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云錄

第八十七章 春風

遠遠地看著“辛陵城”這幾個字,陳歲歲摸了摸別在腰間的短劍,想起了元夕與成是非。

其實,那時與他二人一同來辛陵城看一看也是可以的。

只是那時元夕與成是非已經把他陳歲歲當作朋友,可他陳歲歲卻不敢真的與他二人稱兄道弟。

很簡單的一個理由,他囊中羞澀,不敢與二人同行游玩,況且在陳歲歲看來,既然他受雇于張仲謙,那么此時的他應該盡到他應有的責任。

沒有真正的掏錢的底氣,陳歲歲不敢奢望自己可以像元夕與成是非那般逛逛,以及買買。

雖說元夕與成是非不在乎這些,可他陳歲歲在乎。

朋友之間,不應該存在傾斜,沒有一味地給予,也沒有很好意思的接受。

若是有,總有一天,朋友會做不成朋友。

或許有人不會在意,那么總有人會更加在意。

在歸途中某個夜深的時候,元夕與陳歲歲閑聊時,聊起了自己。

陳歲歲才知道這位看起來器宇不凡的元大哥成長經歷與自己其實很相似,而他也只是常人。

門第,門第,終究是擋在人與人之間的門墻。

陳歲歲很好奇,為何成是非與元夕之間可以相處得這般好。

當時元夕想了想說道,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欠云德武館什么,所以他沒覺得小非是少館主就高他一等了,況且小非為人也很好。

陳歲歲看了看篝火那邊圍坐的人群,一樣的受雇于人,可位置依然有所不同。

元夕明白陳歲歲心中所想,拍了拍陳歲歲的肩膀告訴他,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便是把他們叫到這邊來,他們也未必會坐得自在。

至于高人一等還是矮人一籌,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尺吧。

隨后元夕仰望星空說道,只要我不欠別人的,我就會堂堂正正地站在那里,抬頭說話。

陳歲歲想起了當時自己囊中羞澀時的情景,看了看元夕,沉默不語。

單憑疾苦二字,就讓多少人低了頭呢?

元夕的話拉近了他與陳歲歲的距離,陳歲歲之所以收下元夕送的短劍,除了途中可增加一分勝算之外,更是在心中衡量了一番,若是元夕需要自己時,自己至少可以做到能對得起這柄劍與元夕的這份情。

不是劍有多貴重,而是兄弟情深。

袁來還被捆著,嘴巴塞滿了布條,這一路上吱吱嗚嗚的也說不了話,后來認命的他,也就老老實實地被李三兒牽著走了。

眼睛被蒙著的他,除了知道是李三兒坑了自己之外,卻不知同行的另外一人是陳歲歲。更新最快奇奇小說

陳歲歲對著李三兒說道:“李大哥,這城門處有守衛,你直接上前去把袁來交予他們吧,想必自會有官府中人來,我就不進城了,咱們就此別過。”

這一路上若非有陳歲歲在旁跟著,便是袁來被捆著雙臂,也不是他李三兒敢近身的,畢竟袁來的腿腳功夫也在。

下了山之后,陳歲歲就從袁來身上又撤下一塊兒布條,將其眼睛蒙上,除了不讓袁來見到自己之外,還能防著袁來逃跑。

袁來曾試著逃過兩次,可摔了兩個大跟頭之后,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他一跑就有人踹他屁股,大半夜的,也踹,要知道,他熬夜等著二人睡熟多不易。

被蒙著雙眼的他不知道,后半夜是陳歲歲守夜,他要是能跑得了可就怪了。

李三兒有些不舍,看著陳歲歲說道:“兄弟,我李三兒從小長這么大,你是我的貴人,唯一的貴人,謝謝你!”

陳歲歲笑著說道:“李大哥,若是你心存善念,也許你的貴人會越來越多的,我走了!”

