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散初唐

第六百四十四章 奇特的人

對于大唐的草原政策,李休和長孫無忌談了整整一天,期間午飯都是月嬋做好了端上來,他們邊吃邊聊,一直等到天色將晚時,長孫無忌這才起身告辭,而李休也通過與他的交談,對自己離開這段時間后,大唐朝局上的事情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關于如何處置突厥人這種,現在朝堂上吵的很兇,以溫彥博為首的大臣堅決反對將突厥人內遷,認為會讓草原上出現一個勢力真空,從而讓其它草原部落崛起,所以還不如支持突厥人留在草原上,這樣即可以抑制其它部落,又能讓大唐多一道屏障。

不過以魏征為首的大臣卻堅持支持將突厥人內遷,他們認為將突厥人留在草原上遲早必生禍患,這個觀點和李休一樣,所以還不如將他們內遷,然后以漢禮教訓,用不了多久,這些突厥人就會完全被漢人消化,也徹底的解決了突厥人的問題。

當然在內遷的地點上,魏征這些支持派的意見也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應該遷到河南等中原地帶,那里是炎黃子孫的起源地,又是大唐最重要的糧倉,漢人數量眾多,大唐對那里的控制也最強,再將突厥人分散安置,也根本不怕他們再起什么亂子。另一派則是支持李休的觀點,認為將突厥人遷到南方開荒是一舉兩得,至于到時突厥人會死多少,則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這一派中很多都是武將,畢竟他們可不像文臣那樣和敵人講仁義。

也正是因為意見相左,所以現在朝堂上為了這件事也是吵翻臉了天,特別是溫彥博和魏征兩人,簡直是一見面就吵,甚至都快要發展到動手的地步了。

面對這種情況,李世民卻很坐得住,雖然他之前已經答應李休要將突厥人遷到南方開荒,但這時卻沒有表態,而是任由朝堂上的大臣爭吵,用他的話說,反正還有一個冬天的時間讓他們考慮,所以李世民暫時也沒有做出決定,畢竟無論什么樣的政策,都得等到明年開春才能開始執行,所以李世民一點也不著急,當然他可能也是想等李休回去再說,畢竟這件事本來就是李休第一個提出來的。

李休無論如何也不會讓突厥有東山再起的一天,畢竟幾十年后說不定他還活著,而且他肯定還有很多的子孫,到時他可不想把問題留給年老的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子孫來解決,甚至有時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他有種想要把所有問題都趁早解決的野心。

“老爺,這個盒子怎么辦啊,要不要奴婢幫您把它扔了?”正在這時,月嬋忽然走過來指著桌子上裝著玉璽的盒子道,長孫無忌離開后,李休也一直考慮著朝堂上的事,眼睛也無意識的盯著桌子上的盒子,月嬋以為他還在為盒子里的東西發愁,所以才會這么說。

“不用,月嬋你去準備幾個好菜,順便讓人把馬叔請來,我有事要和他商量!”聽到月嬋的話,李休這才從沉思中醒悟過來,當下看了眼前裝著玉璽的盒子,當下開口吩咐道,之前長孫無忌已經給他分析過了,現在就告訴馬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而且馬爺也未必會太過為難趙德言,這也讓李休更加放心。

果然,當馬爺來到李休這里見到玉璽時,先是震驚,而后是惱火,估計是他以為李休之前在騙他,直到李休解釋了這個玉璽的來歷后,馬爺又把怒火轉移到趙德言身上,隨即就打算找對方算賬,卻又被李休攔了下來,勸說了好久才讓馬爺冷靜下來。

接下來馬爺的反應和長孫無忌差不多,在冷靜下來后很快就做出決定,趙德言和蕭皇后私藏玉璽的事他肯定還會要向李世民稟報,但也會迅速的將玉璽送到長安,以蕭皇后的名義獻上玉璽,這樣才是李世民最愿意看到的結果,至于李世民會如何處置蕭皇后和趙德言,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馬爺的決定并沒有出乎之前長孫無忌的預料,而且李休也知道,就算李世民知道了趙德言和蕭皇后私藏玉璽的事,恐怕也不會把他們怎么樣,畢竟趙德言對大唐有功,蕭皇后又需要用來收買人心,可以說他們對李世民都有用,頂多就是暗中給他們點小鞋穿,但明面上絕對不會把他們怎么樣的。

