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密集的轟隆聲在狹長的通道回蕩,仿佛連續不斷的鼓點,震得人頭皮發麻。
兩架光甲以和體型不相稱的靈敏和速度,在通道內瘋狂追逐,所過之處地面、墻壁、天花板炸開一個個大坑,碎片飛濺。
Z3通道是裝備中心內的最長通道之一,寬度164米,高度82米,長度5.4公里。
在設計之初,是能夠容納十二架光甲道的標準通道,但是考慮到學院內學員們駕駛技術,出于安全原因,Z3通道規定只能六架光甲并行。
盡管是一條十二光甲道的通道,但是作為光甲的戰場,它還是過于狹小。
譬如標準的短程沖刺,沖刺距離為三百米至三百五十米。
以Z3通道的寬度,只夠半個短程沖刺。
主引擎在類似的地形,從來無法達到全功率運行。主引擎的功率釋放需要一個加速的過程,需要一定的加速空間。如此狹小的空間,主引擎還沒來得及完全釋放功率,就必須緊急關閉。
相比之下,輔助引擎的作用更大,能夠幫助師士控制光甲的姿態,幫助完成奔跑、跳躍等動作。
此時光甲的動力,來自光甲內部的能量纖維束。
能量纖維是光甲人型化的又一次革命性進步。在腦控儀逐漸被重視,鍵式主控臺被更便捷更靈活的腦控儀取代,人們發現傳統的光甲結構落伍、笨重,無法徹底發揮出腦控儀的效率。
“光甲是師士的第二軀體”的理念也逐漸盛行,人們從人類的身體中找到靈感。
傳統的光甲就仿佛是鋼鐵骨架,堅固卻笨重,因為它缺乏肌肉。
莫森研究院,當時年輕的研究員鄒英華,剛剛嶄露頭角,負責領導一個小組。他的小組研究方向,是尋找一種高效的導能束管。
高效導能束管是當時最熱門的研究方向,它被譽為光甲的“血管”。光是鄒英華所在的研究院,最多時有十三個小組同時研究高效導能束管,他們小組只是其中之一。
鄒英華的研究方向是“β陰極羽狀多層紋負磁化中空束管”,高效導能束管研究方向下一個非常偏門的課題。
在一次實驗中,他們無意中制造出一種特殊的纖維管。
新型纖維管正常狀態強度一般,然而一旦充能,它就會急劇收縮,強度同時急劇提升,收縮過程會產生驚人的力量。而一旦失能,它的強度就會急劇下降,延展性大幅度提升,像拉長的牛筋糖。
新型纖維管可長可短的特性令鄒英華嘖嘖稱奇,一時興起,把它命名為“JGB1”,意思是“金箍棒1”。
鄒英華還沒有意識到新型纖維管蘊含的驚人力量,反而因為“JGB1”的傳導效能不高而束之高閣。
那一截半徑三厘米,長度二十厘米的纖維管,安靜躺在鄒英華實驗室角落柜子里的密封袋里,無人知曉。忙于實驗的鄒英華,早就忘了它的存在。
在它誕生的第五年,它的生涯迎來轉機。
鄒英華的好友,光甲工程師盧遠航,不滿足于制作傳統光甲,他決定做出一件顛覆性的作品。
他要給光甲的鋼筋鐵骨加上血肉。
現有的材料無法滿足盧遠航的需要,為了尋找他心目中適合的材料,他幾乎向所有的研究機構發函求助,可惜得到的都是禮貌客氣的回應。
整整三年,新光甲沒有絲毫進展,盧遠航也薅禿了自己所有的頭發。
盧遠航不甘心就此放棄,他決定主動拜訪。
盧遠航當時已經嶄露頭角,作為聯盟新生代最出色的光甲工程師,他親自拜訪,還是得到各個機構的熱情招待和幫助,然而始終沒有他想要的合適材料。
剛剛拜訪完一家研究院,一無所得的盧遠航滿心頹然。他正準備離開,恰好遇到剛剛做完實驗神情憔悴的鄒英華。
盧遠航一眼認出鄒英華,雖然昔日風華正茂的同學如今和他一樣,腦袋光可鑒人。
同學多年之后重逢,自然免不了把酒言歡,兩人都處于人生的低谷,都能說到對方心坎里。
盧遠航數年苦尋而不得,鄒英華的小組多年來毫無成果,隨時可能被淘汰裁員。
兩人喝得酩酊大醉,第三日才醒來。
宿醉的鄒英華剛睜開眼,便遭遇晴天霹靂,他收到院里的辭退書。不光是他,他們整個小組都被裁掉,連他們的實驗室都已經由新的團隊入駐。
據說新來的研究團隊需要更多的實驗室,催促得很急。院方臨時決定裁掉四個小組,清空場地,交給新團隊。
鄒英華小組便是四個小組之一。
盧遠航親眼目睹好友失業,當下便力邀鄒英華加入自己的團隊,其實他所謂的團隊只有他一人。鄒英華發了兩個小時的呆,出來之后開始收拾行囊,跟隨盧遠航離開。
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光頭組合”開始揚帆起航。
當鄒英華深入到盧遠航的項目,很快便搞清楚項目的需要,他立即想到了當年無意間制造出來的“JGB1”。
因為多年沒有任何成果,加上當時新團隊入駐,莫森研究院一陣忙亂,以至于沒有人讓他上交實驗數據,他還保存著當年他們小組所有的實驗數據。
很快,他就根據當時的數據,制造出一批“JGB1”。
