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四六零章 小眾的珍貴藏品

提示:擔心找不到本站?在也可以直接

輸入小說名可以少字但不要錯字

第四四六零章小眾的珍貴藏品

據張天元所知,“珠山八友”都認定文人畫是中國繪畫藝術最優秀的代表,于是乎他們從中國文人畫中汲取營養,豐富了陶瓷繪畫的創作,拓展了陶瓷文人畫之路。雜⌒志⌒蟲

不過說起來,似乎近年來拍賣價格最高的瓷版畫,應該就是王琦和王大凡的了吧。

不知道這克里斯會給他一個什么樣的驚喜。

由于收藏觀念的轉變以及理性投資的原因,現在收藏界已將瓷器的搜索目標從明清官窯轉向民國精品。

而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畫成為了收藏家競購的熱門藏品,成為各大、中型拍賣會的主角之一。

民國瓷板畫目前在藝術市場中仍處于價值被低估的狀態,今后無疑將成為一大熱點及亮點。

“珠山八友”瓷板畫在今天已經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瓷繪藝術。

近年來景德鎮陶瓷館先后在中國各地舉辦“珠山八友”專題展,加之有關圖書的問世,人們對于“珠山八友”瓷板藝術的認識亦提升了一個高度,藏家也開始瞄準“珠山八友”的瓷板畫。

綜觀近幾年的拍賣數據,“珠山八友”瓷板畫作品的成交額在逐年攀升:

2008年上浦崇德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241.5萬元成交;

2009年上浦崇源拍賣的王大凡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780萬元的高價。

特別是在2011年的嘉德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圖》以920萬元創個人成交紀錄。

短短幾年中,從幾萬元成交價到2011年的近千萬元,并非偶然現象。

究其原因,是由于“珠山八友”的瓷板畫有著雄厚的投資潛力。

對于存世量屈指可數的“珠山八友”瓷板畫真品來說,它就如“原始股”,升值空間很大。

從市場價位來看,目前“珠山八友”瓷板畫的價格遠遠低于當年同時期、同名氣的畫家的價格,可以斷言,“珠山八友”的瓷板畫還具有廣闊的升值空間。

如果克里斯真送給張天元如此好的東西,那他可要好好感謝感謝這位了。

等克里斯將瓷版畫拿出來之后,張天元幾乎就坐不住了。

好家伙,剛剛還在想著這克里斯會拿出什么好玩意兒呢。

這可巧了,拿出來的,正是之前拍賣會上曾拍賣過的兩件極品啊。

一件正是那王琦的粉彩瓷板《漁翁圖》,前面說過,拍賣價是240多萬人民幣。

另外一件則是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圖》,這個更恐怖,920萬人民幣啊。

如果這兩件東西是真的,那張天元今次絕對是要賺翻了。

他開始仔細鑒定起這兩幅瓷版畫。

因為是好東西,如果先用鑒字訣,未免失去樂趣了。

所以張天元想要先用自己的鑒定技巧來鑒定一番。

從總體特征上來講,珠山八友的瓷版畫都有一些共通點——

“珠山八友”所用材料首先都經過嚴格挑選,瓷板均要求胎質細膩,制造規整,厚薄均勻,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瑕疵。

如果看到瓷板胎質粗松,燒制變形,厚薄不勻,基本上可斷定為偽作。

他輕輕觸摸了一下這兩幅瓷版畫,這一點可以確認是真的,過關。

“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精品,雖然他們創作的風格迥異,但作品上的題款均揮灑自如。

如果書法生硬拘謹,那就絕對不會是真跡。

另外,雖然“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簡化字,但出現的幾率很小。

如果發現有現在的簡化字,就要懷疑是贗品了。

張天元在這兩幅瓷版畫上并未發現有任何簡化字,而且書法揮灑自如,應該沒問題。

另外民國距今的時間不算很長,“珠山八友”作畫所用的材料又經過了反復挑選,因此畫面一般都還保持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

如果出現題款文字磨損,或者畫面脫彩、模糊不清的現象,一般可以認為是故意作舊造假。

這一點也沒問題。

有的造假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在落款上隨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

如果發現有“珠山八友”卒后的年款,肯定是偽作無疑。

這個即便是高仿,也一般不會犯錯,這兩幅瓷版畫也不可能有問題。

還有就是,“珠山八友”的每幅瓷板畫都十分精美,生氣盎然,而偽作一般生硬造作,死氣沉沉,絲毫沒有半點大家風范。

然而對少數臨摹極精的“高仿”,就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觀察,必會發現其蛛絲馬跡。

這幾點一對比,兩幅瓷版畫基本上可以確認沒有任何問題。

這共性特征上看起來沒什么問題,那就要說說這個性了。

王琦,以畫人物為主。

早年以錢慧安仕女為藍本,繪工筆粉彩人物,中年后改學“楊城八怪”黃慎的畫風,以寫意人物為主,勾勒側鋒用筆,線條簡潔流暢,頓挫有力,揮灑奔放。

作品中多見較長草書題記。

常用印有“王琦”、“匋迷”、“洗心齋”、“碧口”、“碧珍”、“王琦畫印”等。

那幅《漁翁圖》顯然是對的。

而王大凡以畫人物為主。

一是用筆用線遒勁,似傳統線描法中的高古游絲描、鐵線描一類,多是中鋒用筆,樸拙、厚實、圓潤,章法別致,有裝飾味,這是王大凡與王琦側鋒用筆畫人物畫的最大區別。

而模仿品勾線難學其骨,少圓潤勁拔之韻味,有的中、側鋒并用,不得要領。

二是人物臉部刻畫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有西畫中的素描關系和光影變化,暈染手法獨特,立體感強。

王氏畫仕女以“丹鳳眼”、“櫻桃嘴”冠之,特點鮮明,并形成一種慣用的程式。

三是人物畫背景多勾描蔥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綠、翠綠、深綠幾個層次明顯,筆法一絲不茍。

另外,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畫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繪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綠之類料色,簡化工藝,畫意更濃。

常用印有“希平草廬”、“堃”、“大凡”等。

這個跟《禹王治水圖》也對得上號。

如此一來,張天元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這兩幅瓷版畫應該是真品。

本網站提供的最新小說,電子書資源均系收集于網絡,本網站只提供web頁面服務,并不提供小資源存儲,也不參與上傳等服務。

Copyright20102016雜志蟲聯系我們:888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