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734章 立軸倪瓚,五百羅漢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黃易天地]

/最快更新!無廣告!

龐統的想法是,那條“龍”守在取鼎的必經之路,而且早晚都得拿下,那還不如先拿下。

這個想法在一天后開會的時候,大家也都同意。

鑒于化肥的“悲憫之心”,吳奪心想,控制那條“龍”的時候,最好不要讓化肥再去了。

不過,這一點不等吳奪提出來,龐統就提了一個初步方案,也就不用吳奪提這事兒了。

關于那條“龍”,特調局會聯系相關野生動物專家和特殊安保人員進行,行動組包括化肥就不用參加了。

當然,這個聯系工作還沒完成,具體方案得專家們來定。一般來說,其實主要就是誘捕和麻醉,最后連同“變色龍”會一起帶離生態環境保護區。

在會上,吳大志同時提出,青州鼎秘藏之地,也毗鄰地下河,那里還有一條紅色怪蛇呢,到時候,怕是也得先弄走。

龐統點頭,說這個他早就有所考慮。

龐統隨后又道,屆時從“龍體”之中取走小球的這一步,需要吳大志參與,避免有所損壞,查驗材質,等等。

接下來的幾天,行動組就處于休整和等待的狀態。

這段時間,吳大志也對大家提前講了講青州鼎秘藏之地的地形和特點。

雖然還沒有最后結果,但揚州鼎的任務對于行動組來說,也算是基本完成了,一時之間大家都也放松了不少。

吳奪和寧霜有天晚上還去看了一場電影。

結果剛散場,吳奪就接到了龐統的電話,問他什么時候回來?

“龐局,這是要開會?”

“不是,有別的事情找你。”

“啥事兒啊,您先透個底。”

“想讓你幫著掌掌眼,看件東西。”

“嗐!您的眼力,還需要我么?再說了,我爺爺不是在么?”

“他說讓你看,還說現在古玩上的眼力不如你了。”

這老財主,就是懶,嫌麻煩吳奪心中嘀咕一句,又對龐統說道,“那您等我一會兒吧,我在市區,這就往回走了。”

吳奪掛了電話,“這個時候,龐局從哪里又弄來的東西呢?他可沒閑工夫逛市場。”

寧霜笑了笑,“沒準兒有人送禮呢。”

“送禮?”吳奪皺了皺眉頭,“越州有人送禮古玩?”

“好了,別猜了,回去再說吧。”寧霜接著說道,“既然讓你看,你肯定不好不看,到時候說不定就告訴你了。”

吳奪回去之后,直接去了龐統的房間。

“來來來,小吳,先喝杯茶。”龐統招呼。

“龐局,這大晚上的喝茶睡不著啊。”吳奪一邊說,一邊看了看房間里,沒發現有什么擺到桌面上的東西。

“我還沒拿出來呢。”龐統笑道,“我給你打電話的時候,剛忙完,所以休息了一會兒。你還挺著急。”

“您讓看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啊!一睹為快嘛!”吳奪也跟著笑道。

“有兩幅畫。”

“兩幅?”

“怎么,還嫌多啊?”龐統也沒有再等,從房間一角的立柜里,拿出了兩個書畫盒。

有一長一短。長的偏細,短的偏粗。

“多多益善。”吳奪看到東西,心里的蟲兒自然就被勾起來了,雖然還不知道是啥。

龐統哈哈大笑,“先看哪個?”

“先看長的唄。”

長的書畫盒里,是一幅八尺立軸。

“這裝裱”吳奪上眼一掃,發現裝裱比較新,撐死超不過幾十年去。

“別看裝裱,看畫心。”

因為尺幅比較大,裝裱還有點兒加長,龐統踩著椅子將這幅立軸掛到了墻上。

絹本設色,漁村秋霽。

款識:至正丙午秋十月,東海倪瓚。

鈐印一方,朱文:云林子。

藏印兩方。一方:張氏靜初;一方:借林草堂。

看著“張氏靜初”的藏印,吳奪不由笑了笑,雖然他知道肯定不是電影明星,應該是古人重名。

“這畫,我看開門啊!”吳奪大致看了一遍,就開口說道。

倪瓚大名鼎鼎,元四家之一,這幅畫尺幅不小,款印完整,若是真跡,那可價值不菲。

“我看也開門,你能給徹底定了么?”龐統應道。

“行,那我仔細瞅瞅。”

吳奪上手輕撫,就此聽了聽。

這幅畫,確實是倪瓚倪云林的真跡,沒有問題。而最后一次的裝裱時間,是在三十年前,屬于現代裝裱了。

這幅畫還有個小小的瑕疵,原作破裂過一道口子,最后一次裝裱也帶著修復。

不過,原作破裂,畫心某一處開過口子,不算真正殘損,對價值的影響不大。若沒有這問題,怕也不會多了這最后一次裝裱。

至于兩方收藏鈐印,“張氏靜初”是明代的,“借林草堂”是清代的,都沒有聽到收藏者太具體的信息,料想不是什么名人。

“以我的眼力看,確系真跡。”吳奪說著,又指了指畫心右下方,“不過這里像是有修補痕跡,可能破裂過。”

“真真好眼力!”龐統贊道,“附言上確實是這么說的。”

“附言?”吳奪微微一怔,“龐局,這兩幅畫”

龐統解釋,“是有人托運給我的,不過是送到燕京的地址;局里正好有人要來,我讓幫忙捎過來了。”

“送您的?”

“是啊,但是我不知道是誰送的!”

“啊?”

龐統微微一笑,“好了,既然這幅‘漁村秋霽’沒有問題,那么再看看第二幅?”

“好。”

第二個短盒里,是一件手卷。

寬不到一尺,拉開之后,有兩米多長。

這件手卷的裝裱,就更新了,怕就是這幾年的事兒。

畫心其實是由八幅并列的故事畫組成。

如果簡要概括的話,分別是:交戰、被俘、受審、剜眼、放逐、得救、聽法、修行。

“五百強盜成羅漢”吳奪之前去過莫高窟,記得著名的第285窟的壁畫;這手卷上畫的,大抵是同樣的內容。只不過,這件手卷上的畫,和壁畫風格不同罷了。

這八幅并列的故事畫,其實是一個完整的佛教故事。

說的是古印度時期,一國有五百個強盜占山為王,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可謂無惡不作。于是國王派兵剿匪,把這五百個強盜全給俘虜了。

俘虜之后,國王下令施以酷刑,把他們的眼睛全都挖了,有的還割了耳朵鼻子。

酷刑之后,放逐深山老林。這種作法,其實比直接殺了要殘忍。當然,這些強盜之前罪惡滔天,對于這種處罰,老百姓應是拍手稱快。

深山老林中,五百個殘疾強盜的哀嚎聲振四野,于是傳到了釋迦牟尼的耳中。

佛陀憐憫他們的凄慘,于是用佛法神力吹了神藥進了他們的眼眶和傷處,他們便都痊愈了。

之后,佛陀又到了這深山老林,為這五百強盜講經說法。而這五百強盜聽了佛經之后,痛心悔過,決計成為佛門弟子。

于是,他們就在深山老林中修行。這地方,被稱為“得眼林”。

最后,修成正果,五百強盜成了五百羅漢。

“對這幅畫,你怎么看?”龐統接著問道。

“中心思想不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么?宗教信仰因人而宜,而這個說法,我并不認同。”吳奪應道。

“你這是直奔主題了啊!”龐統頓了頓,“那這件手卷本身,你怎么看?”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