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爆發后,日本通過自己的行動再一次影響了世界格局,并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場奇襲雖然從長遠看,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作死作戰”,日本成功激怒了一個正在睡懶覺的巨人。
但至少在當下,他們的確是散發著一股風頭正勁的“主角氣場”!
事件發生一周后,消息便傳遍天下,各方對此的反應不一。英國方面的丘吉爾是松了一口氣,他知道大不列顛終于有救了,而希特勒則被氣到七竅生煙。因為日本在行動前,完全沒有向他們這個盟友透露過哪怕一丁點兒風聲。
據德國某知情人士透露,12月7日當天,日本駐德大使曾求見希特勒。
雙方碰面后,日本大使向元首表示,日軍即將對美國珍珠港展開奇襲。希特勒聽到后很高興,急忙詢問對方進攻定在什么時候,需不需要德軍協助?于是日本大使低頭看了一眼手表,神態淡定的說道。
“3個周后?”
“2個月?”
“1……開始了!”
“你們這些渣渣(摔)!”
總之,日本的單方面行動讓德國感覺自己像被賣了一樣被動!他們本來也有進攻美國的計劃,畢竟火星臨近他們的月面本土,又正好隔在軸心陣營的兩大勢力范圍中間,希特勒在進攻英國受挫后,就已經讓軍隊暗做準備。
結果這本來還算不錯的節奏,一下子就被豬隊友給打亂了!
無奈之下,元首雖然有心扔下日本不管,但畢竟雙方簽訂了攻守互助盟約。于是便和墨索里尼一起,遵照同盟協議對美宣戰。而羅斯福則來者不拒,全部以應戰作為回應,但暗中還是偷偷的派特使去大唐尋求幫助。
這個時空下的美國,處境遠算不上游刃有余,火星的位置不像地球上的北美洲那樣具有優越性,日本和德國都有能力對其構成威脅。如果僅憑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那些殘兵同時面對“軸心三傻”的圍攻,本土作戰將無可避免。
而盟友方面,目前自顧尚且不暇的英國最多也就是牽制一部分德意軍隊,唐國如果依舊不肯對日本出手。那羅斯福就只能拋開成見去找蘇聯人求助了。他甚至已經有了“割肉”的覺悟,準備用高端艦船技術換毛子對日作戰。
好在此時的軸心各國,都還沒有做好對美全面進攻的準備!
日本方面,海陸兩軍間長久以來的不和,讓他們已經習慣了在戰前準備上各搞各的,所以一時半會兒的,很難進行步調一致的協同作戰。德國則本想等到41年下半年再考慮開辟第二戰場,因此相關作戰都還處在計劃階段。至于意大利,他們的戰“前”準備一向都是等開打了之后才弄。基本上不用抱任何奢望。
所以日本的珍珠港奇襲,從戰術上來講的確是成功的,但戰略上卻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除了讓美國擁有道義外,還打草驚蛇。白白給了對手準備時間。而且還讓身處碎星區的趙艦,有了一個趁亂占便宜的大好機會!
夏薇爾在陷入假死狀態后,美軍便全面撤離了報廢的珍珠港。他們除了扔下十幾萬人外,還拋棄了儲備在這里的大量軍需物資。這些東西在受到太空輻射后。基本上都已經失去了再利用的價值,所以美軍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回收。
而關于夏薇爾的神核,美國方面目前也在猶豫是否進行回收。畢竟那顆神核真的是太大了!整顆神核被硬性固定在天空神殿內。而那座宮殿的建筑材質看似像是大理石,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硬度超過金剛石的復合材料。
日軍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特意用陶瓷做了彈體,好讓里面的銷毀液有機會在彈體破裂后,直接從建筑縫隙涌入大殿。
所以在經過諸多考慮后,美方暫時放棄了對神核的回收計劃。
不過美國人雖然放棄了,但趙艦卻沒有!他的星堡一直都缺一個真正的主控核心,平日里無論怎么勾搭夏薇爾,對方都不為所動。現在她遭了難,正是趙艦他們“英雄救美”的天賜良機!
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星堡一支輕型的高速艦隊穿過二號星門來到火星星域。他們借助星球的陰影順利潛入到珍珠港內,直奔位于核心的生活區而去。
這支小型分隊由4艘驅逐艦和1艘驅逐艦改造的運輸艦組成,隨行人員除了一支60人的工程隊外,趙艦、蚩尤和托爾也悉數參與了行動。
他們順著主通道,很快便來到了一片漆黑的生活區。在反復確認周圍的確沒有其他船只后,趙艦命令各艦打開探照燈,并向周圍發射照明彈,當身處喵波號艦橋里的眾人看清楚周圍的景色,全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我的天哪……”
只見在艦橋的周圍,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漂浮物,驅逐艦在前進中,不時就會有死相猙獰的尸體撞到玻璃上,嚇的喵波都躲到了趙艦身后,而趙艦則目瞪口呆的看著外面喃喃自語道。
“17萬!我簡直不敢去想那會是多少人。”
“沒有17萬……我是說這里面肯定沒有17萬那么多,多數遇難者應該在夏薇爾解除同化的那一刻,隨著港內的空氣一起被抽到外太空去了。”
“喂!我說你們兩個是來統計死難人數的嗎?別忘了什么才是正事!”
“呃……對對、蚩尤大姐說的沒錯,還是正事要緊!”
一想到在周圍不著邊際的黑暗中,還漂浮著無數的死尸,眾人就都感覺心里毛毛的,就連那些平時不信鬼神的,這會兒也緊張起來,恨不得馬上干完正事,然后趕緊閃人。這時負責在前頭領隊的喵波號總算找到了安置神核的天空大殿,4艘驅逐艦當即散開為工作艦提供照明。
趙艦注視了大殿片刻,扭頭對身后的蚩尤和托爾說道。
“走吧!我們一起見見老朋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