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農場

第1807章 松鼠種菜奇觀【二十分改】

誰也沒有想到,我在美國的第一個“景點”竟然是某公共停車場,找位置就用了10分鐘,之后去的每一個地方,停車都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事情。風云網特別是對于我這種一直恐懼,并懶于學車的人來說,舊金山灣區就是我的災難,我的總結就是:車就是腿,沒車?就得有一雙好腿,不然哪兒也別想去……還好有朋友開車,但有時還是要靠自己,打印一張舊金山公交地圖,拿著lonelyplanet,坐著Caltrain從SantaClara40分鐘就到市區,車站到還算比較市中心,走一段就會到商業區,但商業區去多了就沒意思,很想坐著公車到遠一些的地方,這時就的確是個挑戰了。好在舊金山很小,只呆了幾天我就可以經常遇到自己熟悉的街名了,也許住慣了北京,去哪兒都會覺得迷你吧。

這里的公車Muni,相當不人性化,首先:車少,等的時間長,線路亂七八糟,我都是蒙著上去,看到了差不多的地方就下,下車前都要拉一下車窗邊的一個繩子,然后顯示stoprequested,就停了,我都是跟著別人,看著差不多就下,轉個車,走半個小時,等車半個小時,對著地圖,一個街一個街的對照。。。。不過價格低廉,1.5刀,上車投幣,第一次坐沒有經驗沒有準備硬幣,無論怎么投都只是1.4幾,司機無奈的說:“算了算了,夠了!走吧!”話說回來,人人都開車,誰還介意公車呢,公車大概有幾類人:老人(很多華裔),年輕人大多不太正經,我拿手機發短信,竟然有人對著我已經快退休的古董手機說:wownicephone。我無語。

地鐵BART,我直到最后一天才坐了地鐵去Berkeley,之前想坐,但想去的地方都沒地鐵,還好有當地的朋友一起,不然,不迷路才怪!按他的話說:“這個地鐵只是給會坐的人坐的。”車里的報站是人工的,只是含糊不清的說一下站名,就過去了,別說什么雙語了,聽都聽不清,就連本地的朋友,因為多年不坐,又聽不清,差點坐過了站……我上車的Powell站是舊金山市中心,有幾條線竟然都從這里經過,不同的時段,車的節數也不同,來之前還要報一下有幾節車廂,幾號線,天,可見坐地鐵的人有多少,這要在北京,估計天天得出事故。

一位70年代在加州長大的朋友說:“現在這樣的公交就算很發達了,她小的時候,更糟糕,政府根本覺得這些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政府覺得人人都會開車。”朋友家在離舊金山40分鐘,晚上回去的時候,高速路旁越走越黑,只有稀稀拉拉的路燈,和快餐店的招牌,原來這就是朋友說的傳說中的農村!他家在硅谷中心,我卻覺得是某個村子,除了房子的風格不一樣,柏油路代替了土路,汽車代替了拖拉機,花園代替了田地。。。。朋友聽到我這個形容,深感無奈,習慣了熱鬧嘈雜的大城市,突然感覺一陣的失落,車呢?人呢?晚上出去遛彎,一片漆黑,想去買東西,根本沒聽說過小賣部,必須開車,在這里,近”的定義是開車五分鐘,“堵車”的定義是在路上停了五分鐘不能動,“出去”的定義就是要開車。

加州是非常適合公路旅行的地方,一,路的質量很好,景色更好,一邊是山一邊是海的絕美公路。二,便宜,一路上高速路一分錢也不收,是明副其實的freeway,三,方便,GPS系統相當發達,就算是路盲,跟著導航也是哪里都可以去,此外,加油站全部自助,直接插信用卡,自己加油,非常有效率。一般的旅行者來到加州,最好的辦法就是租車,既方便又靈活。

無肉不歡,從娃娃抓起。

說到肥胖,美國人的超重是出了名了,的確,在街上走就會感嘆:胖子真多啊,自己真瘦啊!(哈哈)本來想拍上幾張“典型老美”的照片,但實在太多,也不太禮貌,具體有多胖,大家就盡情發揮想象吧。

