯爺手中之劍相比毫不遜色,可所有的寶劍加起來,與朱道長手上那把長近四尺、重達十余斤的闊劍一比,就如同破銅爛鐵啊!還有這兒,侯爺請看卑職腳下新鞋……”

連續的震驚過后,只剩下聲聲嘆息,應老爺子惱火地望向兒子應昌培。

之前沒見到這些寶物的應昌培同樣滿肚子怨氣,除了向父親攤開雙手之外,連解釋的話都不愿說。

還是國公爺心志更為堅定,徐弘基喝下半杯冷茶,再次詢問依舊肅立等候的老史:“青陽,聽你所言不用多想,就能斷定小朱道長有過從軍經歷,而且心機深沉,深蘊謀略,此人確實是個奇人,了不起啊!對了,他武技如何?能否與你相比?”

“卑職沒見過朱道長使劍,不知他劍法如何,但從他晨練時施展的陰損拳術和發力法門來看,若是以命相搏,卑職恐怕難在他拳下走完十個回合。”老史滿臉黯然地回答。

徐弘基再次被震得閉上了眼睛,搖搖頭轉向同樣驚訝的老丈人和小舅子:“岳父大人、三弟,聯營之事就這么定下來吧,既然精于經營之道的小朱道長提出強強聯合的策略,我就坐享其成了!”

“回頭我派個人拿帖子過去,請隆平侯過來喝一杯即可,至于是否接納他人參與,如何定下章程等事宜,由三弟全權做主,但有需要我和隆平侯出面的地方,三弟盡管直言,一家人有什么話不能說的?”

應老爺子滿意地點點頭,應昌培連忙起鄭重致謝,心情不錯的徐弘基讓管家把愛妾和兩個小兒女請到正堂,與外公和三舅好好聚一聚說說話。

半個時辰之后,躺在自家搖椅上的應老爺子吩咐兒子把香茶放下,示意兒子搬張椅子過來好好聊聊:“你那妹夫越來越沉得住氣了,再讓他磨練幾年,恐怕比他家老爺子在世時要強上不少啊!”

應昌培呵呵一笑:“魏國公的氣勢確實愈發旺盛了,孩兒現在非常想看到,過幾天他和朱賢弟一起舉杯暢飲時,不知誰更能沉得住氣,哈哈!”

應老爺子也樂了:“沒想到你那朱賢弟不但精于商道,還擁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和韜略,為父對他可是越來越感興趣了,真想看看他長成什么樣,不過想想也納悶,為何他偏偏是個道士呢?”

書中之趣,在于分享趣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