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六章正月里的烽炮
董家口關城中,近半的兵卒和家眷全都是義烏以及鄰近縣鎮的人。所以,在這里逗留,出身南直隸的汪孚林小北以及沈家叔侄,聽到各種南方方言充斥在北地的官話當中,頗有一種回到東南的感覺。盡管徽州和寧國府一帶的方言,和義烏話并不相通,可南方人碰到南方人,言談間總不免會說起江南氣象,背井離鄉多年的兵卒和家眷們都忍不住會問個不停。
這其中,去過杭州、寧波、普陀山、新昌這幾個靠近義烏地方的汪孚林和小北,自然更受歡迎。夫妻倆沒過幾天就和不少軍中將士家眷都廝混熟稔了,小北的女兒身也被好幾位熱心大娘給看破了。可人家小夫妻結伴出來游歷,她們又不清楚對方的身份,誰也不好當面說什么,背地里卻不禁覺得如此眷侶實在有趣。
而吳惟忠這位山海路參將在逗留兩日之后就回了山海關,守備馮靜中和幾個將領便邀了汪孚林和沈家叔侄一塊準備元宵。盡管這樣的節日不可能像中原腹地那些太平城池一樣通宵達旦,一連數日燈火通明,但也是董家口關城這種地方最難得的節日。當一盞盞將卒家眷們親手做的兔子燈高高掛起,將簡陋的燈市也映襯得頗為應景的時候,一塊出來看燈的沈有容就忍不住說道:“若是能年年太平,再不打仗,那就好了。”
“東南尚且會有倭亂,更不要說直面韃虜的薊鎮了。”沈懋學毫不留情地打斷了沈有容的癡心妄想。自從汪孚林幫忙,巧妙在沈懋學面前挑破了沈有容的志向之后,他就一直沒有表態,此刻見侄兒訕訕的,他就淡淡地說,“你要從軍,就得丟掉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朵顏三衛當年得到大寧為游牧之地,老實過一陣子,可后來怎么樣。永樂末年宣德初年。那時候我朝還是兵馬雄壯之際,可他們還不是一樣蠢蠢欲動指望虜寇不圖南侵,根本不可能”
見沈有容一時狂喜,沈懋學方才嘆了口氣道:“真正說起來。也是我不該從小對你灌輸封狼居胥這些東西,以至于你不好文章好武裝。來日你父親那邊,我會出面去說。只有一條,從文從武。都不要丟了宣城沈氏的臉”
沈有容只覺得渾身一身輕,趕緊連聲答應之后。見身后的汪孚林和小北并肩而行,正笑吟吟地看著他,頓時心頭一熱。趕緊轉身來到他們面前,深深一揖道:“謝謝汪叔叔。謝謝嬸嬸”
小北頓時很想捂臉。這簡直是愣頭青啊,想要道謝你回頭找個機會好不好,也不看看這什么地方叫汪孚林叔叔也就算了。可你也不瞧瞧后頭的沈懋學什么臉色了,不管不顧就是一聲嬸嬸叫出來果然,她只是斜睨了一眼,就瞧見汪孚林已經嘴角抽搐了,當下只能沒好氣地低聲說道:“沈公子,這是在燈市,你要高興也等回去了之后再說吧亂叫什么”
最后四個字,她的嘟囔很輕,可回轉身走過來,此刻幾乎和沈有容并排的沈懋學卻聽了個清清楚楚。他已經聽出了小北這會兒的聲音和從前那低啞聲音截然不同,因為寧國府和徽州府毗鄰,先后任歙縣令和徽寧道的葉鈞耀在徽州嫁了兩個女兒這樣轟動的事情,他自然聽說過,此刻,他見汪孚林那臉上又尷尬又無奈的樣子,心里自然如同明鏡似的敞亮。果然,下一刻,他看到汪孚林把沈有容給拽起來之后,就沖著自己笑了笑。
“讓沈先生見笑了,這是內子葉氏。”
沈有容已經醒悟到自己一高興又犯錯了,當下壓根不敢抬頭和沈懋學以及汪孚林對視,而沈懋學見汪孚林身邊的小北落落大方拱手為禮,不禁也鄭重其事還了個禮。哪怕他心里有再多話想要提醒,也清楚這燈市上不好說,只能一把揪起沈有容,找了個借口先走一步。
看到這叔侄倆和跟著的沈家幾個家丁都走了,小北見四周圍喧嘩依舊,她這才有些郁悶地向汪孚林問道:“沈家人應該不會那么大嘴巴吧”
“沒事,從前你手刃格老大的時候,因為還沒談婚論嫁,傳揚出去怕人家嘴碎議論,岳父岳母這才讓碧竹頂了這件事,可現在你都是汪家媳婦了,還怕人說董家口萬一真有戰事,咱們說不定得拼一下,到時候殺兩個進犯的虜寇,就說是你英勇救夫,那不就行了”
你還真敢想
小北只覺得汪孚林的思路實在是和尋常人截然不同,一時小小的擔心登時煙消云散。
這一夜上元節的燈市上,董家口關城之中男女老少齊齊涌上街頭,然而關城之上,墩臺敵樓之中,卻依舊有眾多臺軍在瑟瑟寒風中守在崗位上,頂多只能回頭看向那座燈火通明的關城。但每一個人的心里都是暖乎乎的,不是因為晚上加菜的那一碗熱湯,也不是因為墩臺敵樓都是新造的,格外避風,只是因為家人全都就在目光可及之處,他們守著這條防線,便是守著自己的家園。
