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武術
第九十五章武術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一順百順,自從張勇答應了叫楊逸,楊逸的愿望開始一個接一個的迅速實現。
但是張勇給楊逸開啟了一個大門,通往另一個隱秘世界的大門。
聽著此前從不知道的秘密,不,秘密還算不上,只能是傭兵和殺手這個世界的一些秘聞,就讓楊逸生出了總算找對人的感覺。
而等楊逸搬著自己的鋪蓋和張勇一同住進了新的監區后,他的激動已經被即將到來的挑戰所引起的緊張而替代。
新牢房是一個上下鋪,張勇睡上鋪,楊逸睡下鋪,牢房面積肯定不算大,但是足夠一個人活動開拳腳了。
楊逸剛剛把自己的鋪蓋扔到了床上,張勇就在上鋪半躺著道:“來,打一套拳給我看看。”
楊逸愣了一下,然后他小聲道:“打拳?我不會啊。”
“那你會什么?”
“嗯,丹尼的兄弟你都認識嗎?”
“認識一部分。”
“阿江教了我格斗術。”
“阿江?好,你把學過的使出來我看看。”
楊逸想了想王文江曾教他的招數,然后把一個個動作使了出來。
“這是軍中的格斗術,你用得很到位,但是沒力量。”
楊逸點了點頭,然后他陳勝棟啊:“阿江說我的問題在于力量不足,身體素質太差,還有,我最大的問題是能記住所有的動作,但是真正用的時候沒辦法融會貫通,不能正確的用出每一個動作。”
張勇思索了片刻,然后他點頭道:“剛開始練都這樣,嗯,你得從提高身體的核心力量開始,但不能光練力量,武術你也開始臉上。”
楊逸再次愣了一下,然后他小聲道:“武術?不是格斗技?”
“怎么了?有問題嗎?”
“可武術不是騙人的嗎……”
張勇嘆了口氣,然后從床上跳了下來,一臉嚴肅的看著楊逸道:“為什么說武術是騙人的?”
楊逸小聲道:“我倒是沒有這個觀點,但是現在武術完全沒有體現出該有的水平啊,那些真正能打的沒一個是練武術的……”
張勇沉默了片刻,然后他點頭道:“你這樣說其實也沒錯,現在的武術大部分時候只能存在于傳說中,真正到需要派上用場的時候就見不到了,那些格斗大賽上沒有武術的一席之地,就算有,其實用的也是搏擊,傳說中神乎其神的各個拳法一個都不見。”
楊逸點了點頭。
張勇搖了搖頭。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嗎?”
“不知道。”
張勇背起了雙手,然后一臉深沉的道:“我問你,古人練武的原因是什么?”
“強身健體?”
發現張勇在用看白癡的目光盯著自己,楊逸趕緊改口道:“古人練武當然是為了殺敵,更好的殺敵,至少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對敵而不是強身健體的。”
張勇點頭道:“對了,武術,不管是什么拳法或者腿法,從發明的那一天起就是為了殺敵,很多人以為武術就是拳腳,錯了,其實武術真正的精髓在兵器上,但是現在沒有冷兵器存在的價值了,那么武術當然也就沒落,這個道理太簡單了。”
楊逸點了點頭。
“殺人,當然還是有武器來的效率更高,但是沒武器的時候,拳頭就是最后的武器,也是最可靠的武器,注意,我說的是最可靠不是最好。”
“我明白。”
“好了,在一個戰亂的時代,人們練武是為了殺敵或者自保,但是現在這年頭,練器械除了強身健體還有什么用?就算只練拳法,又有什么用?是,現在練武的人絕對數量還是很大,但相比過去真正需要用大刀長矛搏命的年代,武人的比例可是太低了,這個沒錯吧?”
“沒錯。”
張勇吁了口氣,道:“所以武術不是沒用,武術只是被淘汰了,被時代淘汰了,所以你想在現今這個時代看到武術在擂臺上大殺四方不可能。”
楊逸攤手道:“如果武術真的有用,哪怕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繼承了下來,也不至于讓武術淪落到人們爭辯真假的地步吧?”
張勇笑了笑,道:“你還是不明白,擂臺上打給觀眾看得那是格斗技,而武術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是殺人技,懂了嗎?”
楊逸自詡聰明人,但聽到張勇的這句話,他卻如醍醐灌頂一般。
“我懂了,真正的武術根本就不是在擂臺上打給別人看的!”
張勇攥起了一個拳頭,他對著楊逸一臉嚴肅的道:“真正的武術不是套路!套路套路,就是表演給別人看的,你想打出花哨的招式同時還能殺敵,那最就別指望武術!”
放下了拳頭,張勇看著楊逸,一臉驕傲的道:“王文江教你的格斗,基本能讓你單對單的時候放到一個敵人,如果對手實力不強,能讓你輕松放到三個,要是我教你格斗術,我能讓你干掉三至五個有一定格斗實力的對手,能輕松干掉十個以上不怎么厲害的人,但是!如果你想在面對一個強敵的時候能輕松獲勝,在面對十個一百個強手的時候也還是能保證活下來的是你,那你就得練武術,真正的武術!”
楊逸聽懂了張勇的話。
張勇說王文江教他格斗術的能打敗敵人,但是張勇教他的,能干掉敵人。
楊逸呼了口氣,道:“沒說的,我練武術。”
張勇點了點頭,道:“真正用來對敵而不是表演的武術,沒有套路,而且一個人沒法練,因為你需要有個對手陪你練,你要用來實戰,那就只能在實戰中學習武術。”
說完后,張勇微笑著道:“你運氣很好,因為我很厲害,現在,我就要選一門適合你練的功夫。”
楊逸激動的道:“我適合練什么?”
“有人適合練拳,有人適合練腿,有人適合練大開大合的招數,有人適合練擒拿,這得試試才知道了,我最擅長詠春拳,所以我們先從詠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