說完揮揮手,陳歲歲轉身就走。

李三兒摸了摸懷中,還剩了些銀兩,本欲送給陳歲歲,可想起陳歲歲曾說過的話,嘴巴張了張,只是默默地說了句,“好兄弟,一路平安!”

說完他一拉手中繩子,牽著袁來向城門方向走去。

姬大墻與宋藍玉回到將軍府上,姬大墻想起茶樓上發生之事,便問道:“師兄,要不要去和外公說上一聲?”

宋藍玉想了想說道:“現在的我正好是衛師叔麾下,逛了一日你也累了,就先歇著吧,我去向將軍稟報。”

姬大墻點點頭道:“那就辛苦師兄了,對了師兄,既然外公要你來保護我,那你就在我這里住吧,我去找衛姑姑給你收拾出一個房間出來,你辦完事可要記得回來。”

宋藍玉看著一臉認真的姬大墻,笑著點點頭。

宋藍玉離去之后,姬大墻一人無事,便擺弄著自己買的幾個小物件,師兄給師叔祖買的茶葉也暫時放在他這里了。

想到自己還未給勞師叔祖買成禮物,姬大墻有些懊惱,突然想起夜壺來,他起身去自己床榻,彎腰看了看床底下,還真有一個夜壺擺在下面。

伸手掏出夜壺,姬大墻細細打量,這夜壺做得可比他在店中見到的極致多了,看這材質好似是銀制。

掂了掂分量,姬大墻暗自咋舌,好家伙,竟然比衛姑姑給他荷包中裝的銀子重上不少。

正當他坐在床上看著夜壺發楞的時候,阿離輕輕敲了敲門,喚道:“殿下,是我,阿離。”

姬大墻隨口說道:“何事?進來吧!”

阿離進門之后,先走到姬大墻身前行禮道:“我見殿下歸來,過來給殿下換壺茶。”

姬大墻捧著夜壺笑著說道:“有勞阿離姑娘了。”

阿離見姬大墻手捧著夜壺,心中疑惑,她與阿花每日早起打掃殿下房間之時,這夜壺可都空空的,這位殿下可是從未用過,如何今日卻將其捧在手中,難道是他方才在方便?

想到這里,阿離行了一禮說道:“殿下,還請把夜壺給阿離,阿離拿去盥洗,一會兒由阿花過來給殿下換茶。”

姬大墻一愣,看了看手中的銀器,暗嘆道,到底是貴重器物,自己不過是看了看,還要盥洗,便遞了過去。

將夜壺接在手中,阿離覺得不大對,好似是空的,便輕輕晃了晃。

她壯著膽子抬頭看向姬大墻,低聲問道:“殿下沒用?”

本來面帶春風的姬大墻聞言皺了皺眉,這小丫頭說話怎么這般氣人,我姬大墻堂堂世子,衛將軍的外孫兒,怎么就沒用了。

姬大墻看了看阿離,心道算了,不過是個使喚丫頭,自己跟她較個什么勁啊。

春風再次掛在臉上,姬大墻和聲問道:“為何說我沒用啊?”

阿離有些疑惑,這夜壺明明是空的啊,難道殿下自己給倒了?難怪每次早起這夜壺都是空的,不是殿下沒用,而是殿下親力親為,想起殿下沐浴更衣同樣不要人伺候,阿離似乎有些懂了。

可若是讓衛姑姑知曉,只怕她與阿花都沒好果子吃了,是她二人服侍的不好么?這等低下之事還要殿下親自去做。

想到這里,阿離跪了下來面帶委屈地說道:“殿下,可是嫌棄阿離伺候得不好?若是阿離哪些地方做得不對,您說阿離就是了,您是千金之軀,如何能親自做倒夜壺這種事呢?”

