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無雙

第258章 假圣旨,真撿漏(大碗)

這個男子手里拿的,依然是珠子。

大珠子。

和乒乓球差不多,沒有打孔。

看著像是石材,淺灰色微微泛綠,表面十分光滑,但看上去就感覺硬度不高。

一開始注意到這顆珠子,是因為男子舉起對著陽光在看,而看清之后,吳奪只是淡淡一笑。

“就這一顆么?”男子還沒注意到身后一側的吳奪,看完了珠子,開口問攤主。

“老板,這可是夜明珠,好容易才收到一顆的。”攤主是個中年婦女,短發圓臉,看她攤子上的東西,不少都歸置好了,像是要收攤的樣子。

“好吧,最低多少?”

“給一千塊好啦,要收攤了。”

男子開始講價,也沒講多少,攤主最后就讓了一百塊,九百成交。

這時候男子才注意到吳奪,稍稍一怔,“哎?這么巧?”

吳奪應了一聲,“對啊。你看你的,我也是隨便逛逛。”

男子忙著付款,也沒再多說。

過了這個攤子幾步,胡允德笑了笑,“這個人在飛機上是你的鄰座對吧?”

“對,挺能侃。”

“剛上飛機我就注意到了,他手腕子上的那串唐八棱不真。”

吳奪點點頭,“算是仿得不錯,起碼用了好材料。他好像主要就是玩珠子,這不又買了一顆‘夜明珠’嘛!”

胡允德笑了笑,“這玩意兒,攤主手里估計還有一打。不過,批發價也得四五百,賣給他九百,還可以。”

“這種螢石,一顆好的也得過萬吧。”吳奪接口,“不過他買這顆,確實一般。”

關于夜明珠,說法很多。螢石算是其中一種。

因為特殊的礦物結構螢石在一定條件下能發光,同時呢螢石裝飾品自古有之所有就有人認為有些特殊的螢石就是傳說中的夜明珠。

螢石算是自然界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礦物,只是同類之中質地和特點差別也比較大,顏色也各種各樣。現在有很多螢石工藝品特別是大圓珠在玉石市場都是叫著“夜明珠”來賣的。

好的也有上萬甚至更高的。而像男子剛才買的那種幾百塊的最常見。

“關于夜明珠,你怎么看?”胡允德順口問道。

“怎么說呢,夜明珠這種說法,本身就有模糊性自古至今可能有很多材質,螢石,應該是其中一種。但我覺得,那些有名頭的夜明珠,比如和璧隋珠中的隋珠比如記載的漢光武、唐玄宗、成吉思汗等曾有過的夜明珠,應該都不是螢石。”

胡允德點點頭“螢石畢竟比較常見。螢石作為夜明珠,相當于替代品。”

“替代品?”

“是啊有了高端的,引得很多人都想玩那就產生了替代品。夜明珠本也不應該只有一種就算螢石這一種也有不同檔次嘛。”

吳奪笑道,“對,其實好的螢石確實不錯的。我上學的時候,見過實驗室里的一塊標本,冰藍冰藍的,熒光很足,的確美得很。不過剛才那位老兄,看著也不差錢,就是不太會玩。”

“文玩古董,珠寶玉石,本來就不是必需品,得用閑錢和余錢來玩,說白了,有錢人的玩具。為什么會有暴利?這是個重要基礎。”胡允德看了看吳奪,“要是都有你這種眼力,賣家還賺什么錢啊?”

“嗐,德叔您就別取笑我了,我就是運氣好罷了。”

“你這話吧,說得其實也對,一個人要想撿漏,眼力和運氣同樣重要,甚至運氣還大于眼力。有些沒眼力的人運氣到了,瞎貓碰上死耗子;但是有眼力的人運氣不到,碰不上東西,一樣白搭。”

兩人繼續逛,不過逛著逛著,就分開了。逛攤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畢竟每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

吳奪走到一個攤子邊上,攤主正在收攤,本來正要一晃而過,卻見攤主手里正拿著一幅黃燦燦的東西要卷起來。

定睛一看,好像是一幅圣旨。

“老板,別忙,你手里的東西,我能看看么?”吳奪看著圣旨的綾錦,好像是老的。

“給你。”攤主就手遞了過來。這男攤主有個四十歲上下,短發,整個人也是干凈利落的樣子。

吳奪接過,沒有立即展開,先端詳了一下這綾錦,還真是老的,不是新東西。

這幅圣旨的寬度在一尺左右,合規制。

再看軸頭,黑黝黝的,用手摩挲了兩下,非玉非木,卻透著油潤······

難不成剛說完運氣,運氣就來了?

