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739章 雙螭耳爐,一字宣款

吳奪笑道,“技術含量越高的東西,確實也越容易撿漏,不過呢,也不好出手,因為能認定的人是少數。而這少數的人,往往眼力高,一般的東西看不上。”

“這可是康熙官窯,你拿下至少翻了十倍,想出手也不急于一時。”葛亮接著又道,“你看,我說來民俗街,還真碰上好東西了,走,繼續逛逛吧。”

兩人便繼續逛。

民俗老街上,以店鋪為主,也有攤位。有的攤位是在店鋪前,一般是店里擺出來的;也有一部分攤位,是在和老街垂直的幾條小街的街邊。

不過,民俗街上的東西,雖然也有不少老物件,但上檔次的東西終究是少。

兩人倒是不急不慢,就當出來放松散心了。

吳奪沒啥重點,碰上合意的就看看,葛亮還是老樣子,對香爐尤為青睞。

還真讓他看上了一只。

這只香爐出現在一個攤位上,這個攤位上幾乎都是銅器,香爐,燭臺,銅印,鎮尺等等,而且看著還都有點兒年份。

葛亮看上的這只香爐,是雙螭耳銅爐。

整體扁圓,銅質為紫銅,爐口兩側的雙耳是對稱的螭龍之形,形象挺生動。

雙螭耳還帶鎏金。

從皮殼來看,不像是新東西。

帶底款,是一個“宣”字。

葛亮翻底看到了款兒之后,不由扭頭對吳奪一笑,“呦呵,宣德爐!”

“別光看底款,看銅質,看做工,這可是上好的宣德爐。”攤主接了一句。

攤主是個眼袋挺重的中年男子,嘴上叼著煙,葛亮上手的時候,他一直盯著。

這只香爐,看起來應該是他很重視的,因為擺在攤位中央,葛亮上手之前,還用個玻璃罩子扣著。

“‘真宣’也沒有單字款啊。”葛亮說道。

“我也沒說是‘真宣’啊!”攤主往一旁撣了撣煙灰,“不要說看好是‘真宣’,就算懷疑是‘真宣’,我也不會擺到攤子上。但是這只宣德爐,能入明!”

“宣德爐”這個詞兒,行里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宣德爐,自然是指宣德朝宮廷御作的那一批。

宣德三年六月,宮中采用暹羅進貢的優質紅銅,經過十二次冶煉,制成風磨銅;又加入了各種稀有金屬,參照史籍各種名器式樣,設計和制造了一批香爐,也就三千多只。

后來在宣德三年的十月和十二月,又有兩次補鑄;補鑄是宣德四年才完成。后兩次補鑄,確切數目尚無定論,但加起來應該不會少于頭批的三千多只。

本來呢,宣德爐在宮中私藏傳承,存世量保持得還是可以的。但是,在明代的崇禎時期、清代的咸豐時期,皇帝都曾下令將大量宮中所藏銅器熔化,拿去鑄造銅錢了。

這兩次,堪稱毀滅性打擊。

所以,狹義上的宣德爐,如今存世鳳毛麟角,甚至難有公論。偶有交易,必是天價。

狹義的宣德爐,行里也特稱為“真宣”。

對于“真宣”來說,落款只可能有兩種,就是六字“大明宣德年制”和四字“宣德年制”;而且以“大明宣德年制”為主,四字“宣德年制”還有一定爭議。

而葛亮上手這只“宣”一字款,本來就不可能是“真宣”。

但,自從“真宣”誕生以來,后世制作的銅爐,大多都以其為參照,幾乎成為整個明清時期銅爐的標配。這就是廣義上的“宣德爐”。

這里頭,其實不乏jing品甚至珍品,同樣很有收藏價值。

同時,廣義上“宣德爐”款識,那就比較多、比較亂了,也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比如,“宣”一字款,“宣德”二字款,“宣德年”三字款,“宣德年制”四字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乃至十字以上的款也有不少,比如著名的“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吳邦佐是“真宣”的督造官,后來還“私鑄”了一批香爐。明代“吳邦佐宣德爐”的真品,價值亦是不菲。

至于“宣”一字款,以清代“宣德爐”為主,很少見能到明的。

所以攤主說“能入明”,葛亮不由笑了,“老兄,一字宣款你也說能入明,夸張了哈。”

“怎么是夸張呢?”攤主指了指葛亮手上的香爐,“你看,這個宣字不帶框,清代的一字宣款,往往都是帶框的。”

吳奪在旁一聽,心說這攤主對“宣德爐”好像有點兒研究。

“明代的宣德爐,很少這樣帶鎏金。”葛亮應了一句。他在宣德爐方面,也不是吃素的。

“這位先生,很少不代表沒有,所以才珍貴啊!”攤主一直笑呵呵。

還是那句老話,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閑人。跟你掰扯著挑毛病的顧客,那才是真的想買的。

葛亮笑了笑,沒繼續多說,而是仔細看了起來。

看完之后,葛亮問吳奪,“你怎么看?”

“上手看啊!”吳奪笑道。

“給!”葛亮放下香爐之后,便問向攤主,“我先聽個價兒?”

攤主卻擺擺手,“還是等你的朋友看完了再說吧,你現在也拿不定主意,咱倆談價不好談。”

“行。”葛亮心說,這攤主看起來不太好對付啊。

而吳奪上手之后,也沒浪費時間,接著就“聽”了起來。

因為他在一旁跟著葛亮,也看了個七七八八了。

特別是這個“宣”字,他感覺有點兒像“沈度款”。

所謂“沈度款”,并不是說“宣德爐”上落有“沈度”這個名字。

沈度,是明早期的書法家,也經歷過宣德朝。

沈度的書法,堪稱“館閣體”的代表;有些“宣德爐”的落款,是典型的沈度館閣體,故被稱為“沈度款”。

沈度是明朝人,但是“沈度款宣德爐”,卻是清三代才出現,清中期尤為盛行。

“沈度款宣德爐”的存世量很大,多為入門級藏品。

不過,“沈度款宣德爐”,以六字款和四字款居多,而且多為黃銅;一字宣款,又是紫銅,還帶鎏金,確實很少見。

所以吳奪也不能完全確定,且得聽上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