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
吧內搜索
搜標簽
共有1頁
回復貼:0
貼吧公益
老白牛:又下雨打雷了,先發一章,第二章看情況。
堂內很多人目光,都有意無意看向遲大成,大將軍調整幕府各司,似乎鎮撫司,被調整很大啊。
原本的鎮撫司,糾察軍民軍紀、維護律法、負責軍中訴訟,核記功次,舉薦優秀人員,可說擁有巨大的權力,幾乎兼督查、審“小與人事等一身。
眼下,舉薦優秀人員,這點等于沒了,還很大部分人事權力被剝奪,鎮撫司更等于被拆分,一部分人員,分流到吏務司、監察司,審判司去,以后只管軍隊的軍紀、訴訟、核功等方面。
面對各人的目光,遲大成仍然面無表情,看不出內心所想。
當然,民事類有吏務司,軍事類,一樣有相關機的,王斗,不會讓軍隊的人事權力,歸到吏務司去,讓文官管理,所以,同樣增加了軍務司。
以后,各軍官、士兵的任命、調整,升遷等,便由軍務司進行,各級主官,一樣有提名或建議權。
所以,遲大成的鎮撫司,又被分流了一批人,不過他掌管軍法,有監督與審判軍人權力,手中權力,仍然很大,再則,新增各部門,很多是他的同僚下屬,擁有的影響力,也是出眾。
“參謀司下,原有東路講武堂,現易名宣鎮軍事學院,新增之吏務司下,同樣設立民事學院一座……”
看著堂內各人王斗緩緩說道:“宣鎮民事學院,專事培養民事官員,吏員。”
“主要招收人員,為我東路子弟,大明各處,一些親善我之文人、吏員,也可以吸收軍中退役將士,有意民事者,同樣可以進入學習,以后各屯之吏員,屯長都需經過學院考核!”
“各屯各堡,各家廠礦,商行也需接受這些學員之實習……”
“若原講武堂一樣,新增之民事學院,由本將親任祭酒……”
轟然一聲,堂內議論紛紛,眾人交頭接耳,大將軍其志不小啊。
一般而言,眾將雖都有讀書學習,不過打仗可以管理民政,卻是有些力不從心,所以需要文人參與管理民政,不過眼下大明官僚對東路越發戒備!未來對文人的吸收,可能越來越有難度,特別隨著地盤的擴大。
不過建立民務學院后,未來培養出無數的民事官員,人才充沛下,就可以不鳥那些舊官僚文人了等于擺脫了,將來套在幕府身上的枷鎖。
而且依大將軍介紹,民事學院將廣泛教習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應天巡撫張國維所撰的《吳中水利全書》還有《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貨殖列傳》諸冊,未來畢業的學員,與大明別處官吏比起來,將個個出類拔萃。
“肅靜!”
見眾人喧嘩,遲大成猛地站起來喝道。
立時堂內鴉雀無聲。
在座各人,或多或少,都吃過遲大成的軍棍,對他均心有余悸。
王斗笑了笑,看看手中文案,又說道:“教化司,掌管各屯之學堂,學習國文、算術、劍術、工商、華夷之辯、圣人典籍等,開啟民智,以后幕府會大加拔款,全鎮適齡兒童,均需入學……”
他道:“同時,教化司還是我幕府之智囊,研究歷朝歷代之興廢,各國文明之精粹,為我幕府,指明前進的道路與方向,此司之設,需盡收人類文明之精華,便是慕爾小國,海外紅夷,其文明有獨到之處者,也皆可取之!”
一番話,說得眾人心潮澎湃,雖流言叵測,然他們言大將軍有皇者之氣,確實不是隨隨說說。
保安州儒學學正符名啟,早任了幕府教化司大使,看著王斗,往日與之相識經歷一幕幕經過,當時的他,絕想不到王斗有如此的遠見與內涵。
他是圣人門徒,信奉的,就是子不語亂力怪神,然除了王斗星宿下凡這個解釋,符名啟找不出別的說法。
民部,除了這些機構,還新增了新聞司。
原本東路等宣傳,由邸報,還有情報司下宣傳科負責,眼下看來,已不能滿足幕府發展需要,需要另設機構。
所以,王斗增設新聞司,設立發言官,還將開設報紙,宣傳宣鎮的價值觀,生活觀,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
同時,還將與各方展開輿論戰,需要在輿論上,壓倒各方。
邸報,不但在大明,更早在西漢初期就有出現,不過出于成本考慮,還有識字率等,基本上都是手抄,大明現在,各地也多有小報,規模不大,混亂不說,也基本上是抄報。
活字印刷,到了大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東路廣泛的識字率,也具有很好的普及基礎,所以王斗打算,發行類似后世意義的報紙,歸于新聞司麾下,第一家報紙名稱他都想好了:“皇明宣府鎮新聞時事報,簡稱:宣鎮時報!”