去美國前,就被無數朋友和同事提醒:“美國沒得吃。”或者“美國東西可難吃,別忘了帶方便面”當然,最終我沒有帶方便面,我也吃的很high,因為美國有各國的食物,特別是墨西哥餐,做的真是超級的好吃超級的正宗。但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美國自己的食物,沒得吃。”

看看滿大街的快餐LOGO吧,大家明知道是垃圾食品,還是人滿為患,一般在這種地方吃,兩個人1525美金就夠了,按美國的標準已經不貴了。典型的美國快餐,一般都是一邊主餐,可能是漢堡,三明治,或者墨西哥卷餅之類,一邊必然是土豆,炸得,烤得,薯條,薯餅,反正是土豆家族的就對了。

跟西餐比,中餐絕對是樣式豐富,結果,被美國化的中國快餐也出現了,滿大街都可以看到我們的國寶熊貓,美國最流行的快餐之一Pandaexpress!號稱courmetchinesefood,怎么也要讓土著我檢驗一下,而且發現生意還不錯,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雖然朋友一再說這里一點兒也不正宗,但我就非想要嘗嘗有多么的不正宗……

進門就是漢字“你好“的牌子,可是滿眼卻沒有一個亞裔面孔,不論是服務員還是廚師,不知這些各種顏色的人能做出啥味兒的中國餐呢,店里人不少,叫外賣的也很多,餐館里最大的宣傳畫是宮爆雞丁,這菜似乎永遠是老外的最愛,點菜的方式有點像單位的食堂,你要什么,他給盛什么,最后結賬,我點了個Bei精beef,這名字聽著多親切,不知道吃著親切不親切?實話說味道比我想的好,至于正宗與否,我就可以拋到腦后,這里本來就是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而且里面的炒面讓我想起了中學門口的小攤位,其實美國化快餐的意思就是:肉多。無肉不歡,天天吃肉不吃菜,也難怪有些老美的體形都那么巨大了。

不僅在快餐店,美國人在party上的BBQ也非常有名,還會經常到草地上去野炊,BBQ很簡單:拿兩片面包,鋪上肉,撒上醬,比較健康的是還有一些蔬菜沙拉,此外,他們在家做飯也是絕對離不開肉和Cheese的,去朋友弟弟家做客,兩個小孩只吃三明治里的肉,把菜都挑出來不吃,家長也沒說什么,原來,吃肉的功力也是從娃娃抓起的。

美國的垃圾食品雖多,但美食更多,來自全世界的移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風味,其中當然少不了唐人街和中餐,也多虧了他們,才讓我的胃不至于太難過。

那隨處可察的中國味

以前常聽人說,在國外什么時候最想家:拿起筷子的時候!最開始還不覺得,感覺自己吃西餐,芝士這種東西是沒有問題的,直到兩年前在澳洲寄宿家庭,才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中餐的偉大,天天被房東喂甜點,連方便面和咸菜都想了!她家住的又遠離市區,好在就10幾天,不然我的胃就要徹底崩潰了。不過在美國這個好像不是問題,在這個被垃圾食品淹沒的國度里,中餐還是相當正宗的,偶爾吃一次,保證自己的胃運轉正常。

加州的中國人尤其多,似乎亞洲人理科天分好,所以在硅谷地區的工程師很多都是亞裔,華裔,針對華人的服務也就應運而生了,在SanJose做了兩次足療,打電話預約完全就是中文,朋友說這里做足療的人很可能都是非法移民,因為他每次去按摩師都不一樣,小小的門臉,叫:HappyFeet,里面黑漆漆的,都是同胞,按摩師有年輕的女的,也有3、40歲的中年男人,一個小時20美金,加上小費510美金,要比中國貴不少,卻已經是美國標準里最便宜的了。我沒有跟他們聊太多,但在遠離家鄉的一個小黑屋里做著重復的動作,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在明尼蘇達州,朋友家的鄰居給女兒組織了高中畢業典禮,在這個純白人的社區里,原本以為我會是到場的唯一亞洲人,但驚訝的在白人堆兒里發現了一張亞洲臉,一個50多歲的中國阿姨,來自天津,80年代就來到美國,嫁給了一個白人,兩個兒子長得一點中國元素都沒有,讓我意外的是,也許是多年美國生活的熏陶,雖然她的英文還是有著中國味道,但卻非常開朗,跟白人鄰居們打成一片,得知我是同胞,她開心的領我去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