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686章 禽獸葡萄,蹊蹺的漏

“作偽書畫的,最喜歡買類似這樣的老紙了。就這兩張紙,偽造兩張乾隆御筆書法出去,迷惑性太強了。”葛亮接著說道。

“還真是。”吳奪接口,“別看乾隆書法不怎么樣,但是市場行情可真不賴。”

“你倆怎么還替作偽的考慮上了?”梅小梅撇了撇嘴,旋即又道,“好了,看看我撿的這個漏兒怎么樣?”

梅小梅之前說過她拿下的是一面銅鏡,只是吳奪還沒看,不過吳奪覺得她既然和寧霜一起,應該問題不大。

不料寧霜卻道,“我還沒看小梅姐的銅鏡。因為我倆分開過一段時間,碰頭沒多久,她光說拿下了一面銅鏡,你倆就來了。我也等著看呢。”

“對,你們三個一起看吧。”

這時候吃得也差不多了,梅小梅放下了筷子,拿起飯店的一次性塑料手套戴上,從包里取出了裝有銅鏡的錦盒。

吳奪一看,這錦盒不大,估計銅鏡也不大。

果然,這面圓形銅鏡的直徑,也就是十厘米甚至不到十厘米。

鏡子很漂亮,通體水銀古。而且皮殼老熟,不是生坑的東西。

鏡面光滑,鏡背中央是伏獸鈕,弦紋圈將鏡背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內區是四只瑞獸,外區則是六只飛禽,同時帶有六串葡萄紋飾;而在鏡邊,還有如意圖案點綴。

“好一個禽獸!”吳奪還沒上手,就不由嘆道。

這是一面很經典的禽獸葡萄鏡。

禽獸葡萄鏡,也叫海獸葡萄鏡、瑞獸葡萄鏡、海馬葡萄鏡等,名稱很多,出現在自古至今的各種史料上。

其中叫得最多的還是海獸葡萄鏡,清代的《西清古鑒》也是這么叫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吳奪還是習慣分開叫,因為有的鏡背紋飾上沒有飛禽。沒有飛禽的,他就叫海獸葡萄鏡;有飛禽的,他就叫禽獸葡萄鏡。

而鏡背上的瑞獸紋飾,叫“海獸”或者“海馬”,究竟是什么動物,目前的說法仍然很難一致。但有一點,這應該是亞歐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因為海獸葡萄鏡是唐代興起并走向成熟的;所謂海獸,應該是唐代的中西交流和寬松多元的文化發展的產物。

唐代的銅鏡,是收藏的大熱門,其中的jing品,往往具有很高的工藝水準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實際上,唐代是缺銅的,朝廷曾經下令禁止用銅來制造生活器物。

但是呢,鏡子這玩意兒,在當時只能用銅制造,別的材料還搞不定。

所以,唐代的銅器技術和工藝,便集中體現在銅鏡上,由此形成了銅鏡藝術的一個高峰。

“確實好吧?”梅小梅微露得意之色。

“這禽獸葡萄鏡,開門啊。”吳奪接口道,“這樣開門的東西,還能撿漏?”

寧霜也說,“是啊,這銅鏡你不是說沒花多少錢么?”

“小鏡子,本來價值也不是很高。”梅小梅擺擺手。

唐代禽獸葡萄鏡的價值,除了工藝水準和品相,尺寸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直徑過了二十厘米的唐代禽獸葡萄鏡,上拍到幾百萬不是什么稀奇事兒;但要是十厘米左右,不要說百萬了,能到幾十萬的也得是jing品。

唐代的銅鏡,小尺寸的相對還是比較多見的。

“但這面應該是頭模,市場價值不會小于二十萬。”吳奪接著又問,“小梅姐你到底花了多少?”

所謂頭模,是第一次使用模具制作的銅鏡;頭模的銅鏡,自然是最好的。

梅小梅騰出一只手來,屈起拇指,用四個手指頭比劃了一下。

“四萬?”其他三人幾乎是異口同聲。

吳奪接著說道,“確實是漏兒啊。”

“去!”梅小梅撇嘴,“誰說四萬了?是四千!”