這是官方意義的報紙,軍中,也會有報紙,不過不對外發行。
宣鎮時報,一般五到十天發行一次,為了盡可能收回成本,會接受一些商家的廣告,同時新聞司,也接受民間的報紙發行申請,當然,會對資格人,進行嚴格的審查,也會有相關的管理。
物以稀為貴,報紙發行后,王斗并不打算讓人人訂閱,唯有軍隊,學生,官吏,各地方表現出眾者,方可訂購,同時,軍戶優于民戶。
這是一種微妙的心理,便如俗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越是限制的東西,百姓越是心癢,然后產生爭取的心理,便如后世的領帶,曾經只是西方貴族的打結權,后小民嫉妒,連興革命暴亂,才為自己爭取到了一樣的打結上吊權。
眾官仔細聽著,聽大將軍說來,這報紙倒有意思,將輿論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眾人平日也有觀看邸報,對報紙的出現,皆是興味昂然。
溫達興默默聽著,大將軍已經批準他辭出尖哨營主將一職,以后他雖是參謀司副使,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管理情報司上。
現在情報司,也被調整拆分了,一部分,劃歸到新聞司去了,一部分,放到了參謀司。
比如尖哨營,就明確由參謀司管理,參謀司下,也會有一個軍事情報科。
不過諸司調整拆分不是他一人,而且雖然拆分了,因為是幕府上升期,隨著地盤擴大,各人權力還是越大,所以也沒人不滿足。
“接下來是歸化司。
看著各人,王斗說道:“現我東路,仍有不少的舊軍戶,舊民戶,未納入幕府治下,以后到達鎮城,更加如此。同時,大明各處,不時有流民進入,治下,也有了一定的夷人,所以,幕府增設歸化司,便是出于這方面考慮。”
他說道:“依歸化司條律,幕府治下軍民,共分三等,一等漢籍,二等歸化籍,三等夷籍。”
他解說:“幕府治下眾軍戶,皆為漢籍,治外軍戶民戶,流民等,皆為歸化籍,治內各夷人,塞外各部落,皆為夷籍。”
王斗環視眾人:“幕府治下,唯有漢籍,方可從軍,從政,教書育人,申請開辦報紙,享有治下一切福利待遇……”
堂內各人,都發出會心的微笑。
作為最早跟隨大將軍人等,還有那些交糧納稅的軍戶們,自然不能讓別人,享有與自己一樣的待遇,一視同仁,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大將軍首先維護自己人的利益,深得他們之心。
也唯有照顧了自己人,形成堅定的核心,才能如滾雪球般,席卷他人,形成越來越龐大的團體。
“是否依條律納糧納稅,是否對我幕府有認同,這是判斷三籍重要之法,當然,三籍也非一成不變。”
王斗舒服地靠在自己座位上,目光炯炯:“夷籍、歸化籍可以上,源源不斷,將他們中人等化為漢籍。漢籍,一樣可以貶為歸化籍,甚至夷籍,所以治下人等,均需有一顆崇漢之心。”
在王斗心中,蠻夷,當然不能與漢人享有一樣待遇,否則,如何體現出漢人的優越性?
治外漢民,也一樣不能享有與治內漢民一樣待遇,否則,如何體現出治內子民的優越性?
漢民族,文化概念更重,認同感最重要,血統血緣可以次之,有了認同感,金發碧眼人種也可識為漢人,沒有認同感,純正的漢人血統也可識之胡人!便若那些晉商,他們算漢人嗎?
所以公審后,他們家族中不死子弟,王斗會統統貶為夷人,將他們發配塞外贖罪,以后各家,也沒有從政,從軍,從事文化等權力,他們只有一代代,苦心積攢功勛值,才能重新歸化為漢。
這些晉商家族,為了家族后代,可以苦心挖國家的墻腳,同樣為了家族后代,想必也可以爆發出強大的奮斗力。
如此上上下下,各族精英不斷歸化為漢,本民族的敗類不斷貶走,保持流水不腐。
共有1頁
回復貼:0
還沒有百度帳號?
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