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寶生涯

第八百四十四章 嫉妒

在銅器的收藏門類中,銅爐因其鑄造精良、工藝考究、造型古樸,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身,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古玩藝術品,并成為藝術品市場的熱門收藏品類之一。雜志蟲

而提到銅爐,就不能不提享譽盛名的宣德爐。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我國制銅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溫潤的材質、典雅圓潤的造型,可謂優冠諸爐,甚至被明清文人譽為文玩之首。

明代宣德爐之所以珍貴,除了因為不惜工本,制作異常精良等方面之外,和它的存世量也有關系。

在幾百年的時間里,真正的宣德爐經過好幾次的災難。

第一次,明崇禎年間,由于國力日漸衰敗。當時崇禎的前面有努爾哈赤要奪取他的江山,背面有李自成打他,軍費嚴重不足,所以下旨把皇宮里的銅器拿來鑄錢,以解燃眉之急。明末李自成攻占京城,于是將皇宮中各種銅器熔成數萬銅餅運到西京去了。

第二次,清代咸豐當皇帝時,外有八國聯軍打他,內有太平天國起義,也是軍餉嚴重不足,為了籌軍餉,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藏于宮里的宣德爐經過這幾次劫難,基本上就沒有了。

至于民間收藏的宣德爐,也因為戰亂,連肚子都吃不飽哪還去收藏宣爐呢?說不定也有人把它鑄錢了。

正因為這一系列的原因,流傳到現在的真正宣德爐,可以用寥若晨星來形容,每一座都是大收藏家們爭奪的目標。

因此,在場只要對宣德爐有些了解的人,此刻全都反應了過來,特別是元林和林友信,更是張大了嘴巴,露出一幅不可置信的模樣。

原本他們兩個也都以為,這只宣德爐不過是清代時期的仿品,至于原因也簡單,因為這只宣德爐看起來嶄新如故,不像是流傳了幾百年的樣子。現在聽說它是一件真正的宣德爐,心中的詫異可想而知。

于是,當蔣衛文的話音一落,一眾人等紛紛猛然站了起來,快步上前,圍到了蘇老的身邊,一雙雙眼睛都睜的老大,恨不得飛出來貼到銅爐上去仔細地瞧一瞧。

候老連忙說道:“老蘇,能不能讓我上一下手?”

“沒問題。”蘇老把銅爐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上,看起來還稍稍有些不舍。

候老深吸了一口氣,盡量控制住微微顫抖的雙手,這才拿起了銅爐。

“宣德皇帝督造的三千座宣德爐中的一座?”

候老喃喃自語,話語中還是有些許不信,不過馬上,他的眼睛就亮了起來,整個人也如同瘋魔一般,情緒越來越激動。

“老候,控制一點,你可有心臟病,別太激動!”蔣衛文連忙勸道。

候老深吸了幾口氣,控制了情緒,這才笑著說道:“沒事,我的身體我自己有數,再說了,能夠欣賞到這真正的宣德爐,就算死也值了。”

“您老可別這么說,不然小子我的罪過可就大了。”孟子濤笑著拱了拱手。

“放心,不找你算賬。”

大家相續哈哈一笑。

有了候老這番話,更加證明這件宣德爐是一件開門到代的真品,這完全稱的上是國寶無疑,因此店里的氣氛也更加的熱烈,剩余的人紛紛上前,想要一睹這件國寶的真容。

看到一伙在滬市古玩圈內名聲赫赫的專家、學者,你擠我、我擠你的上前鑒賞,幾乎被人遺忘的盧正源立在一旁,臉色很不好看,尤其是聽到大家紛紛證實就是一座真正的宣德爐時,心情就像吃了蒼蠅一樣,別提多難受了。

“不可能!一定不可能的!”

他雙眼微微的有些失神,自己師傅找了多久的宣德爐,連半座都沒有找到過,憑什么孟子濤這個毛頭小伙子,這么容易就能找到一座?難不成這小子是福星的私生子啊!

“肯定不可能會是真正的宣德爐,哪里一定有什么問題!”

想到這,盧正源走上前,腆著臉請求鑒賞。雖然雙方不對付,不過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孟子濤也不可能說不讓他看。

盧正源看了不久,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照理說,這宣德爐經過幾百年的流傳、把玩,總會有些磨損吧,為什么無論是視覺和觸覺均能感得到爐表面細嫩與滑膩?”

