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夜。
國家博物館南門外某酒店客房內。
這地方,正是此次顧玩一行來京的下榻所在,地段非常好,寸土寸金,所以酒店并不大。
除了北面的國家博物館之外,東邊是ga部和最高院,西面是全聚德和東來順總店,南靠前門大街。
雖然學術研討會前天就結束了,但顧玩并沒有離開京城,因為國慶期間,不出意外的話,他還要參加一個科技部的嘉獎大會,作為青年科學家的代表,受到表彰。
能用科學的手段,讓中國信史精確紀年,超過歐洲史精確紀年,這種級別的功勞,在30歲以下的科學家里,全國范圍內,也是十年難得一見的。
不但顧玩本人要被表彰,連帶著他學校里的其他跟項目沾到點關系的老師、領導,也都能得到好處。聽說連丁院長,國慶期間也要趕來京城一次,接受表揚。
此時此刻,已經快晚上7點了,顧玩和麻依依,難得地衣衫不整宅在客房里,沒出去玩,而是久違地打開電視機,調到央視一套。
99年央視的影響力,可不比五年前十年前,畢竟互聯網已經普及了五六年了,網絡視頻也開始出現了,看電視的人至少少了三分之二。
不過大事兒、實時新聞,還是要看電視。
“老公,你真厲害,我太幸運了,能跟你一起見證這些。”
顧玩手一緊:“哪方面厲害?”
麻依依臉一紅:“你壞!都厲害!好了,剛剛不是才……好好等著看電視,別鬧。”
夫妻倆調笑了一會兒,電視上,熟悉的bgm與臺詞,在7點整準時響起。
“各位觀眾,晚上好。”
“晚上好。”
“今天是9月30號星期四,農歷8月21,歡迎收看新聞連播節目。”
“首先為您介紹今天節目的主要內容:……”
然后先是一連串的領導人的大新聞,直到主要內容的最后一條,顧玩和麻依依才緊張起來。
“……國wu院九五計劃、科技部九五期間重點項目之一‘夏商周斷代工程’,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接下來請您收看詳細內容……”
麻依依捏緊了顧玩的手臂,盯著屏幕眨眼都不敢眨一下。
顧玩是知道后面具體內容的,因為他親自作為被拍攝素材出鏡了,昨天還專門接受了采訪。而麻依依是沒資格被采訪的,她只能現在跟普通觀眾一起看細節。
前面20分鐘,都是大人物的新聞,直到7點20,開始進入那個五分鐘的小專題。
一開始露臉的,是科技部的領導,還有社科院的相關負責人,無非是說些順利完成九五計劃的任務、向國慶獻禮之類的話。
大約1分鐘的報喜之后,才是科研人員的成果匯報和展示環節。歷史組和考古組的人,分到了1分鐘,自然科學這邊的物理專家團隊,一共分到了3分鐘。
畢竟,這次的功勞,主要的、決定性的因素,還是物理學家們發明了最新的ams質譜儀。其他故紙堆里的歷史研究結果,都是老生常談了,所以給物理學家多點時間,也是應該的。
節目過程中,也有幾個央視記者,直面顧玩提出的尖銳問題。
“為什么我國能夠率先研發出ams技術呢?外國相關科研機構,此前是否有做過論證?”
