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六四二章 血玉筆架

第四六四二章血玉筆架

第四六四二章血玉筆架

整個筆架顯得古樸而又輕盈,大氣而又不失調皮,把玩起來,簡直讓人愛不釋手。

如此賞心悅目的筆架,放在書房里,當然另有一番奇妙的韻味,古人的匠心獨具實在讓人為之驚嘆。

玉鑲銅工藝在我國很早便已經出現,在商周的青銅器上,便已經鑲嵌有玉石。

而有證可考的,是洛州三門峽虢國墓中出土的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劍柄,其便使用美玉鑲嵌。

不過,玉鑲嵌工藝真正的發展則是在明清時期,當時最先出現的應該是螺鈿工藝,即用貝殼進行鑲嵌形成花鳥蟲魚圖案的工藝。

當螺鈿工藝成熟之后,便興起了更為名貴的八寶嵌,即用珍珠瑪瑙、琥珀硨磲、金銀玉石等比貝殼更要貴重的物品進行鑲嵌,玉鑲銅其實也是八寶嵌的一種,只不過是把玉石鑲嵌在銅胎上而已。

八寶嵌工藝由于用料精貴,工藝復雜,制作而成的物件又有超凡脫俗、雍容華貴之美而受到明清達官貴人的喜愛。

清初的名士王世禎在其著作中便曾記述:“頃聞京師鬻一紫檀椅,制度精絕,亦以珠玉等諸寶為飾。一方伯之子欲以百二十金購之。”

把珠玉鑲嵌在紫檀椅上,這便是八寶嵌工藝,能值一百二十金,當真是價值不菲了。

在清初時如此,如果是在現今,那自然更加價值連城。

這件鑲玉筆架自然不能和八寶嵌紫檀椅同日而語,不過以其制作的精巧、構思之巧妙,也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物了。

但現在問題是,這件筆架上,竟然有著濃濃的血腥味,上面的血跡,看起來竟然仿佛已經存在很久了,使得筆架上的玉,變得血紅一片。

成為了十分罕見的血玉。

張天元將這血玉筆架拿在手中,感觸著其中潤滑的玉石,不由有些感慨。

看起來想要布置這樣強大的害人的風水殺陣,還真是得承受不小的成本啊。

光是這個筆架,少說也得十來萬人民幣呢。

放到阿三國,可就是一百多萬的盧比啊。

雖然對張天元這樣的人來說,這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很多人而言,這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

將這玉筆架拿在手里,張天元走出了困魔陣。

而后將那玉筆架放在了供桌之上,周圍貼上靈符,又以紅燭困住。

做了這樣的準備,他依然不放心,開口對展飛道:“展飛,待會兒我要施法,這玉筆架可能要飛回其主人手中。

如果我壓制得住,你便什么都不要做。

如果不行,你一定要把這筆架給我留下來。

只有通過它,才能尋到那幕后主使所在之地。”

“張哥,你放心,我聽你的。”

展飛當過兵,自然明白令行禁止的道理,所以多余的廢話,張天元并不打算再說。

“準備好了吧?”

“好了!”

“那就開始!”

張天元口中喃喃自語,而后突然踏出罡步,那右腳仿佛有千斤巨力一般,重重踩在了地面之上。

一道靈符開始燃燒。

就在此時,那玉筆架突然間就狂躁了起來,竟然好像動了一下似得。

那東西可是死物啊,怎么會動?

展飛和柳若寒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錯覺,一開始也沒怎么在意。

可當張天元踏出第二步的時候,第二張靈符燃燒。

那玉筆架居然凌空飛了起來。

只是飛到半空,就被靈符釋放出的火焰組成的繩索給纏住了,死死往下拽著。

“你們兩個先不要動,記住了,除非這玉筆架脫離控制,不然不要做任何事情。”

不懂行的人如果參與進這施法,必然會引起一些未知的變化。

張天元可不怎么喜歡未知。

他喜歡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判斷進行。

那樣,他心里頭才更有譜兒。

緊接著,他猛然踏出了第三步。

就在此時,距離達利特移民村不遠的一處荒州之上,一個茅屋之中,一人猛然間張開了雙眼。

眼睛之中投射出銳利的光芒。

看向了達利特移民村的方向。

他迅速從桌上的盒子里取出了一支筆。

這筆仿佛被鮮血洗過一般,透著濃濃的血腥氣,倒是仿佛與某個筆架是一體的。

而這一刻,張天元的腦海中也浮現出了一個大河中心的荒州。

周圍并沒有任何道路,唯有坐船才能抵達。

這種地方,張天元的老家也有。

而且根據老一輩人講,這樣的小島資源豐富,獨天獨厚。

上面不僅有又粗又高的毛竹,還有參天大樹,至于動植物數不勝數。

在人們發現它之前,這里恍若隔世。

就在這彈丸小島上卻發生過很多傳奇詭異的故事。

張天元以前聽他外婆講過這種小島上發生有關精怪的事情。

對于這種地方,他十分謹慎。

俗話說的好:“山中多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在這個小島上有一棵不知道有多少年頭的柏芝樹。

其樹身之粗,七八個成年男人都不能抱下;其樹之高猶如寶塔;其冠之茂盛,站在其下不見日光。

在這樣一棵巨樹下,生長著很多藤蔓和灌木,鳥雀不計其數。

人們發現這個樹怪異的時候是在改開之前,當時還沒有實現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是組建成生產隊,來獲得工分。

聽外婆說,當時村子上的生產隊上養了好幾頭牛,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頭牛的作用是多么的大,外婆說就算人不吃都要先喂飽耕牛。

所以,在村長的組織下,帶了一幫人去那個江心小洲上砍蒿草給牛吃。

外婆說那時候未成年的人是半分工,女人是一分工,男人是整工。

但對于砍蒿草這類活還是女人和孩子做的比較多,男人們都去做重活。

為了給家里多掙分工錢,外婆帶著幾個稍大點的姨媽跟村長一起乘小木船去板石磯上砍蒿草。

一起去的人還不少,有老有小,當然也有幾個用現在說是小混混,這些青年人偷懶不去干重活跑來玩的。

一隊人就這樣上了小洲上。

小洲上面積還挺大的,一眼是望不到邊際的。

據外婆回憶,那上面基本上是荒蕪的,還有不少小土包都是一些不知道年代的無名墳,

看書就搜“書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