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二千零九十章登月著陸器面對吳浩的強硬語氣,周向明長大了嘴巴,他想要努力的出聲解釋,但在看到吳浩那堅毅的目光后,卻將一切話語都有重新咽了回去。
我們盡全力而為。周向明開口說道。
吳浩聞言微微點了點頭,嘴角露出笑容。他要的就是周向明這樣的態度,至于兩年內玩不完成其實他并不一定強求。他很清楚,如此龐大的一個項目,兩年內想要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人類不正是一直在不斷創作奇跡嗎,浩宇科技更是一群善于創造的公司,所以吳浩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施加壓力,讓他們能夠努力行動起來,時不我待啊。
登月著陸器呢,這方面進展如何了。吳浩隨即轉頭看向周向明問道。
聽到吳浩轉換話題,周向明略微松了一口氣,不過卻又憂愁了起來,然后沖著吳浩搖了搖頭道。
關于登月著陸器這方面,我們進展的并不順利。
對于周向明的回答,吳浩并沒有覺得意外,也沒有發火,而是微微點頭看著對方說道:“說說,遇到什么問題了。”
見吳浩這樣的反應,周向明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氣,然后沖著吳浩他們說道:“如果只是普通的一次性登月著陸器的話,這方面我們應該來說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咱們‘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面巡視探測車所使用的天空起重機技術,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登月著陸器。因此,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有技術基礎的。
如果只是單純登月的話,那么我們這項技術就是現成的,完全可以借鑒過來重新進行設計適用,沒有什么問題。
可咱們這艘載人登月和運輸物資設備。
運輸物資設備這方面先不說,就說說這個載人登月方面。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到時候如何將人安全的降落著陸到月球,還得考慮到時候如何將人從月球上接上了與咱們的地月轉移飛船對接。
而這一去一回,就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所在。
大家知道傳統的登月著陸器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登月著陸器,以及這個上面所搭載的月球上升器。登月人員稱作上升器上面的載人艙中,然后達成登月著陸器著陸月球。
待登月科考任務完成需要返回的時候,人員重新桌上登月上升器,然后上升器脫離登月著陸器平臺,獨自上升與在月球軌道環繞的軌道器,也就是我們的地月轉移飛船進行對接。
人員轉移道地月轉移飛船上面,而上升器呢則直接拋棄。
這就是目前最主流的登月方式,四五十年前的老米阿波羅登月用的是這種方式,我們的月球科考取樣返回項目用的也是這種方式。
這項技術之所以被成為各國探月項目中的主流,是因為是目前登月返回技術方案中,最為可行的一種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面來說,登月著陸器也可以看做是一艘載人飛船,它分為三部分,從下到上分別為登月著陸器平臺,上升器,以及上升器上面的載人艙。
不過一般情況下,上升器和載人艙是融合設計在一起的,這樣能夠極大程度的減輕結構和重量以及體積。同樣的,在返回上升階段,只有上升器返回,這樣的設計也是減少從月球上發射升空的質量,減少載荷,節約燃料,從而壓縮成本。
各單元各司其職,共同協作,完成整個登月著陸和返回步驟。”
說到這,周向明按著它的那個透明折疊平板滑動了幾下,然后一邊將畫面投放到他們面前的一塊屏幕上,一邊沖著眾人說道。
“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則是要舍棄這一套非常成熟,經過時間檢驗的成功設計方案,另辟蹊徑,甚至可以說是推翻前面的所有成功案例。
我們的目標是要設計制造出了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月球登月著陸和返回器,也就是說,我們要舍棄前面那種分體式結構,而將登月著陸器平臺,返回器載人艙全部融合在一起,從而設計出來來往于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的登月著陸器。”
講完這些,周向明換了一張月球表面的示意突破,然后沖著眾人接著介紹起來:“大家請看,這就是月球。它距離咱們地球約三十八萬公里,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星,是距離咱們最近的星球。
它的平均半徑約為1737.10千米,只相當于地球半徑的0.273倍;質量則接近7.342×1022千克,也僅僅相當于地球的0.0123倍。
雖然相比于地球來說,它看起來好像很小,但實際上它已經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星。
也因為離得近,所以一直以來,它在我們人類文化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神話中,更是被賦予了非常美好的故事。在漢語中它被俗稱為月或月亮,太陰、玄兔、嬋娟、玉盤,金蟾等等。
因為體積和質量太小,所以月球的引力很小,所以它沒有大氣層,或者說它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我們登月著陸,不能采用地球上降落的這種方式,利用降落傘來進行減速降落。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火箭反推技術,來對著陸器進行持續性的減速,最終著陸月球。
而在月球上面上升也比較容易,因為它的引力很小,所以想要擺脫月球引力升空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注意,我這里所說的是相對比較容易。但實際上,想要在月球上升空技術上面也是非常難的。
所以如何設計出來一款可以重復使用往返的登月著陸器,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思索的問題。關于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功課,也設計出來了很多種方案。
但是現在難就難在,我們的這些設計方案和以及一些技術和設想,沒辦法進行實驗,智能利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
但是您也知道,現實環境永遠要比計算機中模擬的要復雜的多,所以光靠計算機模擬的話,還是無法充分的驗證我們的這些設想和技術。
這也是我們目前最頭疼的問題,盡管我們也已經向航天部門進行求助,尋求這方面的支持和合作。但是所能夠獲得的相關幫助和支援也是非常有限的,我們能夠參考的很少,所以一切還是得我們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