第一架裝備能量纖維的光甲誕生,這便是傳說中的1號原型光甲。
1號原型光甲的誕生,讓兩人大受鼓舞,盡管它還十分稚嫩原始。
鄒英華在“JGB1”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很快開發出性能更加出色的二代產品。二代產品的性能已經完全滿足盧遠航的最初設計指標,完成了2號原型光甲。
但是鄒英華和盧遠航都意識到二代產品的性能還可以繼續提升,他們野心勃勃,沒有對外宣布,而是繼續深入研究。
鄒英華在二代的基礎上,全身心投入開發第三代能量纖維。
而盧遠航則開始研究如何更有效利用能量纖維,他沒有一味模仿人體肌肉束的結構,而是開創性地創造出“盧氏編織法”,能夠大大增強能量纖維束的力量和強度。
時至今日,能量纖維束的經典結構有十二種,其中七種由盧遠航所創。
鄒英華成功開發出性能遠超二代的第三代產品,它的結構和二代已經有天壤之別。他沒有再沿用“JGB”系列來命名,而是命名為“英遠1”,取他和盧遠航名字中間的字組合而成。
使用“英遠1”和“盧氏編織法”打造的全新光甲被命名為源人。
源人的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宣告一個全新的時代拉開序幕。
鄒英華和盧遠航名聲大噪,兩人連續打造出一系列的精品光甲,而能量纖維的推廣也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伴隨而來的,則是鄒、盧兩大家族的興盛崛起,以及莫森研究院和兩人之間長達四十年的訴訟、爭斗、仇殺。
能量纖維的出現,對腦控光甲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它們通過特殊的方式編織形成能量纖維束,模仿人體的結構,連接光甲的各處關節。
當能量纖維束被激活,它們便可以形成收縮和舒展,從而讓光甲完成奔跑、跳躍,甚至更加復雜的動作。
發展到今天,人體可以完成的動作,光甲都可以完成。人體無法的動作,師士經過特殊訓練后,也能操控光甲完成。
但是控制光甲進行奔跑、跳躍,除了對操作的精度要求很高,還會對師士的身體要求極高,這種要求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個是需要師士對身體的有精準的控制能力。
如今的光甲,腦控儀和能量纖維束參數調試整合度很高,能量纖維束就仿佛是人體的肌肉,隨著大腦信號而動。師士的身體控制能力越好,光甲的動作就能完成得越好。
如果身體控制能力不夠,就需要輔助引擎來幫助控制姿態,但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操作。
另一個則是對師士的身體強度有極高的要求。
能量纖維束爆發的力量遠超過人體,因此光甲驟停驟起產生的沖擊力,比人體施展同一動作要大得多。盡管光甲駕駛艙都配備液壓緩沖系統,但是師士依然需要承受驚人的負荷。
這就是的策略。
利用狹小的地形來限制對方控芒的使用,再用節奏極快的復雜變向、跳躍、折返來消耗敵人。
一旦體力被消耗,如此快的節奏之下,敵人對光甲的不熟悉,剛突破的實力和意識不協調,這兩個缺點都非常容易被放大。
等對方露出破綻,就是他的機會。
不過在那之前,任何一個失誤,都有可能讓他命喪當場。
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視野里,令人眩暈的畫面,他卻甘之若飴。突然拉近的地面、旋轉的天花板、光甲腳趾落地的力量反饋、距離和時間的預先判斷,每個動作都逼近他的操作極限。
每個動作都異常精準,沒有半點勉強和拖泥帶水。
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一時之間,他竟然有些忘我。
可惜……通道太直,障礙物太少……
在訓練營,人人叫苦的光甲障礙通行科目,他是滿分。
訓練營有史以來第一個滿分,也是第一個滿分科目。
教官說,光甲障礙通行成績好,才能跑得了。
暗記在心,一有時間就加練,直到拿下滿分。
全神貫注的,忽然察覺到身后異常。
嗯?天威和他的距離……比他預想的要多了1.2米。
看了一眼還很長的通道。
他決定……放慢一丁點。
請記住本書域名:。4020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wrl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