李休他們之前被困的時候太久,很多將士的身體都有些衰弱,根本無法立刻動身,所以最后李靖他們決定將大軍分散到朔州、襄城和定襄三個城中休養一段時間。

不過李休卻是思鄉心切,而且突厥已經被滅了,他的任務也算是結束了,再加上朝堂上又因為對突厥人的安置吵得不可開交,所以他也想早點回去,剛好李靖也要派人把頡利押送到長安,畢竟定襄這里離草原還是太近,雖然大雪封路,但依然可能出意外,所以還是早點送到長安為好。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休在定襄城住了兩天之后,立刻就和押送頡利的隊伍一同上路,長孫無忌也和他一起同行,巧合的是,押送頡利的正是秦瓊,畢竟他手下的騎兵是大唐最精銳的部隊,而且之前被困時,他們有馬肉可吃,受到的損傷最小,所以由他們護送頡利也更讓人放心。

定襄以南的道路早在之前就已經打通了,而且越往南走,地面的積雪也就越薄,剛開始李休他們還需要乘坐爬犁,但是過了朔州之后,卻需要更換成馬車了,當然這也和大唐的交通發達有關,比如官道上,就算是遇到大雪,也會有地方官組織人手清掃,而不會像草原上那樣無路可通。

馬爺也隨同李休他們一起回去,一來幫著秦瓊押送頡利,二來他也要把玉璽送回去,估計現在李世民已經接到消息,正在長安望眼欲穿的等著玉璽送到他的手中,雖然玉璽在李休看來只是塊好看的石頭,但是對于帝王來說,它卻代表著皇權的正統。

為了能夠早一點到達長安,李休他們路上也是馬不停蹄,適應了草原上艱苦的生活后,李休發現在中原趕路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比如他現在有舒適的馬車乘坐,里面還可以放上暖爐,甚至月嬋還準備了不少的點心,餓了隨手就可以拿到,渴了隨時可以燒水泡茶,吃飯時還有蔬菜,當然是存儲的白菜,但也比在草原上幸福太多了。

等到李休他們的隊伍到達太原時,他們在城中休整了兩天才再次啟程,太原是大唐的陪都之一,也是李淵的龍興之地,再加上中原與草原的貿易也必須要經過這里,所以太原也成為大唐北方最繁華的城市,雖然比不上長安和洛陽,但也不是其它的城市可比。

李休還特意去了當初李淵居住的府邸轉了轉,當初平陽公主曾經在這里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不過自從李淵一家離開后,這里也就無人居住了,雖然有專門的人照顧,但也顯得有些荒涼,李休這時真希望有架相機,然后在這里照上幾張照片,然后拿回去給平陽公主看,估計她肯定會十分高興。

兩天之后,李休他們再次上路,而且明顯的感覺到天氣暖和多了,當然這個暖和只是相對的,其實白天的氣溫也一般在零度左右,晚上更是滴水成冰,但是比草原上還是暖和許多,李休也不再每天把自己捂得結結實實的呆在馬車上,有時也會出來騎一會馬。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李休他們從蒲州附近度過黃河,這時的黃河浮橋已經被拆除,但河面已經凍得十分結實,馬車都可以安全的通過,而過了黃河,就進入到蒲州地界,過了蒲州又走了幾天,長安城終于遠遠在望了。

李休他們的隊伍中不但押送著頡利,而且還帶著傳國玉璽,所以早在距離長安還有幾天路程時,就已經派人飛奔到長安城報信,估計李世民肯定會舉行盛大的迎接儀式,一方面是為了羞辱頡利,二來也是為了向長安百姓展示大唐的國威,畢竟當年的頡利是何等的威風,數十萬大軍差點就打進長安,可是現在卻成為大唐的階下之囚,這對所有大唐百姓來說,簡直是一件再解氣不過的事情了。

長安城的正門是南方的明德門,通過明德門就是朱雀大街,本來明德門的正門一般是不打開的,平時通過的行人只能走明德門的側門,也只有在皇帝出行,或是將軍凱旋之時,明德門才會被打開,而李休他們一行人肯定也需要走明德門,這對所有將士來說都是一件榮譽之至的事情,所以秦瓊也指揮著隊伍繞到明德門前的官道上。

越是靠近長安,官道上的行人也就越多,特別是各種商隊是絡繹不絕,不過隨著秦瓊這支軍隊的到來,這些商隊也紛紛閃避,畢竟無論在哪個時代,軍隊都擁有優先權。

李休這時也騎在馬上,打量著遠處的長安城,想到馬上就要回家了,他也是無比的激動,不過也就在這時,他忽然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群衣著相貌十分奇特的人,這讓他也不由得愣了一下,甚至抬手揉了揉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