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六二九章 殺人的畫(一)

正文第四六二九章殺人的畫(一)

正文第四六二九章殺人的畫(一)

類別:

作者:北域神燈

書名:

還有辦公座位不能直沖大門。

由于大門為整個辦公室的氣流和能量出入口,座位正對著大門,會被入門的氣場沖到,容易影響一個人的潛意識、神經系統,造成脾氣火爆或無端生病的情況。

可以在門口立一座屏風或植物,作為化解之道。

座位前方不能緊貼墻壁(緩沖區不夠)。

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就是要捕捉比較多的訊息;如果座位太貼近墻面,反而看不見四周的人和物,會造成潛意識的不安,也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穩定。

座位前方最好不要有人。

如座位前方也有人面對面,也是一種心理煞,沒有自己的隱私空間,不是會造成彼此的舒服,就是會分散注意力,喜歡和對方有說有笑,而影響工作。

最好是兩人之間放一些盆栽或文件隔開。

座位后面宜有靠(墻或柜),不能背著門或走道。

人的后腦為腦波放射區,也是人體感應氣場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因此,座位的后方最好是固定、不動的東西;如果背后有人走動,容易讓人精神不集中,無形中把一部分注意力轉到后腦,長久下來會消耗掉能量,影響工作效率和健康。

“一般情況,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煞,懂得人自然知道怎么破解。

可是如果有心人把這些利用起來,想要去坑害一個人的話,那就非常用心險惡了。

因為你就算倒了霉,恐怕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倒霉,心里頭還是稀里糊涂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事情。”

張天元最后把這個人煞提了出來:“就像我之前所說的花椒命毒,想要布置風水煞,那需得是懂風水的人。

一般人可不懂這些。

看起來咱們這一次,還真是被一些稀奇古怪的人給盯上了啊。”

“幸虧姐夫你也懂風水,不然的話,這一次真不知道要該怎么辦了。”

柳若寒已經基本明白了張天元所說的風水殺機是什么東西了。

反正就是一種對人不好的風水,甚至可能導致人死亡。

而恰恰有人利用了這種風水煞來害人。

“是啊,幸虧我懂,不然就算我有天大的本事,這一次只怕也要栽在阿三國了。”

張天元也很慶幸,自己曾經刻苦鉆研了風水學。

以前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更大程度地獲得更多的古董文玩。

不過現在看起來,這風水學帶給他的好處,絕對不止那些啊。

“對了姐夫,既然說起這個風水煞了,能不能再給我上一課啊,我平常喜歡給房間里掛點畫兒,這里面有沒有什么講究?”

柳若寒問道。

“你這算是問到點子上了,畫兒這東西,可不能亂掛,否則會出大問題的。”

張天元忽然間變得慎重起來,非常嚴肅地說道:“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人你知道嗎?”

“不知道。”

柳若寒搖了搖頭,她連中國的皇帝都知道不全,更何況外國人。

“這個人是俄羅斯帝國女沙皇。

她曾把一幅油畫送給寵臣大衛·奧爾洛夫,結果導致其家族26人死于癌癥;該油畫后被捐贈給蘇聯政府博物館后,結果導致7名管理員死亡。”

“我的天,怎么會這樣,難道這幅畫也有所謂的風水煞?”

柳若寒震驚地問道。

張天元沒有回答,而是繼續說道:“日采科夫3歲時,父親因一樁莫須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西伯利亞服刑期間失蹤。

母親丟下他,嫁給一個匈牙利男人。

年幼的他由叔父養大,叔父是一位退伍軍人,終身未娶,叔侄兩人相依為命。

日采科夫在一家國營化工廠當化驗師。

1991年蘇聯解體,化工廠倒閉了,他失業了。

1993年,經在圣彼得堡博物館當管理員的叔父介紹,日采科夫進了這家博物館當清潔工。

1999年,叔父忽感身體不適。

彌留之際,他告訴侄兒:‘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畫殺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畫管理員,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癥。’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臨終遺言整理成一篇報告,希望館方立刻撤下那幅殺人的油畫,讓它以后不再害人。

博物館館長卻認為這幅叫做《春天里的耶穌》的畫是“鎮館之寶”,它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成就,深得觀眾喜愛。

所以,他拒絕了身份卑微的清潔工的建議。

追查元兇日采科夫決定自己解開這個謎。

他在博物館的資料室看到此畫的檔案。

原來,這幅畫屬于羅曼諾夫王朝的一個貴族家庭,創作于1764年春天。

1947年,畫主人將它無償地獻給國家博物館,從1953年開始,在圣彼得堡博物館展出。

由于這幅畫的主人奧爾洛夫家族在羅曼諾夫王朝地位顯赫,而且這個家族的幾次興衰都與王朝有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畫又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賜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

就畫作的藝術成就而言,這是一幅超凡絕世的珍品。

日采科夫還發現檔案里有一封信。

寫信人是這幅畫的捐贈者,名字叫做斯維爾德·米伊·奧爾洛夫。

信中回答了博物館館長關于這幅畫是否曾有過什么‘靈異現象’的提問。

斯維爾德回信很簡單:‘這幅畫在家族里流傳了近200年,是家族的傳家寶。’

日采科夫設法找到了80多歲的斯維爾德,斯維爾德向他講述了家族的歷史。

1762年,斯維爾德祖先大衛·奧爾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衛隊的高級軍官。

彼得三世上臺之后,下令在‘七年戰爭’中勝利在望的沙俄軍隊停止戰斗,退出所占的普魯士土地,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簽訂和約,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還準備‘親自率領一部分軍隊聽從腓特烈二世的指揮’。

在國內,他要俄羅斯人改信路德教,沒收東正教會的財產。

結果,在大衛·奧爾洛夫兄弟等人的幫助下,葉卡捷琳娜發動政變,成功奪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一說是被毒死,也有說是被勒死,葉卡捷琳娜二世對外宣稱是消化不良而死。

咱們不研究歷史,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個沙皇的死,暫時不去管了。

關鍵是下面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