吳奪就此展開了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兩江總督魏東亭······即任臺澎知縣······欽此······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十九。”

圣旨上,除了漢字,還有滿文,而且朱印配得也挺全乎。

但是吳奪卻欲哭無淚。

又白吃一個開心果。

這都什么亂七八糟的!

不過,即便如此,吳奪還是問了問價兒,“老板,這玩意兒什么價兒?”

攤主一看就是個精明人,一聽吳奪說“這玩意兒”,哈哈一笑,“不要就算了。”

“這,我問你什么價兒,你卻說不要就算了,那我該怎么問啊?”

“這是康熙圣旨,不是玩意兒,你這么說,我還以為你就是隨便問問呢。”

“到底是什么,估計你也清楚吧,我就是玩個噱頭。”吳奪也是哈哈一笑。

攤主勾起食指撓了撓鼻翼一側,“好了,既然是明人,那就不說暗話,不管是什么,我都得掙錢,這東西周末都沒賣出去,我也不想留了,你給五千塊,拿走吧。”

吳奪聽攤主這么說,就知道價兒講不動了。因為“周末都沒賣出去”這種話,肯定不是假話,這樣的底都透了,那就沒想二價,要就要,不要拉倒。

果然,吳奪小小試探兩句之后,攤主的直接伸手,“小兄弟,不要浪費時間。”

“行,我要了!”吳奪點了頭。

“還有個盒子呢,雖然是普通錦盒,但是大小特別合適,哎?剛才還在手邊,怎么不見了?我給你翻翻。”攤主低頭翻找起來。

吳奪正要將展開的圣旨卷起,旁邊卻搭上來一只手,手腕上還有串高仿唐八棱珠子。

“朋友,出手了啊?我能跟著開開眼嗎?”

這哥們兒怎么又湊上來了?

不過他滿臉堆笑,之前又打過招呼說過話,吳奪也不好拒絕,“隨便看。”

說是這么說,吳奪也沒松手,就這么抓在手上讓他看了看。

男子掃完了圣旨內容,似乎是憋住笑的樣子,眼神之中也露出了一絲鄙薄,“謝謝,收了吧。”

這時候,攤主也把盒子找出來了。吳奪將“康熙圣旨”卷起,遞給攤主;攤主一邊裝盒一邊笑道,“五千塊,你掃那個小牌牌上的二維碼就行。”

吳奪點點頭,掃碼付款。

“五千塊?”旁觀的男子看了看攤主,“老板,這樣的‘好東西’,怎么收來的啊?”

攤主隨口應道,“臺島回流,得來可不容易!”

“噢!”男子拉了個長音,一臉玩味。

吳奪沒再搭理他,貨款兩清,和攤主告辭,拎著東西就走。

男子一開始慢悠悠跟在吳奪后面,等離開了攤子十幾步,加快速度上前和吳奪并肩,“朋友,雖然你不愿意交流,但都是玩家,我還是想多句嘴,你不懂不能瞎買啊,五千塊打了水漂了。”

吳奪微微一笑,“既然如此,當時在攤子上你怎么不說?這是就想看著我吃藥,然后再‘指點’我?”

“你這話說的。古玩行有古玩行的規矩,攤子前第三者怎能多嘴?我現在給你說,你又沒離開市場,補救興許來得及。就算來不及,起碼以后有個數兒,不至于丟臉或者吃虧啊!”

“那我先道聲謝嘍。不過這東西,第一我買了就不找后賬,第二五千塊也不可能吃虧。”吳奪一邊說一邊走,一邊走一邊看,語氣平靜,云淡風輕。

“唉,看你還是不信我。反正也是個逛,咱倆也算有緣,我就給你說道說道吧。”

男子見吳奪不置可否,便繼續說道,“這圣旨內容,簡直是胡編亂造啊,康熙時期,哪有魏東亭這個人?那都是小說和影視劇里頭杜撰的!再者說了,康熙時期,哪有‘臺澎知縣’這個官職啊,當時設置的是一府三縣!”

