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705章 天圓地方,九宮算圖

此處“觀景島”頂面的面積,也和坡地“觀景臺”基本一致,有個十幾平方米;基本是方形,邊長在三四米的樣子。

上到頂面之后,吳奪關掉頭燈,拿出了防水手電。

因為之前“變色龍”在這里的空氣中活動自如,吳奪便嘗試著摘掉了氧氣面罩,發現空氣狀況還不錯。

接著,吳奪就低頭打燈觀察起來。

頂面中央,確實有一個圓形凹坑,直徑接近兩米。

凹坑的圓形很規整,而且邊緣有明顯打磨過的特征,絕無可能是天然形成。

凹坑深約一尺,里面沒有水,但是比較潮濕,長了不少青苔。這也很正常,畢竟是在一個“水溶洞”中。

凹坑的底面并不是平的,明顯是有一定結構的,但是底面青苔最多,被青苔覆蓋之后,看不太真切。

“這巨石‘觀景島’的底部,確定不是和水池底面連成一體?”吳大志也上來了,見吳奪摘掉了氧氣面罩,他也摘掉了。

接著權浩然也上來了。

“我和您一樣,也是只看了無人機的視頻啊!”吳奪一邊說,一邊伸手拉了一把剛上來的葛亮。

權浩然和葛亮也都摘掉了氧氣面罩。

這樣說話方便多了。

“如果不是連成一體的,下面若有通道,即便底面結合再嚴密,長時間下去,里面也肯定會滲水。”吳大志又道。

葛亮此時接口,“我們之前分析過,當時未必有溪有潭,這里的入口,以一塊巨石封堵,也有可能。但是勾踐或者如果后來被安葬無疆的人借用,也想不到后來這里會形成水潭,成了泡水的狀態。”

吳大志點點頭,“這個我自然清楚。正因為如此,加上眼下這個凹坑可能就設置了入口機關,如果滲水,會不會造成機關失靈?”

“這樣,咱們畢竟只看了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圖像,我現在就潛水下去再看看。”吳奪說著,就著手準備下水。

“也好。”吳大志便對葛亮和權浩然說道,“那咱們先把這坑里的青苔處理一下。”

吳奪再度入水,潛入巨石“觀景島”底部,仔細轉了一圈,認真觀察結合處。

這么觀察了一番,吳奪依舊認為,巨石和底面,應該不是一體的。

不過,他感覺滲水好像也不太可能,因為打燈進一步細看,好像有點兒“咬合”的感覺。

當年可能想不到會形成水潭和泡水的狀態,但是應該會想到防水。

再者,這里頭還有防移動、防破壞的問題,“咬合”結構,防范性就很強。

觀察完之后,吳奪便又上到了“觀景島”的頂面上。

此時,吳大志、葛亮、權浩然已經將凹坑里的青苔清理干凈了。不僅清理了青苔,還徹底擦拭掉了水汽。

三人都在盯著凹坑地面的結構看,其中葛亮和權浩然拿著手電。三人還特地給吳奪留下了一個空位。

吳奪上來之后,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蹲下了,一邊看一邊說了說剛才在水下的發現和自己的結論。

“聽你說的情況,看來處理還挺巧妙。”吳大志應聲之時沒顧上抬頭,眼睛仍是盯著底面結構。

從這圓形凹坑的底面結構來看,邊緣一圈明顯能看出是一體的。也就是說,這是在巨石頂面修鑿出了這么一個圓形凹坑。

不過,圓形凹坑的底面中央,也有一塊兩尺見方的區域。

這就使得這個圓形凹坑的整個底面,看起來像個銅錢。

當然,當時如此設計,應該不是銅錢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期的貨幣并不統一,而越國的貨幣,并不是圓錢方孔。

這里當是應了天圓地方的意象。

這個方形區域的情況,對他們來說是個利好,因為這就基本能確定可以作為一個入口。

兩尺見方不算太大,但是容一人通過并不困難。

就在這個方形區域中,鑿有橫四豎四、共八條凹槽。凹槽寬度近一寸,深度也差不多。

這八條凹槽相交成正方形,其間便形成了九個方面小臺。

而且這九個方面小臺的底部,和方形區域的四邊,貌似都是“活”的!

每個方面小臺的上都刻了字。

字體是典型的鳥蟲篆,這和越王勾踐劍上的銘文是同一種字體。

對于jing通青銅器銘文的權浩然來說,鳥蟲篆算是他的拿手項目之一,而且這九個字也是比較好認的,所以很快便認了出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這九個字,其實就是十個天干之中少了最后的“癸”字。

方面小臺和上面的刻字,應該含有破解機關之法。

結合當下情況來看,方面小臺是不能旋轉的;同時露出太少、間隙太窄,也不應該是拔起;那么處理方式應該是下壓。

這一點是比較容易確定的。

而從常規思維上來看,既然是陵墓,不管是勾踐棄用之時設置,還是安葬無疆之人后來設置,好像都不應該有機關入口,封死才最為合理。

但是,這里并不“常規”。因為這里的“風水核心”出了問題,留下機關入口,或許是為了應對這件事情,進行了特殊設置。

看清楚之后,四人先后抬頭。

葛亮率先開口,“這九個天干字符,如果分別代表一到九,這排列順序,恰好是九宮算圖啊。”

這“九宮算圖”,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就是在九個格子中,分別填上1到9這九個數字,使橫豎斜加起來都是15。

而且有口訣: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其中的“二四”、“六八”,是古人從右往左的順序。)

也就是從上往下,第一排是:4、9、2,第二排是:3、5、7,第三排是:8、1、6。

方面小臺上的九個刻字,如果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按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來看,就是依照這個順序;“戊”字在最中央,其他八個字環繞有序排列。

“但是,這好像只不過是借用了一個順序而已。”吳大志接口,“既然順序是正確的,我們也就沒有什么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