“啊?!”大家不由目瞪口呆。

“這個漏兒大了。”葛亮笑道,“這個攤主,不會是你失散多年的親戚吧?”

古玩地攤上,撿漏很正常,但是開門的東西,撿漏就不正常了。

這樣的一面禽獸葡萄鏡,就算是jing品高仿,想要訂制的話,出四千人家也未必肯答應。

“等會兒,讓我上手看看。”吳奪突然想起了什么。

而吳奪洗手擦干并直接上手之后,卻發現并不是他所想的“爬山頭”。

“爬山頭”是扒散頭的誤讀,但是卻也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古玩行話,就這么叫開了。

扒散頭,以前多是說字畫和家具的,顧名思義,將散碎的幾塊拼補起來。如果是銅鏡,那就是本來裂成兩塊甚至幾塊,又給拼接修復了。

但這面禽獸葡萄鏡是全品。

吳奪同時也聽到了具體的年份。

嚴格來說,這面禽獸葡萄鏡是武周時期的,不過武則天建立的大周夾在唐代之中,工藝和水準也并無差別,對于銅鏡價值的判定沒有什么影響。

“小梅姐,你就別賣關子了。”寧霜看到吳奪的表情就知道,這東西怎么看也是真品、全品。

四千撿漏,匪夷所思。

梅小梅在金銀銅器上,眼力確實不低,但除非攤主瞎了。而且來來往往那么多人呢,就沒有一個懂行的?

“好了好了,就知道你們猜不透的。”梅小梅大笑起來,“其實就是巧了,沒你們想的那么復雜······”

根據梅小梅的說法,她當時在這個攤子上先拿起了另一面銅鏡看;那面銅鏡尺寸不小,直徑足有十八厘米,不過是清代的,仿唐代禽獸葡萄鏡的樣式。

因為這面清仿唐鏡的品相不佳,特別是有個對穿小孔,所以梅小梅搖了搖頭又放下了。

這時候攤主就說,他有一面唐鏡,要不要看看?梅小梅隨口說“好”,攤主就從身后的箱子里拿出了這個錦盒。

不消說,錦盒里就是這面禽獸葡萄鏡。也就是說,這面唐鏡,攤主之前壓根就沒擺出來。

梅小梅上手細細一看,東西挺開門啊!

正想問價,攤主卻又開口了:“從你的眼神和動作就知道是行家,那我也別瞞著自討沒趣了。其實呢,這是一面現代高仿,剛才說唐鏡,只是籠統一說,而且覺得jing品高仿的話,你也可能喜歡。”

梅小梅心頭暗喜,便順著說:“嗯,高仿能仿成這樣,也算是一流工手了,當個樣品玩玩也不錯。”

接著梅小梅就問價錢,攤主開價八千。兩人談價,一來二去,最終是四千成交。

“就這么回事兒,那攤主興許是真當成高仿了,而且因為各種機緣巧合,一時就決定出了。”梅小梅最后說道。

“這······”吳奪看向梅小梅,“小梅姐,就算他陰差陽錯認定是高仿,也不太可能說出來啊,想盡辦法當真品出手,那才是正常的。”

葛亮和寧霜也都點了點頭。

這次撿漏,實在是太蹊蹺了!

“所以我說各種機緣巧合······”梅小梅還沉浸在撿漏的“幸運”之中,接著還又分析了一些個巧合和可能。

看她的狀態,吳奪也能理解。

不要說她真的撿漏了,就算自以為撿漏、實際上吃藥的,也很容易沉在里面拔不出來;仿佛覺得天上掉餡餅砸中了就砸中了,恰好自己就站在那里而已,不偏不倚。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理解歸理解,卻不能不點破。

“莫不是賊貨?而且已經被有關部門盯上了?”吳奪眉頭一皺。

賊貨就是贓物。這面銅鏡不可能是出土不久的鬼貨。若是賊貨,而且被盯上了,成了燙手山芋,如此“拋售”就一定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