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四八七章 窮鄉僻壤也能撿寶?

第四四八七章窮鄉僻壤也能撿寶?

第四四八七章窮鄉僻壤也能撿寶?

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熱帶叢林是非常危險的,你不知道什么時候從什么地方就會竄出一頭兇猛的野獸。

這些人居住在這里,真得是沒有辦法。

這里有許多土地,但徒弟卻不屬于他們,他們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打獵以及采摘野果野菜。

這感覺就像是原始社會的生活方式啊。

之前艾西瓦婭她們說村子里的壯勞力都出去了,估計就是去打獵了吧。

為了活下去,這里不管是孩子還是女人,都要接受一定的簡單訓練,最起碼在壯勞力不在的情況下,可以自保。

否則只能接受命運的審判了。

他們甚至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死法。

來到帕梅拉姑姑家的時候,那些士兵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他們對張天元之所以如此友好,竟然僅僅是因為一袋子不值錢的糖果,說起來也是真夠讓人哭笑不得的。

帕梅拉的姑姑和姑父是首陀羅,在村子里的日子算是不錯的。

但他們和達利特人一樣,也沒有資格擁有土地。

家里有五個孩子,最大的已經三十多歲,最小的卻只有七歲。

孩子們根本不去上學。

如果說去,也就是在露天學校里面學幾個字和生存的一些常識。

系統性的學習,簡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

村莊的落敗,看不到一點發展希望。可是他們依然住在這里。

他們的家都是岌岌可危的,只要有點大風大雨。這房子根本抵擋不了。

有的人甚至是連遮風的地方都沒有,一家人都露宿野外。

但他們對張天元的熱情,似乎不是假的。

帕梅拉的姑姑為了迎接遠方來的客人,懷著敬畏的心情做了一頓豐盛的美味。

“民以食為天”說的是食的重要性,張天元覺得解釋為食對民的普遍重要性也不錯。

無論哪里的民終究活著就離不開食,所以才有了豐富多彩的食。

都說“人跟錢沒仇”,張天元覺得人和食也該沒仇。

說道印度的美食給他的感覺就是咖喱味道的,但那種味道與印尼菜的咖喱味道又大不同,除了咖喱的辛辣,好像口味也偏咸,反正他吃過的有限幾次印度菜都是這樣。

不知什么時候起大家都不怎么吃早飯了,早飯中飯合并了,今天的“早中飯“就是帕梅拉姑姑做的Chabadhi,有點兒像我們的薄餅。

通常配以帶湯汁的菜,今天帕梅拉姑姑奉上的是咖喱羊肝,不是一般的好吃,也不是一般的咸,都有點兒”齁得慌“了。

吃Chabadhi的時候,要先把Chabadhi撕下一小塊兒,然后對折用手指捏著對折后餅的上邊緣,使餅形成一個小漏斗似的,在湯汁里一舀,連舀起來的的湯汁帶餅一同送入口中即可,這種用手直接吃的方式張天元還略微能接受。

吃過飯,張天元想著自己是不是給帕梅拉姑姑一點什么東西,來回饋這頓還算美味的食物。

于是他從自己的背包里面取出了一些布料。

這布料不算多,但是絕對足夠帕梅拉姑姑給自己家里每個人做一件新衣裳了。

看看他們家的人穿的那些衣服,說衣不蔽體似乎有點嚴重,但總感覺該中國舊社會那些奴隸差不多。

帕梅拉姑姑對張天元的這份善舉感激涕零,想要拿家里的東西來作為答謝他。

翻箱倒柜,竟然找到了一幅字。

這幅字據說是帕梅拉姑姑去邁索爾工作的時候,在一個剎帝利扔掉的垃圾里面撿到的。

她不知道這是什么,但是粗通漢字的她,卻明白這應該是中國的文字,但具體上面寫了什么,她就不是很清楚了。

可是當帕梅拉姑姑把這幾乎已經破爛的字拿出來給張天元看的時候。

張天元差點沒把剛剛吃過的飯給噴出來。

太震驚了!

這簡直就是奇跡!

在這種窮鄉僻壤,竟然可以讓他得到一幅王羲之的字帖!

從今天流傳王羲之的墨跡法帖來看,可以肯定地講,幾乎都是唐宋鉤摹本。

但話又說回來,即使是下真跡一等的鉤摹本,其藝術價值同樣珍貴。

因摹寫右軍法帖的人,都是唐宋超一流的書法大家,他們的鉤摹水平,決不是內含筆墨隨便的形似,而更多的則是形神兼備!

右軍有一通傳世墨跡《長風帖》,據傳曾丟失在寶島,乃《長風》、《賢室》、《飛白》三帖合為一卷。

因起首有“……長風”二字,故名。

帖硬黃紙本,縱27.5厘米,橫40.9厘米,11行,102字。

釋文:“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溫)深可憂。

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問,亦得虎廿二日書,云新年乃得發。

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

足下比語張令未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墨跡刻入《淳化閣帖》、《大觀帖》中。

此貼早在宋代即入大內寶藏,深受高宗趙構的垂青,又經虞謙、曹邦彥、虞大復等大家收藏;清入內府,乾隆帝常時時把玩而珍秘之,入《石渠寶笈》典籍,上鈐乾隆、嘉慶、宣統三帝御覽寶璽。

在當時,它的藝術地位可謂不輕!

值得注意的是,卷之左下角鈐有“睿思東閣”朱文小璽,應為宋時大內寶藏。

帖后有曾棨、董其昌、王廷相、汪道會四跋。

而董其昌一跋尤為重要,跋曰:昔在史館,同年王檢討嘗攜此卷視予,解“壯謂”二字曰“壯溫”。

檢討深于醫理,其語當不謬。

后有“睿思東閣”小璽,蓋宋時大內寶藏,虞氏天球也,來初學憲重還舊觀。

今日于名園展玩永日,大可消暑,當辟塵犀,誠為厚幸。

董其昌題,庚午六月。

“庚午”為1630年,也就是董其昌過世前6年所題。

實屬難得!

關于該《長風帖》為米芾所鉤摹,董其昌并沒有在該題跋中所論及。

歷代基本公認是米芾所摹;也有言之為褚洛州所摹,但從其用筆的精神內涵來看,似乎好像立不住腳。

著名碑帖鑒定家王壯弘經仔細考釋,認為其為米芾鉤摹不疑。

今天,張天元仔細看了這《長風帖》,以他對米芾的書法了解,基本上可以判斷出,這就是米芾所摹。

不會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