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八二四章 將軍罐

爪機書屋手機版:.zhuaji.

第三八二四章將軍罐

作者:北域神燈所屬:女生

這東西其實還是非常稀罕的,雖然不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那么值錢,但是也絕對價值不菲啊。

張天元笑了笑,感覺自己今天會有不小的收獲,沒想到還成真了。

“客人對這個青花瓷瓶感興趣?”

店老板這眼睛就是夠鋒利的,瞬間就看出了張天元對那元青花瓷瓶有意思。

“你這東西是真的?”

張天元開口問道。

一個行家,其實不應該問這樣的問題,但張天元就是問了。

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看看這店老板對元青花的理解程度有多高。

“你看你說的,這當然是真的了,貨真價實的元代青花瓷啊,我們花了高價才從中國弄來的。”

店老板笑著說道。

“你說的是這個吧?”

張天元隨手點開自己的手機,然后拍下了這瓷器的圖片在網上搜索。

只一瞬間,唰唰唰就出現了數十個網頁。

“看看吧,都說自己的東西是真的,而且跟你這個一模一樣,你讓我相信誰?”

張天元笑道。

店老板直接懵住了,他見過很多客人,雖然也用手機網絡搜索過,可沒有像這位一下子搜出這么多的啊。

“這個,反正我們這是真的,您如果喜歡,價格方面好商量。”

店老板解釋不清楚,干脆就不解釋了,反正他也知道,自己越解釋就越糊涂。

“多少錢?”

張天元已經知道了店老板的水準,根本就不了解元青花,只能算是稍微了解一點資料的那種,連半瓶水都算不上的。

“您誠心要的話,給十萬美金吧。”

店老板咬了咬牙道。

聽他這要價,張天元就更進一步確認了自己的想法了。

雖然這盤子不如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但是十萬美金想要拿下,那也是白日做夢。

店老板這個要價,擺明了就是外行人的要法。

又怕要的太高對方不買,又怕要的低了,于是便要了這么一個不高不低的價錢。

“最多兩萬美金。”

張天元伸出兩根手指,然后便不再去跟店老板討論了,反而是看向了店里的另外一件東西。

“沒想到這里居然還有將軍罐,這種不吉利的東西,我實在想不出在美國竟然會有人要?”

張天元笑了笑道。

將軍罐是明清時期罐器之一,其蓋頗似將軍的頭盔,故而得名。

將軍罐始見于明嘉靖、萬歷年間,至清順治之氣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

其器形體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

常見品種為青花、五彩器,此外還有黃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將軍罐的器型出現于明末,明末的將軍罐,器型較為矮、拙。

到了清代順治時期基本定型,造型為直口、短頸、豐肩、鼓腹。

腹下部漸收,多為平底無釉,通體渾圓,器型高大。

康熙時期,是將軍罐廣為流行的時期,這時的造型,將渾圓的罐體展肩提腹,拉長頸部,收緊圈足,使得將軍罐的造型顯得挺拔向上,氣魄宏偉。

由于將軍罐的造型受人喜愛,因此不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大量地燒造,特別是民窯的制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為主。

有戲曲人物、神話故事,這些題材紋飾比較繁縟,在小器物上很難展示,而高大的將軍罐,則可以將這些題材全面地展示出來,深受廣大百姓的認同。

那為什么張它不吉利呢?

這是有原因的。

最早的時候,將軍罐原本的用途類似于今天的“骨灰盒”。

將軍罐創燒于明代嘉靖、萬歷時期,清代各朝都有燒造,直到民國時期還流行于市。

明朝嘉萬初創時期,將軍罐這種器皿是佛教寺院為裝殮僧、尼圓寂火化后所遺骨灰訂燒的專用骨灰罐。

你想啊,骨灰盒拿來收藏,能吉利的了嗎?

當然了,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東西的用途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到了明朝末年,因為將軍罐的器型高大挺拔、豐碩俊美,器物外壁又可以用青花、五彩等多種手法進行裝飾,逐漸被人們當作擺置觀賞的陳設器。

在清代后期至民國時期,將軍罐大量生產,其粉彩、單色釉及青花雙喜字罐與象耳瓶等一些器型,可以算得上當時婚禮嫁妝所必備之物。

因此判斷將軍罐是否可以收藏,還是要看其時間的。

如果出現在明朝,那么很可能就是骨灰盒的作用,這種東西就算做工精美,但個人收藏還是相當不利的。

因為其中可能裝過骨灰。

盡管被清洗過了,但肯定會有死者的氣息存留,長此以往,風水上肯定不利的。

張天元看到的這個將軍罐,它實在是有點特殊,罐子并非常見的瓷器,而是以紅木制作而成,這算是比較特殊了。

這個將軍罐的直徑足有三十五公分左右,算是非常大了。

之所以這東西能引起張天元的興趣,主要還是因為它極有可能是小葉紫檀制作的。

這么大的一塊,那基本不可能是新料,有九成的幾率是老料雕刻,絕對值錢啊。

而且這東西也基本不可能是明朝的。

首先上面繪制的圖案就不是明朝的風格,其次明朝的木料到現在,會有很明顯的包漿,只要摸一下,就能摸出來那種感覺。

但這東西并沒有。

在店老板的默許下,張天元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將軍罐,并沒有發現任何拼接的痕跡,這足以說明,它的確是一整塊的木料雕刻而成。

而且根據張天元多年的經驗,這東西怕應該是清代的小葉紫檀木啊。

那個時候的紫檀木,早就已經絕跡了。

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

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

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如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

在那個時候,如果有紫檀木不上交,那可是重罪。百镀一下“爪机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