“倒夜壺?我沒倒啊,方才我不過是看看罷了,以前我不知道夜壺放在床下,今日才看見的,剛拿出來,你就進來了。你快起來吧,你和阿花都很好,還有衛姑姑也好,我很喜歡你們的。”

阿離面色通紅,原來是自己想多了,聽到殿下說到“喜歡”二字,她心跳突然加快,好似有小拳頭在快速敲打她的胸口。

抬眼看了眼世子殿下,她竟有些失了神。

姬大墻見阿離還未起身,便覺得有些不自在,站起身來攙住阿離的胳膊說道:“別總跪著了,快起來吧,地下涼。”

阿離機械般的被姬大墻拉起來,回過神來,看到夜壺還在手中捧著,有些尷尬,忙蹲在床邊,把夜壺放了回去。

姬大墻看著阿離滾圓的雙臀,一時腳癢,卻是忍不住輕輕踢了一腳。

正抽回胳膊的阿離哪里會料到殿下會有這般舉動,一不留神,便雙臂趴在床榻之上斜歪著坐在地上,轉頭面帶疑惑之色看著姬大墻。

姬大墻面露尷尬神色,忙說道:“方才腿有些癢,一抬腿,不料卻碰了你,來,我拉你起來。”

見姬大墻的手伸向自己,阿離愣了一下,還是把自己的手遞了過去。

從小到大從未有人與姬大墻講過男女之事,所以對于男歡女愛之情,姬大墻是一點也不懂,姬大墻攥住阿離的素手用力一拉,他面色一變,來不及感受這柔如無骨來帶的觸感,忙松開手轉身,有些慌亂地說道:“那個,阿離,你還是自己起來吧,先生講過,男女授受不親,方才我給忘了。”

阿離也是個未經人事的小丫頭,被男子就這么拉了手,也是面色通紅,口干舌燥,只是這身子還未站穩,卻被姬大墻松了手,一個趔趄,便歪倒在姬大墻的床榻之上。

她還未來得及起身,這時阿花走了進來,剛好看見這一幕。

手掩櫻桃小口,還是出了一小聲驚呼,阿花忙對著姬大墻跪了下去,口中連連說道:“奴婢該死,奴婢該死,還請殿下恕罪。”

姬大墻慌亂間找了張椅子坐了下去,這才掩飾了身體上某處帶來的尷尬,稍作鎮定,他輕聲對著阿花說道:“快起來,你怎么和阿離一樣,別總是說些什么該死之類的話,又沒有什么事,哪來的那么多該死。”

阿花抬起頭來,這時已經起身的阿離也走了過來,對著姬大墻說道:“殿下,我去給殿下換茶。”

說完悄悄地給阿花使了個眼色。

阿花本以為是自己唐突,壞了二人的好事,可見阿離這般,又好似不是,便起身低頭躬身,輕聲說道:“謝殿下,殿下,將軍有令,安排宋統領住在咱們這個院子以保護您的安危,衛姑姑叫我過來請示殿下,宋統領住在哪間屋子合適?”

看了眼阿離離去的身影,姬大墻終于恢復常態,笑著說道:“原來是這件事啊,還是衛老將軍想得周到,我旁邊不還有間屋子空著么?就住那間好了,另外,以后宋統領與我一同用膳,你可記住了?”

阿花吃了一驚,隨即她又想到,宋統領是來保護殿下安危,還是住得越近越好。

點頭稱是,她問道:“殿下可還有其他吩咐?”

姬大墻搖了搖頭道:“沒事了,你下去吧!”

阿花行禮離去,卻想著趕緊去問問阿離這個小妮子,方才發生什么事了。

房間中只剩下姬大墻一人,他不懂,為何自己的身體會出現這種反應,而那時的他,眼睛卻有些不自主的想往阿離那高聳處去看。

姬大墻想著,盧先生是不是也該來了,還是得向先生請教請教。

宋藍玉未見到衛龍,卻見到衛叔引著盧士隱往府中走去,他迎著上前,對盧先生行了一禮說道:“宋藍玉見過盧先生。”

盧士隱對姬大墻這位大師兄自然不陌生,笑著應道:“是藍玉啊,你這么快就到了啊,有沒有見到殿下?”