正月十五過后,董家口關城漸漸恢復了往日的寧靜。驟然多出了汪孚林這一行三十多人,對于這里來說,供給的負擔看似會大一些,但因為汪孚林他們一路上帶足了騾馬駝運補給,肉干菜干更是沒少帶,來自喜峰口的那些親兵們也都是打獵一把好手,倒也最終堪堪持平。最重要的是,回到山海關的吳惟忠還讓人額外送過一次物資補給,再加上董家口關城原本的存貨,足夠支持大半個月。
正因為如此,汪孚林和沈家叔侄漸漸喜歡上了這里,沒事還去教一些幼童識字讀書,久而久之,除卻知道他們身份的守備馮靜中之外,大多數將校對這些來自南方的客人都大有好感,甚至有人私底下說,不如大家合力湊幾個束脩,把這些讀書人留下來,如此說不定家里也能出個秀才舉人,甚至進士。然而,這議題捅到馮靜中那兒,就被又好氣又好笑的守備大人給打了回來。
“人家是出來游歷的,接下來還要去遼東,喜峰口參將沈將軍這才借了幾個人給他們,哪里就會在董家口久待等到開春天氣轉暖,人家就要出發了”
嘴里這么說,馮靜中心里卻暗自嘆氣。打算留下一個進士一個舉人在這開私塾,這幫家伙也真敢想可被這么一鬧,當他親自出官署下去巡視的時候,聽到某些地方傳出來的瑯瑯書聲時,仍是心底有些說不出的盼望。他不是義烏人,但想到麾下這些本來生活在東南太平富庶地方的將士,如今卻要帶著家眷扎根在薊鎮苦寒之地,總不免心里感慨。要不是大帥上任的前十幾年,整個薊鎮可以說是糜爛透頂,將熊熊一窩,又怎會非得從東南的義烏調人
一時興起,他就循著讀書聲進了一家小院。董家口關城總共就這么一點地方,大冷天很少有外人進城,所以他只帶著兩個親兵,看到正在洗衣服的婦人慌忙站起身抹手相迎,他沖著人打了個手勢,就笑著鉆進了正房。就只見不大的屋子里擠著十幾個孩子,顯然左鄰右舍的全都在一起,正跟著汪孚林搖頭晃腦地念著三字經。聽著一段念完,汪孚林開始逐句逐句地講解,他也不由覺得自己回到了當年在蒙學中讀書的情景。
汪孚林早看到馮靜中來了,但既然人家守備大人沒出聲,他也就只笑著點了點頭,沒有驚動底下這些孩子。他可不比大多數私塾中只會照本宣科的老夫子,除了解說典故,還順便引申開來,不一會兒就能跑題萬里。可對于孩子們來說,枯燥的文字又怎么能和故事相比,一個個全都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還嚷嚷著問問題。臨到最后,汪孚林說今天就上到這兒的時候,還有稍大點的孩子忍不住叫道:“先生,以后還講嗎”
面對這一個聲音后,孩子們此起彼伏的類似問題,汪孚林不禁想到了后世的支教。他很想說以后還會繼續講,但最終還是摸了摸那個大孩子的頭:“以后,你們也能像我這么給人講課的,一定會有那一天的。”
馮靜中見屋子里這些孩子大多失望得很,只能在心里嘆了一口氣。就在這時候,他只聽得隱隱一聲悶響,留在外頭的兩個親兵似乎在嚷嚷什么,頓時什么都來不及說,立刻轉身沖了出去。才一出屋子,他就厲聲喝道:“怎么回事”
“墩臺那邊放炮了”
果然,隨著那親兵的聲音,緊跟著又是第二聲炮響,不多時便傳來了第三聲。院子里那原本正在洗衣裳的婦人已經是面色發白。即便是晚一步跟出來的汪孚林,當他聽到第四聲炮響之后又跟著第五聲,又看到遠處墩臺上那五道狼煙的時候,也有一種呼吸摒止的感覺。
薊鎮自從戚繼光上任以來,便定下了烽炮示警的規矩。一烽一炮,代表百人進犯;二烽二炮,則是五百人;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至于五烽五炮,則意味著來犯之敵超過了萬人
ps:弄錯了,原來手機也能看到章節感言,那些叨叨是不收費的,上一章原文就是三千六。謝謝大家關心,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對不起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本小說,請把《》加入收藏,以方便以后跟進最新章節的連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