顧玩在節目中的回答非常得體:“他們也有做過相關論證,但不同國家科研機構,此前得出的預估,認為發展ams需要七八千萬至上億美金不等的預算,覺得這個項目無利可圖,所以沒有開發。
至于為什么是我國率先開發成功,我覺得首先要感謝我們偉大的社會注意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科技部與中科院、科大,都投注了極大的決心。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偶然發現一些突破固有技術偏見的技術路徑,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最終以三千多萬美元的預算,就把項目研發成功了。
但是,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一開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社會制度優越性。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就沒有后續探索的一切。”
顧玩這番話都是真心話,因為他不是商人,而是科學家。
還是那種《文明》系列游戲里,要花掉很多錢去“搶奇觀,拼科技勝利”的瘋狂科學家,實驗型科學家。
民生和賺錢不關他屁事。
所以,他當然是發自內心覺得社會注意是最無比優越的。資本注意狗想跟咱拼那些不來錢的科研,怎么可能拼得過嘛。
就算美國佬偶爾拼過,也是人家明面上打著資本注意的旗幟、暗地里偷偷走著中央計劃的路子拼下來的,簡直就是氣宗棄徒岳不群嘛,可謂資本注意中的修真注意。
因為顧玩的表里如一、本色出演,他的臨場節目效果自然是非常好。一點都不像其他擺拍科學家那樣,給人以演的感覺。
連不少平時覺得官方新聞節目虛偽的觀眾,看到顧玩的陳述后,居然都覺得心有共鳴。甚至新聞還沒放完,關于顧玩的成績,就又在網上引起了熱議,還引來無數自來水。
最終,顧玩本人一共出鏡了2分36秒(包括那些有他畫面的鏡頭、但沒有同期聲、另配播音員畫外音解說)。
麻依依是拿著手機上的秒表功能,精確掐表的。每突破一個新的半分鐘大關,她就激動得不由自主額外哆嗦一下,好像丟了一樣。
麻依依就這么陪著顧玩,在京城過了幾天雙宿雙f的神仙眷侶日子,陪他一起度過了最輝煌的表彰時刻。
直到國慶節假期第四天,倆人才坐飛機回到方舟市。
因為國慶假期還沒結束嘛,倆人暑假都沒回家,一直在忙著加班加點,確實該花幾天回家探親。
至于麻依依明明老家在甬城、卻為什么要來方舟市度假期,確實很難解釋得通。她給出的強行解釋,是想國慶期間跟姐姐一起,顧玩也就懶得戳穿她了。
回到方舟市,見到親人的第一面,顧玩就被母親、表哥和妹妹圍住了。
連大姨家和李阿姨等親友,也舉家找上門來看熱鬧。
本來么,顧玩雖然已經有2000多萬美金的本錢了,但只有母親和妹妹知道其中細節。
至于稍遠一些的親戚,是不可能知道具體數字的,因為顧玩很低調,也從來不拿出過多的錢個人奢侈,生活中是看不出破綻的。
然而,上了一次新聞連播,還是在五分鐘的專題中,擁有整整兩分半鐘的人物專訪,那就不一樣了。
說句難聽的,這個光榮,不比賺千萬美元少了。
從他小學同學開始,到大學同學、以及他們的親戚朋友,都會與有榮焉地說:“我家那誰誰誰的誰誰誰,有個同學,就是顧玩。”
窮在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
妹妹李雙葉是最激動的,趁著哥哥一回家,第一時間就逮住他,拖回書房里說悄悄話報喜:
“哥,你不知道,你那本《時間的秩序》,本來都正式出版三個月了,原先一直賣得不瘟不火的,你那些博客粉絲好多都捧場了,暑假里才勉強把首印5萬冊賣完。
結果,九月份第二次印的五萬冊,本來兩個多星期才賣出去幾千,結果國慶節這四天,就把剩下的4萬3千多本賣光了。出版社現在在加急找印刷廠加印呢。你回去看看你的博客粉絲,一天漲幾十萬一天漲幾十萬,已經輕松突破200萬了。”
顧玩博客上偶爾會發發科普文章和動態,但其實都是工具人妹妹在幫他打理,他自己根本沒那么多時間,充其量就是偶爾提供一些想法、靈感。
至于他寒假里就開始寫的那部科普專著,稿子出來之后,后續發行、宣傳過程中的活兒,也都是妹妹和李阿姨在幫他操心。顧玩忙于更重要的事情,也沒頻繁關心成績,所以這次上新聞連播之前,究竟數據怎么樣,他本來也不知道。
顧玩對于這個成績,還有些詫異:“這么牛逼么?每天上新聞連播的普通人,都有好幾個,一年加起來全國能有上千個,也沒見誰暢銷火起來么。
全國出書的媒體人,銷量幾十萬級別的暢銷書,一年肯定出現不了幾百本吧。”
李雙葉:“但是你有話題度,有反差啊,你懂不懂傳媒熱點是怎么發酵的。20歲不到的年輕科學家、還是實打實體現咱社會注意國家搞科研的優越性,還是獨辟蹊徑突破了學閥們的固有技術偏見,人還長得這么帥。
這四個點,每一個點拿出去,都是博眼球的話題,何況四個扎堆了呢。這次加印,國家科學出版社直接加了50萬本,還有海外版的,也有外國出版社,累計要了20萬本。加上在此之前,外國出版社也已經賣出去15萬本了,你全部加起來,今年輕松突破百萬級銷量。”
顧玩微微一驚:“在上新聞連播之前,我那本《時間的秩序》,在國內的銷量還不如海外銷量?”