沖著衛叔點頭示意了一下,宋藍玉回道:“盧先生,見過了,殿下正在他的園子中,我找衛將軍有些事要稟報。”

盧士隱點點頭。

一旁衛叔看了眼宋藍玉,拱手道:“這位可是宋藍玉宋統領?”

宋藍玉回了一禮道:“正是在下,敢問閣下是?”

衛叔說道:“鄙人衛叔,與宋統領同職。”

宋藍玉已知衛龍有三名義子,此前見過衛仲,當得知這位是衛叔之后,再行一禮道:“宋藍玉見過三統領。”

衛伯自然是大統領了,而同為副職的衛仲與衛叔被人喚作二統領和三統領。

這也是宋藍玉心細,悄悄與府內管事打聽來的。

衛叔拱手道:“宋統領客氣了,將軍命令已下,宋統領肩負保護殿下重任,要我等全力配合宋統領行事。不知宋統領找將軍何事?”

宋藍玉看了眼盧士隱說道:“還是先送盧先生去歇息的好,我再與三統領細說。”

盧士隱捋捋胡須笑著說道:“我還住我原來那間屋子,將軍一直給老夫留著呢,自己過去便是了,不必勞煩三統領了,若是事關殿下,我倒是倒可以參詳一二,若是軍務,老夫就不打擾二位了。”

宋藍玉想了想,先與這二人先說說也好,便點頭說道:“盧先生,此事確有關殿下,還請先生幫忙參詳參詳。”

說完又對衛叔說道:“三統領,此事只怕還要勞煩一下三統領了。”

衛叔點點道:“宋統領客氣了,這都是我分內之事,咱們去那邊亭中一坐。”

三人在院中涼亭坐定,宋藍玉便將茶樓之事說與二人聽。

聽完之后,衛叔冷哼一聲道:“宋統領還是客氣了,他們敢如此出言不遜,這應該給他們都抓起來。”

盧士隱卻未忙著開口。

宋藍玉對著衛叔說道:“三統領,倒不是我宋藍玉怕事,而是怕給將軍惹來麻煩,至于我二人沒有在那里等著官府中人來,除了是世子殿下的意思,我也是怕生出意外,提前泄露了世子殿下的身份。”

盧士隱點點頭道:“藍玉,此事確該如此,不管如何,殿下如此身份,豈可受辱,便是那鄭靖與崔朝不知又如何?”

說完他又問道:“依那鄭靖所言,他手中折扇是‘書圣’親手所書了?”

宋藍玉點點頭道:“是藍玉莽撞了,本想著不傷人,弄破其扇給個提醒,誰知此扇卻是來歷不俗,盧先生,藍玉見識淺薄,卻不知這‘書圣’又是何人?”

衛叔也不識得此人,也看向盧士隱。

盧士隱笑了笑,喝口茶道:“說來也巧,這‘書圣’就在我們瑯琊城內,昨日我還與之探討學問,此人名叫寧云輕,詩文大家,又寫得一手好字,只怕除了坐鎮洛月城那位國師大人,無人能及了,因此被世人稱作‘書圣’。”

衛叔疑惑道:“為何他被稱作‘書圣’?那國師呢?”

盧士隱搖了搖頭嘆道:“國師大人的書法已至臻圓滿,以他這般境界,自然不會在乎這些虛名,我聽聞寧云輕這‘書圣’之名還是國師大人親口說出來的。”

宋藍玉點點頭道:“如此說來,那鄭靖雖說目中無人,這話倒是真的了,盧先生,可否為我引見這位寧先生,我去求得一幅字來,去補償鄭靖,畢竟此事確是因我而起。”

盧士隱點了點頭對宋藍玉說道:“藍玉,你有這般想法,我就放心了,這字是小事,我與他言談甚歡,一句話的事而已,至于殿下這事,我倒是想看看,他們敢不敢找上門來?”