盧正源提出的這一點,也正是元林和林友信疑惑的地方,不過既然有這么多位專家在,想必能有解釋吧。

蔣衛文深深地看了盧正源一眼,對著孟子濤微微一笑:“小孟,你是物主,這一點還是由你來解釋吧。”

孟子濤笑著點了點頭,隨即說道:“想來盧老師沒有讀過多少宣德爐的著作,對宣德爐的皮色并不了解,明末宣爐學者冒襄說:‘宣爐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膚柔膩可掐。’在這組對宣爐的贊美詞中,冒襄把宣德爐的皮色比喻成女子的肌膚。”

“至于為什么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嶄新如初,這和宣德爐使用的人工皮色工藝大有關系。有了這一層工藝的保護,這才使得真正的宣德爐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洗禮,還能有如此表現。但這并不是說,有了人工皮色的保護,歲月的侵襲沒有留下一點痕跡了。”

“如果你能夠看仔細一點,用100倍的放大鏡觀察,你會發現此爐也是傷痕累累的,在爐表體上有象月球被撞擊后的圓形凹坑,也有月球上沒有的蛋形坑,還有受銳角體打擊后在爐體上留下的的v字痕、碰撞痕等。這些痕跡以及爐體上的瑕疵,只不過因為有人工皮色的保護,用肉眼是不容易看見的。”

“而且,這層人工皮色很不簡單,如果繼續放大后再看,痕跡上皮色并沒有起裂,更不要說有脫皮的現象了。這說明爐體人工皮色有一定的韌性,非常薄,皮色厚度可能只有幾微米厚,可見這種工藝之厲害,說它是巧奪天工也不為過。”

說到這,孟子濤似笑非笑地對著盧正源說道:“盧老師,我這有放大鏡,要不要借給你看看。”

盧正源既然尷尬,同時也有些羞惱,但他卻又不敢爆發出來,只得說自己有放大鏡,拿出來裝模作樣的觀察,那模樣,就好像把頭埋在土里的鴕鳥一般。

眾人暗自紛紛搖頭,事實上,在場的大部分人對盧正源師門與孟子濤師門的恩怨多少有些了解,就算盧正源提出質疑也都覺得很正常,但你滬正源就算想提出質疑能不能專業一點,至少等仔細觀察后再說吧,現在就這樣,只不過是給人一種無知的印象。

因為此事,盧正源給大家的印象下降了好幾分,不過礙于情面,大家并沒有多說什么,接下來就對這座宣德爐進行探討。

到底都是經驗豐富的專家,特別是蘇老,在銅器這一領域浸淫已久,曾經發表過多篇宣德爐方面的研究文章,在座的專家之中,他應該是最有發言權了,他講述的一些宣德爐的工藝特點,也是孟子濤以前沒有聽說過的。

就聽蘇老說道:“宣德爐最妙處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明朝萬歷年間,鑒賞家、收藏家、畫家項元汴曾說:‘宣爐之妙,在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澹澹穆穆。’據史料記載,宣德爐有40多種色澤,如茄皮色、藏經色、棠梨色、仿宋燒斑色等……君不見,趙汝珍也在《古玩指南》里說:‘宣爐惟色不可偽制’……”

“除色澤優美外,宣德爐還具有器型周正、線條簡潔、端正靜雅、氣度沉穩等特點,將銅爐藝術推向歷史巔峰。宣德銅爐的造型古樸莊重、做工精致,也是繼商周青銅器之后,我國鑄造工藝中的一個高峰,其式樣多取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圖》和汝官哥鈞定等名窯瓷器。”

“簡潔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線條、精準的幾何關系,這些在宋瓷里被運用得爐火純青的美學元素,在宣德爐上也能尋見端倪……”

蘇老侃侃而談,對宣德爐里里外外都進行了一番闡述,再加上其他人補充,令孟子濤對宣德爐的認知水漲船高,他心里不由感慨,別看自己記憶出群,許多知識都能倒背如流,但論到經驗,和這些老前輩們相比,可真得差遠了。

在大家商討的過程中,盧正源把銅爐放了回去,內心之中全都是是對孟子濤的嫉妒和恨意。

一座品相完美的宣德三年制成的宣德爐價值多少?

當盧正源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都覺得自己的心臟好像被尖刀給狠狠地扎了一下,疼的抽搐起來,肚子里響起了一聲聲不甘的怒吼聲,為什么這座宣德爐不是他的?哪怕不是他的,但也別是孟子濤這個毛頭小子的啊!

盧正源越想越氣,狠不得沖上去,把銅爐狠狠地摔到地上,砸個稀巴爛。當然,他還有理智,肯定不可能會付諸實施,但一直在這里坐著,難保自己突然爆發,于是他還是起身告辭了。

完美破防盜章節,請用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各種任你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