李雙葉嘆了口氣:“那也是沒辦法的,中國人比較實用主義嘛。人家學理科,學科學知識,都是指望靠這些東西再變現賺錢的。
老外畢竟有錢,不愁生計的人多,雖然他們理科基礎成績普遍比中國人差,但架不住冤大頭和買來看著玩的人多呀。從國民性的興趣主義來說,咱肯定是輸的。”
為了來錢寫書的話,就算是寫正經作品,也不如往成功學上靠靠。
中國人讀書能力是強,但也都是目的性很明確的。
顧玩不禁有一絲無力感,想起了巴羅夫教授被他駁倒時,那種勸誘他棄明投暗時的詛咒。
算了,不去想它了。
幸虧顧玩是個被系統思想鋼印逼著搞科普的,就算不來錢他也不能tj。(但是顧玩不知道,某個造世主就不行了。)
李雙葉很快把話題引開,聊到了版稅上,把剛才的不愉快驅散。
“如果今年能夠把國內六十萬冊賣完,加上海外部分,前后三十多萬冊。國內一本你能拿的版稅有十幾塊人民幣,海外版一本大概七八塊美元。全部加起來,你這套書總稿酬能有400萬美元了,雖然不如你搞科研,但也相當于科研收入的兩成了。”
這個數字,大約跟地球上,卡爾.薩根寫第一部科幻小說時,第一年的稿酬收入差不多了。
霍金的《時間簡史》,首年稿酬還能更高一些。
不過,顧玩畢竟是適逢其會,注了水分的。國內部分的銷量,至少一大半是因為熱門時事炒作帶起來的。至于海外部分,估計扶桑人捧場就占了整個海外市場一半,所以也是水分,不是顧玩的真實實力。
論真實實力,顧玩估計他如今也就地球上霍金剛出道時三分之一的水平。
還任重而道遠吶。
幸好,對于顧玩而言,收獲也不僅僅是名聲和稿費,更有思想鋼印的信仰之力。
聽說自己為科普大業和科學信仰的傳火,做了那么大的貢獻,他腦內的思想鋼印,再次松動了一些,讓他思路愈發清晰,不少科技數據資料,也變得容易回憶起來。
看樣子,也不是每次都得殺一個投機狗,才能解鎖一項新科技細節的,只要不停替天行道,保持初心,都能得到思想鋼印的獎勵。
畢竟他這次好歹也是讓至少數百萬中國人,改為信仰科學,或許能讓其中幾十萬人立志投身科研事業,這也是功德無量了。
“我本來打算明年去交流之后,跟依依搞個gps導航外包軟件公司、再搞搞無人機。不知道能不能直接解鎖這方面的科技資料……”
顧玩自然而然就先想到了這方面,但是拼命檢索腦海之后,也沒有收獲。
不過,他也并不意外。
“看來,具體的商業工程應用技術,是不包含在當初跟我一起穿越來的數據庫里的,因為這些技術都是用來賺錢的,不是用來搞基礎科研的。”
“再找找看,有沒有更基礎一些的科學技術可以解鎖了……點基礎前置科技樹,應該沒問題了吧?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卷積神經網絡……嗯,這些倒是有,不過貌似有點偏數學。雖然將來搞智能駕駛和無人x系列都有用,但跟我的本專業不符呀。”
“再找找看有沒有可以作為我碩士研究生畢業課題的專業對口科技吧,就當是先應付畢業,順便稍微再撈點名聲和稿費。”
顧玩一個人宅在自己書房里,不知走神了多久,幸虧家里人都直到大科學家經常會走神,才不至于打擾他,更不會當他是精神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