吳奪心說,看來這個男子也不是不學無術,就是眼力差點兒。

男子搖搖頭,“現在這人啊,很多糊涂蛋把小說和歷史劇當正史了!一部《三國演義》小說,不知道讓多少人認為這就是歷史!里頭虛構了多少人物和劇情啊!這一部《康熙王朝》,居然還影響到作假的了!魏東亭?唉!”

“你說得對。”吳奪終于開口了,而且還點了點頭。就《三國演義》和《康熙王朝》,男子說得沒錯兒。

《康熙王朝》里頭,有很多虛構人物,比如康熙的貼身太監李德全,原型是梁九功。而虛構的這個魏東亭,原型則是曹寅,也就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的爺爺。

“你看看,你還不信!”男子聽吳奪說“你說得對”很隨意,還以為吳奪隨口敷衍。

“誰說我不信呢?”吳奪笑了笑,“以曹寅為原型的魏東亭的“起名”,應該是玩了個文字游戲。曹、魏,曹操、魏國。同時呢,曹寅字楝亭,這個“楝”字右半邊,和繁體的“東”字很像。所以,就從曹寅到了魏東亭。”

“啊?”男子愣了,“你知道這圣旨是假的啊?”

“知道。”

“既然知道不是真的,那你還花五千塊?”

“對啊,要是真的,怕是五萬也買不來。你以為攤主不懂么?”

“不是······”男子不由伸手扯了扯吳奪的衣袖,聲音陡然提高,“到底什么意思啊?你能給我說說么?”

此時,兩人走到了地攤區的一個“開口”處,口子里頭,是鎖著門的一處門店。吳奪干脆走到店門前,點了一支煙,“別嚷嚷,抽煙么?”

“我不抽煙。”男子湊上前來,壓低了聲音,“你不會有下家了吧?下家是個棒槌?”

吳奪吸了一口煙,“老兄,咱倆萍水相逢,沒必要這么揣度我吧?再說了,現在網絡信息這么發達,哪來這么多棒槌?”

“不好意思了,是我失言,但這說不通啊。”男子看著吳奪,“雖然咱倆萍水相逢,但好歹都是玩家,請你解個惑總可以吧?而且咱倆還同乘一趟航班,你聽我口音就知道我不是本地人。”

吳奪笑了,“老兄,你學習這勁兒頭還挺足。”

男子拱了拱手,“活到老,學到老嘛,多謝多謝。”

吳奪想了想,“這圣旨確實不對,內容肯定是假的,但是不代表這軸頭和綾錦也是新東西啊!”

“噢!”男子恍然大悟,“難不成這是康熙時期的空白圣旨,被人得了作假,但是作假的人一時失策,沒有研究透,搞出了這樣的內容?”

“我看,到不了康熙,這圣旨像是清中期的。要不然,那就算得上半真半假了。”

“明白了,那這軸頭和綾錦,肯定是個大漏兒了!”

“說不上大漏兒,軸頭是黑牛角的,加上老綾錦,肯定不止五千就是了,小賺吧。”吳奪應道。

不是吳奪愿意說謊,而是和他實在不熟。

其實呢,這可不是小賺那么簡單,這真是個大漏兒!

漏兒不在老綾錦,而在軸頭!

清代的圣旨,的確有黑牛角軸頭;但這件圣旨的軸頭,卻不是黑牛角,而是黑犀角!

一般來說,清代圣旨的等級,最高的是玉軸,其次就是黑犀角軸,再往下則是貼金軸、黑牛角軸等等。

吳奪聽得清清楚楚,這一件圣旨,是乾隆時期的空白圣旨,軸頭乃是上好的黑犀角,至于為什么沒有用、又為什么散失在民間,沒有聽到。

這件圣旨的黑犀角軸頭,為什么沒有被人認出來,吳奪也不得而知。不過,這里頭可能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保持了本色,沒有染色;故而看著和黑牛角很像,以至于沒有引起注意和重視。

明清兩朝傳承下來的犀角工藝品,幾乎見不到黑色的;當然,有得材質本來就不是黑犀角;但是,黑犀角加工成工藝品,往往是要染色的,古銅色和紅黃色最為多見。

有些外行拿到犀角類古玩,一看掉色,就覺得是假的。其實,染色在古代工藝品中也是一種常規的手段。工藝品嘛,肯定是追求越美越好。

但是,圣旨上的黑犀角,肯定是不會染色的,要的就是這種莊重肅穆。

這個漏兒有點兒陰差陽錯,但就像吳奪和胡允德之前討論的一樣,也算運氣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