衛叔斟酌了一下說道:“盧先生,雖說我們不怕他們,可畢竟此事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下,而宋統領又暴露了身份,若是不給出一個說法,只怕難以服眾。”

盧士隱冷笑一聲道:“那姓鄭的小子不愧是鄭王妃的親侄子,倒是狡詐得很,把大義先扣到自己頭上了,而殿下又動手打了那崔朝,雖說打就打了,可咱們畢竟是要講禮法的,自是要給眾人一個交代,不然有損將軍威名,之后世子殿下爭奪王位,只怕會有人以此來做文章,畢竟咱們青州可是最愛講‘禮’之地。”

宋藍玉聞言問道:“請問盧先生,那我們該如何去做呢?”

盧士隱沉吟片刻說道:“想必將軍正在安排殿下回王府見王上一事,用不了幾日只怕殿下身份就可昭告天下,既然如此,我們就先給他們鄭,崔兩大家族送去一份大禮,這樣……”

盧士隱看向衛叔說道:“事不宜遲,三統領,你就辛苦一趟,帶著藍玉去趟護城軍大營,先去把事情說清楚,看看那邊的意思,記住了,咱們的語氣要謙和,但是態度要硬,就說這二人沖撞了不該沖撞之人,至于鄭靖那柄折扇,就交給老夫好了,老夫送他們鄭氏一份厚禮。”

二人站起身來,衛虎與宋藍玉對視一眼,對著盧士隱行禮道:“那就依先生所言,我與宋統領這就去!”

盧士隱點了點頭,站起身來說道:“既然如此,我也不急著去回房,便去殿下那里看看去。”

姬大墻蹲在池塘旁邊,看著水中游魚,腦海中卻怎么也忘不掉方才發生的那一幕。

小時候先生倒是給他講過《詩經》,可“風”篇先生講得不多,也講得不深,說自己還小,暫時不用學習這些,后來他長大了,先生卻把未講的,給忘了。

夏風吹過,吹皺一池碧水,姬大墻覺得,自己書讀得還是少了些,很多自己想知道的,卻都不知道。

有人走近,姬大墻轉過頭去,欣喜地跳了起來,拍了拍衣擺,看著走近的盧先生迎了過去。

姬大墻執學生禮道:“大墻見過盧先生,先生,您可算來了!”

盧士隱笑了笑,隨即對著姬大墻長長一揖道:“盧士隱見過世子殿下。”

姬大墻愕然,隨后忙說道:“盧先生,您怎么也對大墻這般客套了?”

盧士隱搖了搖頭道:“殿下,禮不可廢,士隱受將軍所托為殿下授業十三載,如今還差最后一門課未授,還望殿下能學而聽之,聽而用之,用而思之,思而行之。”

姬大墻一想,難道盧先生終于想起了《詩經》中未給他講過的那幾篇文章了,便對著盧士隱笑道:“先生還請放心,大墻定當勤勉學習。”

盧士隱點了點頭。

盧士隱年輕時雖被時人稱作“狂士”,其之“狂”卻是對這些讀書人,廟堂之人而言,因為他看不慣一些官宦做法,常常出言抨擊,又看不上名門望族高人一等的做派,自甘放棄盧氏一族之人的身份,說到底,他盧士隱是愿意替黎民百姓多說幾句話的。

所以他身為姬大墻的先生,最為提倡的就是“修身”與“養德”。

姬大墻墻為何喜歡春風般對人?這便是盧先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奇奇小說全網

可從那位三閭大夫以及先楚國的遭遇來看,光有美德與仁政是不夠的,身為君王,還是要身具王霸之氣。

如今的姬大墻,王霸之氣卻是不足。

盧先生原本想再用五年時光教會姬大墻這些,可誰曾想魯王會出事。

盧士隱看著面前這位眼神清澈的少年,暗嘆了一聲。

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