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四四一二章 明青花上的故事圖

提示:擔心找不到本站?在也可以直接

輸入小說名可以少字但不要錯字

第四四一二章明青花上的故事圖

張天元離開那個斗法會之后,自然就沒回去。の雜ζ志ζ蟲の

給蕭峰銳和柳夢尋打了個電話,報了個平安。

然后一個人就在倉庫附近溜達了起來。

這倉庫附近,有一個非常繁華的市場。

距離倉庫不算遠,張天元溜達著就走了過來。

這應該是當地一個非常有名的跳蚤市場。

說是跳蚤市場,但跟國內的跳蚤市場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這里經常能淘出一些你絕對意想不到的寶貝。

張天元以前有過這樣的經驗,所以才會如此肯定。

這會兒的天氣,其實并不適合逛街,但是這長達三四千米的街上,卻是人潮涌動,熱鬧非凡啊。

這個跳蚤市場說難聽點,跟過去中國的自由市場差不多。

很多商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攤位,直接就把東西往地上一擺,便算是自己的攤位了。

從遠處看,有點亂糟糟的感覺。

幸好這路還沒有被堵住,不然的話走過去怕是都得廢很大的勁兒。

但正是因為如此,卻讓張天元非常感興趣。

越是接地氣的市場上,就越是有可能發現好東西。

別看如今網絡幾乎普及了,可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仍然是不會使用度娘或者谷哥的。

這市場里賣的東西也很有特色,幾乎每個攤位都經營一些二手東西,有的賣一些二手衣服,有的賣一些二手家具什么的,還有的賣二手工具,反正都是二手貨。

當然,二手貨自然也就可能出現古董,這也是張天元打算在這里逛逛的原因。

反正他這會兒是不打算回去的,閑著也是閑著,隨便逛逛,自然沒有問題。

在這條街上,你真得能夠看到一些非常奇特的東西。

竟然還有賣蛇、賣鸚鵡、賣狗的人。

還有出售過去英國王室使用過的盥洗盆、穿著衣物以及各種器械的。

還有石斧、獵刀、吹箭、騎士長槍等古怪的玩意兒。

而且很多都是真家伙。

只可惜張天元對這些東西并不感興趣,所以沒有買。

但沒有買并不代表不滿意。

就算只是在這里游玩一番,那也是極好的享受啊。

就跟旅游是差不多的。

張天元端著一杯飲料,一邊在市場里游走,一邊琢磨到。

這家市場,雖然規模不大,而且和他以前去過的市場比,也不算最干凈的,但是卻是最接地氣的一家。

摩肩接踵的人群,熙熙攘攘的叫賣上,還有混合在空氣里的食物的香氣,再加上這里的藍天,白云,溫暖的陽光,讓他感覺這個市場是如此的美好。

不過到目前為止,唯一的缺憾就是,他逛了小半個市場,還沒有什么入他眼緣的東西。

這里販賣的東西雖然不少,但是最起碼有一百多家是賣普通的二手貨的,還有一些膽大包天之輩,在販賣那些從別的地方走私進來的動物。

但這些東西,絲毫提不起他的興趣。

他走的比較快,甚至干脆開啟了尋字訣。

就在這個時候,一件漂亮的瓷器映入他的眼簾之中。

讓張天元最關注的,并非這個瓷器的品質。

而是瓷器上的畫兒。

這應該是一件明代的青花瓷,跟元青花相比自然價格上要欠缺不少,但上面的人物故事圖,卻非常引人注目啊。

畫面中,一老者頭戴方巾,左手拿著書卷,坐于凳幾之上,背后的書桌上擺放著厚薄不同的書籍。

老者的左邊同方向席地而坐著同樣戴方巾同等年紀的兩個人。另外有兩個年輕人與他們面對面席地而坐。講課者用心,聽課者認真。

書院是中國古代社會獨有的一種教育形式。書院的名稱始見于唐代,發展成熟昌盛于宋,延續于明清。

有學者云:書院萌芽可以追溯到漢代的“精舍”、“精廬”。

早期的書院一般都是民辦性質,因為民辦和官辦的官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官學的教育以科舉為主要目的,為應試教育而讀書。

而書院就不一樣了,更側重于學術交流,學向教授,是整體的素質的教育。

歷史文化名城——金城,素有“小鄒魯”之稱,教育事業歷來十分發達,學風端正,書院林立。

歷史上影響力大的書院有:麗澤書院、崇正書院、說齋精舍、桐蔭書院、麗正、長山等。

南朝金城人劉峻、劉孝標曾經在金城山講堂洞開堂講學,是婺州書院有記載的最早的雛形。

古代金城真正意義的書院,誕生于宋朝南遷之后。

由宋朝望族,曾經出過四位宰相的呂氏家族的呂祖謙、呂祖儉兄弟創辦麗澤書院。

清代學者全祖望在《同谷之先生書院記》中說:宋乾淳以后,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

朱學以格物致知,陸學明心,呂學兼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邑之。

呂祖謙家學淵源。

《宋史·呂祖謙傳》稱“祖謙之學本于家庭,有中原文獻之傳。”呂家南遷后定居金城,其與朱熹、張栻并稱為“東南三賢”。是宋代金城學派的奠基人,開南宋浙東學派之先聲。

麗澤書院最初建在金城江北水門北側高坡光孝觀旁,因觀旁有二湖相伴,故名為麗澤。

麗澤書院為南宋四大書院之一。后來書院拓大規模遷入古子城雙溪河畔,宋理宗趙昀曾賜御匾額。

宋末麗澤書院又遷移至旌孝門外印光寺。明末毀于戰火,遺址僅留一方宋匾,上書“別派同源”四個遒勁大字。

清康熙六十年,知府取麗澤和崇正書院之名,在古子城重建“麗正書院”。直至清末廢書院興學堂,改麗正書院為金城中學堂。

由稟貢生入堂肆業。

后一分為二,一部為中學部,一部為師范。

直至今日,聞名遐邇的省重點高中——金城一中,在校史上依然寫著“金城一中,源于南宋麗澤書院”。

經世致用,讀書致用,百工治器,必貴于用的務實哲學,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不立崖異的辦學理念。

這張書院講學的圖片,張天元想是明末景德鎮匠人們在還原南宋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的學識交流、辯論、講學的場景。

你看書案后窗外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正是在二湖畔的麗澤書院講學亦或是在三省交界的鵝湖畔的授受嗎

本網站提供的最新小說,電子書資源均系收集于網絡,本網站只提供web頁面服務,并不提供小資源存儲,也不參與上傳等服務。

Copyright20102016雜志蟲聯系我們:888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